进入家族

发布文章

存储照片

拉萨:藏式风情,雪域明珠
“拉萨雪纷乱了几千年,安静的堆积到红尘湮灭。手中的香燃得明明暗暗,雪地上的脚印深深浅浅。” ——《拉萨乱雪》演唱:河图  词作:枕石听泉   迎着歌词里的风雪,国风音乐人河图婉转的唱腔牵动着我们的思绪,来到传说中的“朝圣者天堂”——拉萨。 图:西藏布达拉宫  图源:摄图网 拉萨旧称卧塘、逻些,有“暮光之城”的美誉。在藏语中,拉萨有“惹萨”之称,有“用羊驮土填平的地方”之意。拉萨在雪域高原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发挥着文化交流线路的交通枢纽作用,神秘的茶马古道和青藏高原丝绸之路都曾汇集于拉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拉萨,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时期,几经兴衰沉浮,拉萨确立了“圣城”的地位,名称也从“惹萨”改为“拉萨”,在藏语中意为“神佛之地”。它不仅是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新时代的拉萨具有“藏风新韵、山水圣城”的建筑风貌,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旅游爱好者。他们不在西藏就在去西藏的路上,或骑行,或自驾,或坐火车……拉萨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让人日思夜想呢?   人文地理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东临林芝,南靠山南,西连喀什则,北接那曲。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高原农牧业的繁荣,冰川、琥珀、雪山、湿地等丰富的自然生态在这里巧妙组合,形成了拉萨特殊的自然景观和游牧文化。群山环绕的拉萨就是雪域高原上的明珠,吸引着众多背包客前来。如果想领略不同地域的美景,坐火车是极为方便的出行方式。 旅客公认的去拉萨最美的火车路线是Z164/Z165次列车,这趟列车从上海始发,途经江苏、安徽、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沿途路过苏州、南京、西安等十四个独具特色的的城市,全程耗时将近48个钟头,最终抵达拉萨。 图:西藏拉萨经幡  图源:摄图网 一路上随着火车摇摇晃晃,打开车门的刹那,周身就被太阳的圣光包围了。拉萨是日光之城,在冬日也是碧空万里,暖阳高照,在这里即使下雨,也会留到晚间,白天总是晴空万里的祥和。在这片祥和的碧空之下,旅人捧着酥油茶,看着转着转经筒走过八廓街的僧人,心神也能在此刻得到安定。 藏式景观 提到拉萨,最先让人想起的是布达拉宫。红白相间的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上,建筑和山体连成一片,红的炽热和白的清冷,五彩经幡随风摇曳,同样摇曳的是来到这里的旅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青藏高原的光照为布达拉宫披上了神秘色调,产生了变幻莫测的神秘效果。 在中国首批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只有两座来自少数名族地区,其中一座就是拉萨。拉萨的建筑多藏式建筑为主,如果想看宫殿建筑就去布达拉宫,观赏园林建筑就去罗布林卡,如果旅客有藏传佛教的信仰,还能搭着“朝圣班车”,穿梭于各大名寺之间。 图:西藏大昭寺  图源:摄图网 与坐火车、飞机来拉萨观赏驻足的游客不同的是,朝圣者从遥远的故乡而来,他们手绑木板用身体丈量着朝圣之路,一跪一拜间,把虔诚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信仰在某一时刻得到了安放。环布达拉宫、环大昭寺、各寺院经堂前,他们的身影处处可见,已经成为了拉萨的标志景象。   名人轶事 拉萨能有今日的繁荣,吐蕃王朝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可谓是功不可没。松赞干布执掌吐蕃王朝政权后,以雷霆手段平复内忧外患,出于军事防御和地方经济的考量,他将逻些(今西藏拉萨)定为都城。他对周边各国采取睦邻友好的邦交政策,不仅如此,还派出使者远赴大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文成公主下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已是家喻户晓,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就是在松赞干布派遣使者禄东赞向唐太宗求娶公主的场景。 图:《步辇图》阎立本(唐)绘 在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国富民强,万朝来贺。前来求娶大唐公主的婚使络绎不绝,各国国君都以娶到贤惠睿智的文成公主为荣。面对诸国的婚使,唐太宗下令让各国婚使来一场智力角逐,优胜者就能将文成公主迎回本国。“六试婚使”的典故由此而来,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根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的记载,文成公主的陪嫁物品不仅有“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还有各类医书、占卜用书和农作物种子,极大的加强了藏汉民族的友好往来。 图:西藏拉萨民居的门饰  图源:摄图网 有人在敦煌找到了自己的前世,有人在拉萨安放了自己的今生。正如仓央嘉惜在诗中说的那样:“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大多在红尘中辗转的行人,在匆忙一瞥之后,就把信仰放在了心底,接着在俗世中讨生活。就这惊鸿一面都弥足珍贵,指引着游人去而复返。西藏是个最终和最初相见的地方,在它的面前,所有人类都温和淳朴,所有希望都单纯虔诚。     参考文献 [1]晚红主编.最拉萨(第2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2013.7. [2]文藏藏主编. 视觉特写 西藏的拉萨八廓街[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11. [3]焦自云. 拉萨城市与建筑[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7.04. [4]图片来源:摄图网、趣历史
  • 0
  • 1028
  • 1
  • 2
想再多爱你一时
生命在以最残忍的方式倒计时,多活一时,就多爱一时。---题记   十一回家奶奶已经说不出话了。 我走进屋里的时候,她坐在床边的轮椅上,电视开在戏曲频道,她拉耷着脑袋倒向扶手的一边,没有一点生气。我放下手中的东西叫了她一声,她缓缓的抬起头然后哭了。我的眼睛很酸,但是强力忍住了。 她想跟我说些什么,嘴里艰难蹦出来的几个字却构不成表达的句子,我能感觉到她的思维还是清晰的,这是血亲间的默契。 人的眼睛是会表达情绪的,上一次见奶奶哭是我大学毕业离开家去工作的时候,大概那时候就意识到了隔代亲聚少离多的日子将会是人生常态。 “现在三个月回一次家好像都觉得挺频繁。” 回家第一天帮奶奶剪了头发,标准的老人齐耳短发,这个发型我帮她打理了十年。然后在离开家的前一天,我把这个留了十年的发型改成了“男士”寸头,我很心痛。她是奶奶是母亲的同时还是一个女人,没有任何一个女人不爱美,而如今这青丝夹银发却成了碍事的东西,断发的同时,我总觉得还剪掉了些什么,心痛。小时候奶奶顶着两个麻花辫的样子我现在还记得,而现在这些美好的时刻也只能停留在记忆里。 人走在生命的尽头,像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觉察不到光线渐暗;直到停下来休息,才猛烈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
  • 1
  • 437
  • 0
  • 4
中秋的月
有些回忆有些感悟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经常想小时候?作为一个二年级就开始跨村上学,四年级开始寄宿, 初一开始翻山越岭(特备注此处无夸张 真实)求知,至今仍在外漂泊的马上步入三十的我来说, 我经常回忆。常会想到我的爸爸妈妈,妈妈烙的饼,爸爸摘得野果,还有兄弟姊妹吵吵闹闹。最后会想时光时光再慢些吧…… 我的爸爸,一回到家他总是迫不及待的问你,今年的果子特别甜你吃不吃?我给你拿;今年我腌的萝卜特别脆,你不是很爱吃吗?我给拿吧?实在坐了一路车没啥食欲,也没想那么多,算了,先不吃。 当时的我没有想太多,可是突然有一天我感受到了他的失落。走的时候爸爸常说这个带着吧,那个也多拿点,给同事朋友分分,这也是咱的特产。我时常不屑,“嘲笑”他,现在谁还稀奇这些。可是他也只能拿出这些了,作为庄稼人,拿得出手的最真诚的也不过是这些。连自己孩子都已经不稀奇了,是不是他心里会多少伤感呢。临走的前天晚上,爸爸总是赖在沙发上不肯去睡觉,即使不停的打瞌睡,就看他上下眼皮打架。直到你一遍一遍的催他,或者直到你进卧室睡下,他才去睡,我知道他舍不得 想多跟孩子待会儿,我也舍不得。 都说有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是能治愈人一生的。是的!我一直在被治愈……每到一定时候我会觉得生活毫无奔头,没有意思,突然emo,突然丧,脾气也不好。我就知道我该回趟家了。回家不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只要见见他们。 我的妈妈,对妈妈的记忆相对爸爸少了些。因为爸爸的腿不好就留守在家,妈妈在外打拼。经常是回家时妈妈几个电话跟踪,直到确保你平安到家。到家后她又电话爸爸叮嘱他,去买点肉,多给孩子做点好吃的。忙于生计无奈我们常常不能同时在家,但是妈妈总是比爸爸心细,体贴,而且她也总能让你知道这一点,即使她不在你身边。那天妈妈收拾去省外的行李,因为也是第一次出省,行李一时不知道该拿那些不拿那些,怎么装,看到我在旁边就让我帮着收拾,说是帮着后来完全总揽,哭笑不得。 谁见孩子帮妈收拾行李的,妈妈笑着说人家不是没出过远门嘛,这句话有些撒娇,我突然觉得让我收行李的行为有些依赖,我好像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  我日渐消瘦的爸爸和开始撒娇的妈妈,希望你们健健康康,陪我们到老~ 中秋又快到了,我又想他们了~   图源:pixabay,pexels
  • 1
  • 500
  • 1
  • 4
我家的中秋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又是一年中秋团圆时,每逢中秋,我们全家人总要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聊一聊孩童幼时趣事,感叹一下日月如梭。 天津人最大的特点,便是不放任孩子远走,不管是高考填报志愿,还是未来工作选择,总是本着离家近的原则,天津孩子也恋家,即便是在外上学,每逢周末也要回家陪爸妈,因此,我们家的中秋节总是全家齐聚,共度佳节。 中秋佳节,三世同堂,我们家是传统的北方口味,像月饼这种甜食,家里是没有人爱吃的,但是为了沿袭传统,我们总是要象征性吃一吃,每块月饼被切成同等大小的四块,每个人都可以尝到不同口味的月饼,然后浅浅点评一下今年的较去年的有何不同,闲话过后,热闹非凡。 今年与往年不同,家里小一辈的的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闲暇时间自然不如上学时多,只有逢年过节才能齐聚一堂。为了怕老人在家沉闷无聊,我们教会了他们使用智能手机,现在他们也会在家庭聊天群里发起视频聊天,虽然我们不在一处,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聚在一起共话琐事。家中老人们早早就叮嘱我们,再忙也要回家一起过中秋。 这便是我家的中秋,没有游子异乡的苦楚,也没有家族神话的怪诞故事,只是平平淡淡,家人欢聚,闲话过往,共畅未来。但这,就是平淡日子里的幸福,是归属。  
  • 0
  • 458
  • 0
  • 3
团圆
家总是温馨的港湾,父母在,人生就有去处。 年少时于父母的羽翼下茁壮的成长,家是温暖的,父母的爱是无处不在的,体贴入微的。但这种爱在曾经还叛逆的我眼中,太过于枷锁,总觉得自己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长大后,第一次离开父母,奔赴海外求学,在陌生的土地,陌生的城市独自一人,学习,生活。 渐渐也懂得了《乡愁》,懂得了余光中老先生对故土,故人得思念。父母的每一次电话,每一次交谈,让深深埋在心里的爱也显得格外的耀眼。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还记得当时刚回国时,时隔多月未见,记忆中,爸爸挺拔的脊背,妈妈美丽的容颜,已经是许多年前了。我长大了,时间却也同样催促着父母衰老的脚步,爸爸的白发又多了几丝,妈妈眼角的纹路也更深了。但是在我的面前,他们却总像个没有烦恼的孩子,总是笑着说着,说我真的长大了,也有自己的工作了,现在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了。 原来,我们所期盼的成长并不如想象般的快乐与自由,而父母对你的呵护却是在无穷无尽的爱与陪伴中,无言且深刻。 我知道,我就是你的全世界。可你眼角浅浅的纹路,划开我心尖深深的忧伤。 时至今日,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中秋寓意着团圆,已不知有几个中秋没能与父母团圆相聚。好似总是在想念,又总是在忙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多应在故乡。因为有家人的牵挂与思念。我真正才明白,时间催人老,爱不能等待。 “好时光都该被宝贝,因为有限。” 今年,明年,后年,年年,都要与最爱我的,我最爱的父母团团圆圆。
  • 0
  • 451
  • 0
  • 3
太原:龙城宝地,被遗忘的九朝古都
作者:有风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如果说用一种动物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那么非龙莫属。封建时代的皇家也自比真龙天子,龙作为一种仙物,带着无比的神圣性。我国自有史记载以来,被称为"龙城"的城市数不胜数,根据近期统计,县级以上的城市达到了36座,山西太原作为唯一的省会城市也位列其中。 图:太原街道;图源:pixabay 太原,在现代中国城市印象中存在感略低,出现频次不高,但却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太原是作为九朝都城的存在,是春秋时期中央国家晋国、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赵国,以及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北齐、唐朝、武周、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王朝的陪都,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座古都的光彩被渐渐埋没,在历史长河中渐渐地隐匿在角落,等着后人发掘。   1. 龙潜之地 太原作为一个位于我国北方拥有众多人口的大型城市,其地理环境非常优越,颇具龙气:太行山与吕梁山位于太原两侧,汾河自北向南流过,自然地将太原城划分为东西两部分,用于城市建设的平原地带虽然狭长但不失广度,土地肥沃,人杰地灵;从军事上来看,其城池易守难攻,城内有条件自给自足,可有力地抵御外族入侵,无论都城是长安或是洛阳,均可起到拱卫京师的作用。太原本身即为九朝古都,但为何又被称为龙潜之地呢?这要追溯到汉朝时期,代王刘恒封地为太原,本是汉室小宗的代王因各种原因入主大宗,并顺利世袭了皇帝之位,继续延续汉朝的光辉与强盛,太原则被后人评为藏龙之地,也称龙潜之地。 图:太原双塔寺;图源:pixabay 汉朝覆灭以来的几百年,藩国林立,中原大地纷争不断,太原仿佛进入了沉默期,不再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直至唐朝建立,一统天下定都长安,太原也因为地理相近,发展基础好,得到了中央王朝的重视,"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太原作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国内掌控幽州冀州,对外抗击蛮族保卫京师,唐朝的五姓七族中的太原王氏家族,也得到了扩张与发展,他们结合儒家思想制定忠孝传家、礼义济世的家风,也正因为标正普世的家学门风,王氏家族在太原以及周边华北大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族人门人的言行、服饰甚至都成为了唐朝各族人民效仿的榜样。 图:太原晋祠 ;图源:摄图网 而后唐朝走向没落,中华大地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混乱与纷争,中央王朝对地方失去了实际掌控,但也正是这段乱世时期,使太原成为了响彻天下的“龙城”。公元九世纪初,朱温养兵自重,企图篡位,弑杀李氏皇族,建立大梁改元开平,李氏王朝的旧臣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为抗衡朱温,恢复本宗王朝,以太原为根据地,将山东与河南势力纳入麾下,以潞州之战为分水岭,将后梁朝扼杀消灭,为传承大统建立了李氏后唐。当李存勖在中原鏖战期间,蛮族契丹国在北方蠢蠢欲动,意图向南方扩张,太行山的天然阻隔成为了保护太原的重要屏障,李存勖将太原视作向北方蛮族反击的重要军事基地。自此,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以及北汉刘崇都先后从太原起兵入主中原或以太原为中心开疆扩土。五代十国期间,有三个中原王朝都起源于太原,这也使得太原闻名遐迩,成为妇孺皆知的重镇。 图:太原汾河;图源:摄图网 太原城红极一时,成为了中原大地上的掌上明珠,却也为其衰落埋下了隐忧。由于其易守难攻,军事位置极佳,无法攻克,宋太宗赵匡胤在平定南方之后,连续三次举重兵企图攻克太原皆无功而返,铩羽而归,直到赵光义奉宋太宗之命亲征北汉,率领三十万将士攻打太原,在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后才占领太原。因为担心太原城再次潜伏"真龙天子",加之攻克太原损失惨重,宋太宗权衡过后决定毁灭太原城,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毁灭大型城市的事件。被大火吞噬的城池变成了废墟,太原城外的席周山也被铲平,烧龙身、去龙首,明珠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虽然之后因为其军事地理位置重要得以重建,但由于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太原城的辉煌也只能被记录在史书中,不复重现。   2. 太原王氏 上文提到的太原王氏,作为兴于太原,反哺太原的名门望族,最早由东汉末年王昶而起,为家族日后显赫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与其子嗣被陶渊明誉为"五世盛德";虽因王昶军功而起势,太原王氏家族成员在以后的岁月与王朝中遍及各个领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方面均有不小的建树,如汉朝王允,魏晋王浑、王湛,唐时王翰、王勃、王昌龄,明代王琼等等,事迹姓名流传千年,当今有俗话道"天下王姓出太原",也是现代社会对其家族文化的肯定与追崇。 图:王昌龄;图源:全历史 太原的王氏最终能够纳入"天下五姓",列为国内一流大族,与其始终重视门人子嗣教育以及坚守家学门风有密切的关系,在彰显魏晋名士风度的传世著作《世说新语》中,就有很多文字记载了太原王氏族人的气度风范与言行举止;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地主阶级的兴起与科举制度的推行传播,王氏家族在政治文学上的影响力更为深刻,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共设宰相369位,王姓宰相便有13位,出自太原的便有7位。 图:王氏宗祠;图源:全历史   3. 醋文化 作为历史悠久的名城,太原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也流芳千年,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经过口耳相传、典籍记载等方式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一份子,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便是山西的醋文化。 图:太原陈醋;图源:摄图网 山西的老陈醋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的制醋工艺,作为黄河水系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位居中国四大名醋的榜首,在山西的饮食文化中独占鳌头,极具代表性。至明朝,在原有的制造工艺基础上,太原的"美和居"制醋师傅独具匠心,创新创造出"熏蒸"工序和"夏伏晒,冬捞冰"的陈酿制醋工艺,在保证营养和口感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老陈醋的酿造效率;直至今日,老陈醋的酿造方法成熟,富有科学内涵,传承传统技艺,推广范围广泛,已经成为了山西的重要标签。 山西的人民也宛如老陈醋,醇厚悠长,颇具内涵与韵味。陈醋的芳香已经沁入晋地文化的核心,也浸入每一个土生土长山西人的骨子里。   参考文献 [1]何宝国. “一环一带”展现“锦绣太原城”古风今韵[N]. 太原日报,2022-03-14(004).DOI:10.28809/n.cnki.ntyrb.2022.000564. [2]赵叶花.太原王氏源流及其家族文化杂俎[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02):9-11. [3]李琪. 唐代太原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DOI:10.27019/d.cnki.gfjsu.2020.000506. [4]张妍. 晋中盆地历史城市变迁研究[D].东南大学,2020.DOI:10.27014/d.cnki.gdnau.2020.000156. [5]赵乐. 北宋太原府(并州)研究[D].山西大学,2014. [6]任崇岳.契丹与五代山西割据政权[J].晋阳学刊,1984(05):79-83+97.DOI:10.16392/j.cnki.14-1057/c.1984.05.018. [7]图片来源:pixabay、全历史   免责声明:部分插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家族事记平台
  • 0
  • 750
  • 0
  • 0
孙氏家族:乱世之中,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栗子 雄姿英发,鼎足江东,他是纵横四海的英才。仪表堂堂,玉树临风,他是意气风发的俊美儿郎。乱世之中,强者为尊,他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诸侯。他是东吴大帝,他,是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从少年诸侯到盖世吴王,整基业、破曹敌、兴水利、搞农业。孙权稳定江东地区的发展,让百姓免受战争的屠戮。 孙家三代人,子承父业,弟承兄业,三人固守江东,将江南水乡发展成富饶渔乡,统一格局,发展经济,成就一方霸业。孙氏家族之所以能在乱世之中将基业代代相承,和孙氏家族饱含智慧的教育和良好的家庭关系不无关系。   图:孙权   1. 早期创业——孙坚 一个家族从白手起家发展到鼎盛时期,早期创业的理念非常重要。因为这个理念会贯穿整个家族的发展历程,是指导家族未来航向的指明灯。 孙权的父亲孙坚年轻有为,参加过黄巾起义,后来被朝廷征召,连续平定多地叛乱。最后因军功卓越,升迁为长沙太守。 孙坚曾对孙氏子孙说过这样一段微言大义的话:“生于乱世是不幸也是万幸,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以为天下安定作出贡献。” 和其他诸侯不同的是,孙氏家族从开始创业之时就确定了宏大的目标——为万世开太平。前期孙坚创业,中期孙策打下地盘,后期孙权稳定发展经济,在位期间制定“免征农民服徭役,兴修水利”等惠民政策。 由此也可以看出,孙氏家族一直坚定“为万世开太平”的政治理念。也正因此,才让江东父老免受战争之苦,专心发展农业经济,过一份相对来说安稳太平的日子,在乱世觅得一处平静之地。   图:孙坚画像   2. 中期奠基——孙策 家族子弟内斗是造成家族败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族中子弟相处融洽,是保证家族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孙策接过其父孙坚的班,继续在乱世之中逐鹿群雄。他非常勇猛,号称“江东小老虎”。数年之间,孙策就带领部下平定江东,就此奠定了吴国基业。 可惜后来他遭小人暗算,中箭而亡。孙策临死其子尚幼,他决定把江东托付给弟弟孙权。 驾鹤西去之前,孙策曾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由此可以看出,孙策临死前没有执着于自己的嫡系血脉,将皇位传给幼子,而是自己的弟弟,甚至还说自己的才能远不及其弟孙权。 其实,这样和谐的兄弟关系在古代贵族世家中十分罕见。有不少兄弟为争皇位互相防备,甚至不惜手足相残。反观袁绍、曹操家族,后期袁氏三子,曹家二子的内斗,每一次内斗都伴随着腥风血雨。 正是因为孙氏家族互相信任,相处和谐的家族关系,才让后期吴国少了兄弟叔侄之间的内斗,减少对江东基业的内耗。稳定内部后,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壮大江东势力。   图:孙策画像   3. 后期勃发——孙权 年仅19岁的孙权承担重任,于公元200年继承兄位。他深知自己肩上背负着父兄遗愿的重任,所以励精图治,治理国家。从后来历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孙权的表现确实没辜负祖辈的厚望。 在位期间,他开设招贤馆,广揽贤才,聘求名士。他提倡免征农民服徭役,还将驾车用的八头牛改作耕牛。他兴修水利,开发河道。这些利民政策大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发展。纵观东汉以前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发展重点一直在长江以北的北方。相比于北方的政治经济状况,南方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直到三国时期孙氏家族的到来,以及后期东吴政权的建立,各种人才的涌入和政策扶持,让江南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公元208年,曹操二十万万大兵压境,大战即将爆发,江东岌岌可危。孙权没有退缩,为作战做好充分准备。他联合盟友刘备,重用人才周瑜,巧用谋略,充分发挥江南地理优势。最后调动三万江东水军战退曹军,火烧赤壁,逼得曹操仓皇出逃。在历史上留下赫赫有名的战役——赤壁之战。   图:赤壁之战   身为敌对势力的曹操也由衷地发出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能得到竞争对手如此称赞,由此可见孙权的确出众。 富春孙氏,三代人薪火相传,在江东打下基业并发展壮大,为整个江南地区的稳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忆往昔,千古江山,英雄已逝。他们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千功伟业,他们的不朽精神,会留在史册,千古流传。     参考文献 [1]百科.谈笑古今之孙权—中国式家族教育.引用于2022年7月24日:https://mp.weixin.qq.com/s/BsHdPm9WJRy6aZyaNu0PVQ [2]历史人文地理.孙权简介,孙权生平.引用于2022年7月24日:https://mp.weixin.qq.com/s/5juz96s8l9qxXq-qgyj_YA [3]图片来源:全历史   免责声明:部分插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家族事记平台
  • 0
  • 702
  • 1
  • 1
人文圣地,山水玉都——南阳
作者:时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我最早是从《出师表》中了解到南阳,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便被南阳的地域文化深深吸引住了。 南阳,古称宛,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三顾茅庐、羊续悬鱼、不寒而栗、乘风破浪等历史典故都发源于此,可谓是“楚风汉韵,瀚墨留香”。 据史学家考证,李白来南阳5次,作诗多达13首,他曾旅游观光而作《南都行》,用“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渺然不可攀”四句来描述河南南阳之美,讲述他对南阳英豪的钦佩和仰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南阳地理与文化 南阳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称,至今为止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历史,它坐落于河南西南隅,地处豫鄂陕三省交汇之处,也是三秦、荆楚及中原三大文化的交汇之处。 南阳自始至终就是四方往来的必经之地,向西北沿武关道可达关中长安,沿汉水溯源而上可达汉中,沿伊河河谷北上可达洛阳,经方城出盆地可达开封,沿汉水南下可达江汉荆楚,所以,自古以来南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图:南阳地理图 南阳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闻名于世,汉代则是南阳历史上的顶峰时期,汉代石刻、砖刻和陶狗,可称为汉文化“三绝”。 南阳汉化石刻举世瞩目,以一种怪诞、夸张的手法真实地展现了汉代社会的全貌,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一种独到的地域性的文化标志。 南阳积淀着丰厚的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不仅仅汉文化雄居一方,楚文化、玉文化、水文化也独具特色。 南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楚文化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文化的重要基础;南阳的独山玉有着“东方翡翠”之称,许多玉器爱好者纷纷来此见识南阳的玉文化,因此南阳的玉文化成为了中国玉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南阳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使之水陆交通便利,辅以楚汉文化的交际,使南阳拥有了特有的水文化。 图:春秋云纹铜禁   2. 南阳名人 图:张仲景 河南南阳,一个卧虎藏龙之地,也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的人才库。历史上许多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这里成长,其中最负盛名的“南阳五圣”便是:“谋圣”姜子牙、“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现代,南阳的名人可谓是星光灿烂,漫步在人类的历史长廊,他们的故事依旧熠熠生辉。 其中有一名代表人物便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医圣”张仲景,据史书记载,南阳地区发生大规模瘟疫,致使有无数百姓接连病害,张仲景面对瘟疫的肆虐,深感悲痛,十余年在民间找寻药方,将研究付诸于实践,最终著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对后世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如今的现代,南阳名人也是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位代表人物便是英雄人物武文斌,出生于南阳邓州市,小时向往军营,大学毅然从军。他,生活上苛刻节俭,工作上严于律己,可是,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不幸牺牲。新华网曾评: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武文斌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 此外,还有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彭雪枫等等,都在南阳名人的历史长廊中光芒四射。   3. 南阳旅游景点 南阳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拥有众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 “诗仙”李白漫游来到南阳,深深陶醉于南阳寺侧的清冷泉,面对此景,引得他诗情盎然,触景生情而作《游南阳清冷泉》一诗,借“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一句表达自己对此美景的格外珍惜之感。 图:李白 来南阳最值得打卡的人文景点之一便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知府衙门博物馆——南阳府衙。府衙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堪称北京故宫的缩影,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 此外,还有纪念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的南阳武侯祠,南阳月季园,纪念“医圣”张仲景的南阳医圣祠,西峡老届岭以及南阳市博物馆,了解南阳从远古到近现代的历史演变。 图:南阳武侯祠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南阳,是一个你值得三顾的地方,人文圣地,山水玉都,来到南阳,置身于李白诗中的“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之景中,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南阳简介,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7%E9%98%B3/135168 [2]南阳五圣,趣历史。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505/35610.html [3]南阳楚文化,道客巴巴。 https://www.doc88.com/p-900534369227.html [4]南阳府衙,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7%E9%98%B3%E7%9F%A5%E5%BA%9C%E8%A1%99%E9%97%A8/8732985 [5]张仲景,全历史。 https://www.allhistory.com/detail/591adcba55b5427dfa020cc2 [6]武文斌,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A6%E6%96%87%E6%96%8C/30984 [7]图片来源;趣历史、全历史   免责声明:部分插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家族事记平台
  • 0
  • 1380
  • 0
  • 0
家族故事
文章转载自头条作者:月光与小河 说点家族故事吧,大部分是爷爷讲的,小部分自己经历的。 爷爷80多岁了,一直都是瘦瘦的,很多次生病后都自嘲要走了,但实际上好好的活着,活过了很多村里其他同龄的老人。 爷爷是一位蛇法师傅,他书念得不多但各种药方土方知道不少,也经常给我们讲以前的事。 娘家在一个有山有水有田的地方,文氏宗族在那里繁衍。不得不说祖宗很有眼光,老家山清水秀,交通也便利,即使在解放前也未曾有过战乱。宗族聚族而居,鼓励族中学子进学,老一辈也出过秀才,近一点的也有一位院士以及其他人才。 爷爷的爷爷,我的老祖宗年轻时丧妻,不得已将年仅三岁的太爷爷寄养在族人家中,自己在外做工赚钱养家。 太爷爷从小寄人篱下,虽受尽苦楚,但仍在宗族庇护下安然长大。因是年幼丧母,太爷爷很早就很懂事了,明白要想过好日子就得有本事。他从识字学习到学砌匠,为做工不受欺侮,拜师学蛇法,学法术,赚钱娶妻养育了九个孩子,成年的有四子三女,也算是有所有就了。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1317868058280482/?log_from=12b0216a5068e_1660645024632   太爷爷 太爷爷读过书,会写一笔好的毛笔字,本职工作是农民,兼职砌匠,短工,业余是蛇法师傅和带点法术性质的医者…… 这些是我从他留下的手抄医书以及爷爷的故事中总结出来的。 一个能识文断字又懂事勤奋聪明的人在苦难的生活中断断续续拜师学到了一些奇怪的术法。他的子女们多多少少都学过一些,但只有二儿子(我爷爷)学成了,将这些本领传承了下来。太爷爷自号法成。 传承师者之言,本是流民叫化为自保而传下来的术法,只为自保,救人。 我不知道当年他救了多少人,但我知道他一定是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太爷爷一生所救之人大都贫苦,毒蛇咬伤,用百草为药,不需花费什么就能治好,在当地也算是闻名了。 太爷爷过世时也有遗憾,救人无数却无人赠送牌匾,他所求也不过是一种褒扬,但是那个年代,活着都艰难,谁又有余钱呢?后来爷爷就拿蛇伤之人两尺红裯挂在他的遗像上,以示感恩。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1620207390458368/?log_from=833bfbb02d7f2_1660645496138   太奶奶 太爷爷60多岁就因病过世了,在那个六七十年代,其实也不算早了。四子三女中还有两子两女未曾嫁娶。在农村这也算是大事未完成,尤其还有小女儿才十几岁。 太奶奶活到九十多岁,一直自己坚持独自居住做饭,在我印象中她是一个非常精致坚强的人。她穿着青布衣服,留着精致的短发,带上银色发卡。农村家里土坯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我总觉得她是个大家闺秀。 太奶奶的儿女众多,虽然对小儿女有所偏爱,但是决不溺爱。她思想开放,支持儿女工作,鼓励孩子读书,喜欢聪明懂事的孩子。她并不重男轻女,会在我们这些重孙辈面前重点表扬会读书的爱姑姑和妤姑姑。她与人为善,与子女媳妇女婿晚辈关系很好。 以前大的几个因无力供养读书不多,但都上过几年学,学了能安身立命的技术。解放后,有条件了,她支持的几个小的都去读书,参军。 太奶奶活了九十多岁,一直都是一个受人爱戴活着。过世时,成年的七个儿女都在,各家生活虽然各有各的难处但大都和谐向上。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1894226446811683/?log_from=8a39d2c81607_1660645614661   爷爷忘不了的小故事  写几个爷爷多次讲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我想写下来可能会记得久一些,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民间留下来神奇之术。 家里穷,又有这许多孩子要养,太爷爷年青时到外做工,为防身,便向师傅学了一些术法,其中一项便是雪山水。 雪山水多用于贫穷百姓在夏季亡故之时为防腐而用。用雪山之水可以降温,防止腐烂。具体科学原因不明,有人研究一下应该与磁场有关,可谁又能真的明白呢。太爷爷与爷爷也会用会传承,可现在又有什么用处呢?谁又会用? 有一次,太爷爷带着大概四五岁的爷爷去邻居家有事。那家人比较富裕,做了很多粑粑,正准备蒸,因见带了小孩便将粑粑放入锅中收好。眼看要到吃饭时间,太爷爷说,你可以蒸粑粑,没有关系,小孩子不会吃的。邻居纹丝不动,太爷爷便起身回家。 过不一会,邻居便来请太爷爷,让他帮忙去看,粑粑为什么蒸不熟?烧了半天火,锅都未热。 原来年轻时的太爷爷气盛,自己家虽然贫寒,但来来你家便不是为这口吃的,你又何必这样吝啬不开火呢?何必瞧不起人呢?即使小孩嘴谗一个也够了,我都说明了,你还不开火蒸呢,既然你不想蒸,那就不蒸了…… 一件小事,令年幼的爷爷印象深刻,也为他打开了一扇意想不到的门。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2241181714514467/?log_from=b77d5d7cfee14_1660645668340   爷爷的遗憾 爷爷最遗憾的事应该是念书念少了,八岁半就退学了。 家中子女众多,太爷爷决定让大爷爷上学,爷爷只能满怀遗憾回家种田学艺。爷爷经常提到小时候上学成绩优异还能得到学校奖励的米。 爷爷的这种遗憾影响了整个家族。他不希望他的后代也退学,只要孩子有能力想读书他都会全力支持。时运所限,我爸爸上了高中,大姑姑读了大专,二姑姑复读多次无缘大学,小姑姑因身体原因未念完高中。在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八十年代农村也算是难得的了。他不仅支持自己的子女,也尽力劝说家族中其他孩子多读点书。我是女孩子,当年母亲想让我上中专而我自己想上高中,考大学,最后是爷爷说服了母亲支持了我。 虽然是农村人,但爷爷积极向上,自学了很多知识,能写会算,会种田会养殖,还是一名蛇郎中。他免费医治蛇伤,加入了共产党,当村支书,经营社办工厂,带队修建工程,做为特聘人员协助公安破案等等。 如今爷爷年纪大了,还是守着农民的本分,一直耕种养殖。他每日必看新闻联播,关心党的政策,关心天气,一生都在学习,还会奖励成绩优异的晚辈。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2425298246861312/?log_from=8a83476f8faca_1660645716573   勤劳善良的奶奶  奶奶也出生在一个孩子众多的大家庭,她在九个成年孩子中排第八,在家中得父母兄嫂爱护,顺利成长。 奶奶总是忙碌的。小小的个子,花白的头发,大大的眼睛还能看出年轻时的秀丽。近年来她的耳朵也不太好使了,以往说话温和的人也大声嚷嚷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爷爷奶奶感情很好,生育多次,健康养大了四个孩子。一辈子忙于农活,经营家庭...... 奶奶最是善良,常年有人因蛇咬伤求医,奶奶总是帮忙采药,护理。碰到情况严重需要住家的,她还要负责饭食和住宿。小小的农家院简直成了医院了。毒蛇咬伤的大多是些勤劳贫困的乡邻 ,有时去药店买药的钱都没有,奶奶总是宁愿自己少吃也要保证病人吃饱吃好。 常年劳作让奶奶时有病痛,但她很少说 怕给子女贴麻烦。也有舅爷爷心疼小妹,当年自己娇养的妹妹,嫁到文家也什么都会做了,也辛苦操劳一辈子。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2690368713261568/?log_from=8fc6b964717b5_1660645718237   女人们 农村的女人们总是要撑起半边天的。生儿育女,田里土里,洗衣做饭,端茶倒水等等。 男人们大抵都是不善言辞的,辛苦做工赚来的钱交给妻子藏好,计划着买田盖房。能有一份心疼妻子的心就难得了。 爷爷看着奶奶忙碌不停,感叹一下还是要娇养女儿,女儿也就是在娘家这几年轻松一点儿。其实所谓娇养也就是不洗碗,少做饭罢了。遇到农忙也都是要下地的。 一大家子,女人可不少,太婆婆,婆婆,媳妇,小姑,孙女。每个女人都有着多重身份,也就是开明之家才能和谐相处。 爷爷奶奶是明智之人,虽然只有一个儿子,但结婚后早早分家。这在农村也是少见的。大家平时各管各的,家里到农忙时节之类的一起互相帮忙。既避免了婆媳小姑之类矛盾,又能互相支持。保持一定距离的亲密关系。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2811306075390464/?log_from=7774e2e4623cd_1660645720324   危房1 上次回娘家,看到娘家隔壁邻居的楼房拉着红色的警戒线,贴着大大的红字危险,还有一只黄鼠狼从中窜出。以前装修得令人羡慕的小楼已成为了危房。这也就八九年的时间,没有主人,就成了蛇虫鼠鸟的家园了。 娘家的隔壁邻居,一边是伯爷爷家,一边是辈份上我应该称呼协太爷的家。现在伯爷爷老俩口已过世了,没有人常住,而协太爷家已成危房。 协太爷辈份虽高,实际年龄比爷爷还年轻些。协太爷虽只养育了两个女儿,但因兄弟侄儿众多也无人敢欺负。两个女儿虽读书不多但凭着聪明才智南下打工也赚了不少钱。有人提议要他招婿,他不肯,女儿们优秀,孝顺,自有好姻缘,何苦要招婿呢?人生在世,过得好就可以了,女儿嫁人后难道还能不认爹娘吗?协太爷拉着二胡,喝点小酒,大口吃肉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3470364176466467/?log_from=4d31a96b071d5_1660645725613   危房2 人生总有起起落落。 先是协太爷家的小女儿执意要嫁给同村的一个爱玩偷懒的小伙子,协太爷俩口都不同意。其实小伙父母都是本份人,小姑也好,可是这小伙长得不怎样,又娇惯了,读书学艺打工都不行,真不知道自家聪明能干的小女儿怎么会要嫁给他?唯一的好处就只有离家近这条了。 婚后,小女婿果然成为远近闻名的享老婆福的人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然后大女婿在南边出租房用液化气洗澡突然亡故,留下孤儿寡母。大女儿又安顿儿子,又重新南下工作,过不久又与人重组家庭如此等等。协太爷家也算是不幸的了。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协老太太在一日做完午饭后突发脑溢血便再也没有起来了。 好好儿的一个家,忽然间只剩协太爷一人了。房子还是那个房子只是廖落了很多。协太爷也开始想养老一事,两个女儿女婿都必须南下打工,自己并不想离开老家,要不再找老伴?这事也难,一老农民自己都要女儿们赡养,哪有人来呢?正好有他一个外甥想买地盖房,协太爷便想把自己的房子买给他,但也因养老问题没谈拢。 协太爷自己一个人住着大房子,不久便查出了很严重的病。他心态很好,但酒肉照旧,很快过世了。 房子没有了常住的主人,虽有亲家照管,一两年还好,渐渐的便成危房了。 我常常想我已出嫁,弟弟也南下工作,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百年之后,我们的家会不会也是如此? 真是忘不了的故乡,回不去的老家!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3738744632443407/?log_from=43525cf22e149_1660645726308
  • 3
  • 945
  •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