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家族

发布文章

存储照片

石青的“烦恼”人生(三)
文职工作:不甘平庸,不断进步   到了80年代末,单位要组织成立职工之家,石青被借调过去帮忙。职工之家就是单位给职工设立的在工作之余可以休闲娱乐的地方,主要是文娱方面的建设工作。 石青本来对这个职务并不感兴趣,他觉得“这个和技术没有关系,连螺丝刀都不拿了”。但是单位需要帮忙,他还是义不容辞地答应了。结果原本想着借调半年就可以回到原工作岗位的石青,一干就是十几年。 再一次离开技术岗位,去做毫无关联的文职岗,石青不免觉得“烦”。但他并没有消极对待,按他的话来讲,就是不甘平庸。俗话说“不骑马不骑牛,骑个毛驴中间走”。这话讲的是,骑马跑得快但是累,骑牛走得慢又要挨鞭子,不如骑驴走中间不快也不慢。但石青并不这么认为:“走中间我觉得不好,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我觉得不舒服。”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驱使下,石青时刻都在学习进步。 当时石青需要做一些采访的工作,没有采访经验的他时不时会向记者们“取经”。石青回忆到,那些记者曾经讨论过如何算是一篇好稿子——稿子改动量不超过15%,也就是85%都是自己的原话,就是好稿子。那些记者的讨论不过是工作之余的闲谈,但石青却暗自记在了心里,并一直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虽然已经退伍多年,但军人身上“高标准、严要求”的精神仍然影响着石青的职业生涯。   图:采访;图源:摄图网   默默努力的石青再次收获了好成果,在由武汉铁路局主办的《武汉铁路报》新闻评选活动中,石青的文章获得了“好新闻”三等奖。这篇获奖稿件的内容是采访“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吴天祥同志。回忆起这段访谈经历,石青颇有感触。 那个时候想要采访吴天祥的媒体很多,需要先打电话预约。石青询问之后发现要是等预约通知估计得等半个月,早已过了新闻发布的最佳时间。于是石青和铁路电视台的媒体朋友决定先去吴天祥的单位拜访一下,了解情况。后来,他们凭借照片认出了吴天祥,而吴天祥也不计较,大方地接受了采访,这才有了那篇获奖的稿件。 石青说自己这是“不按常理出牌”。其实纵观石青这半生的从业经历,生活也并没有对他“按常理出牌”,恰恰是石青打破常规、不断进取的心态,让他无论处于怎样的境遇都能有所作为。 石青常挂在嘴边的“烦”,或许就是一种生活常态,南宋方岳便有诗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但如何面对恼人的困境,不同的态度终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石青没有向生活妥协,他秉持着军人刻苦、细致、不服输的精神为自己闯出了一条多姿多彩的人生之路。   文章跳转: 石青的“烦恼”人生(一) 石青的“烦恼”人生(二)   受访者:石青 整理人:家族事记编辑 图片来源摄图网
  • 4
  • 485
  • 1
  • 5
石青的“烦恼”人生(二)
铁路医院职工:几经沉浮,终有成果   从军队退伍后,石青面临着转业的困境。做什么工作,能否做自己想做的工作,都是不小的难题。 因为自己是铁路子弟,石青便一心想着能回铁路系统工作。原本石青有机会分配到铁路公安局,但他觉得自己是军械员出身,有一身技术活,而做公安不需要什么技术,一身技艺便无用武之地,所以石青的内心有些犹豫。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石青了解到东湖铁路医院正在扩招高素质人才,退伍军人就是首选。而且当时医院正好缺少医疗器械修理师,这与石青的理想计划不谋而合,于是他顺利入职了这份工作。尽管那个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从石青家到医院要骑自行车一小时十五分钟左右,但石青说他是军人出身,不怕苦也不怕累。 石青本以为可以就此安定下来,可惜事与愿违。当时医院刚刚成立,三个科室只开了一个,设备都是新的,根本不需要维修。石青有些“烦”,他说:“我总不能闲着没事干把仪器弄坏了再修啊。”于是闲不住的石青去了医院的仓库帮忙。 不过仓库的活也不需要什么技术性,大部分时间就是去理货、发放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等。按石青的话来讲,这是“女同志干的活”,兜兜转转,石青还是没能干成自己想做的“技术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机会总算是来了。80年代初,医院要建一个污水处理设备,院长正愁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与石青交好的医务科科长便向院长推荐了石青。起初院长还有质疑:“他不是搞修飞机的吗?搞定得了这个吗?”但那位科长对石青的能力胸有成竹,于是对院长打包票说;“我给你立军令状,送他到厂家学两个月出来,保证给你弄出来。”就这样,在科长的推荐下石青终于干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技术活”。   图:污水处理水池;图源:摄图网   虽然同为“技术活”,但修飞机和研究污水处理设备是完全不相干的领域,并且这台设备是利用臭氧(O3)来处理污水的,全国范围内都只有两三家单位引进了而已,所以石青必须从头学起。 这时,石青在空军生涯中保留下的刻苦钻研的习惯就发挥了作用。他在工厂学习了20天就回到了单位,认真细致地做实验、监测数据,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两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石青终于将设备研究通了,带头制定了该设备处理污水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规章制度。他回忆到,当年还没有几家这样的设备,凡是到湖北来参观的单位,都将经由环保局批示,到他的单位去参观。并且他还在湖北《环境杂志》上发表了“O3(臭氧)处理医院含菌污水”的论文。石青觉得非常有个人成就感,他终于在他所梦想的“技术活”上做出了成果。   文章跳转: 石青的“烦恼”人生(一) 石青的“烦恼”人生(三)   受访者:石青 整理人:家族事记编辑 图片来源摄图网
  • 1
  • 462
  • 1
  • 6
石青的“烦恼”人生(一)
回忆起自己过去的岁月时,今年已经68岁的石青总结了一个字——“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他都有着不同的烦恼。他说:“我这一生想学、想做的都没做成,不想学、不想做的却做了不少。” 但这种“烦”未尝不是一种有更高追求的人生态度,若是早早就向生活妥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那么“烦”也无从谈起,人生便索然无味。 石青过去换过许多“身份”,也做过与自己职业规划完全不相干的工作。他的成就与遗憾或许是许多同龄人的缩影,也是过去那个时代的缩影。   空军军械员:做一颗合格的“螺丝钉”   一颗细小的螺丝钉,看似毫不起眼,却是一个机器上最无法或缺的部分之一。小到铁皮玩具,大到飞机航母,若是缺了哪一颗螺丝钉都有可能在运作过程中发生故障。人亦如此,即使是再平凡的人,也是维持社会运作的那一颗重要的“螺丝钉”。 对于具有10年空军军龄的石青来说,这种“螺丝钉精神”贯穿着他整个军旅生涯,甚至还影响了后来的工作与生活。 石青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16岁时就被选拔为空军了。由于所在部队的战友多是北方人,石青学会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两年新兵训练后,石青开始在部队中担任军械员的职务。 通常军械员要负责检查、校正、维修、保养战斗机上的军械设备,比如信号枪、瞄准器、机关炮和弹射座椅等。而每一个设备、每一个零件都关乎着飞行员的生命,任何一个小细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最惨烈的后果。   图:战斗机;图源:摄图网   石青回忆道,飞机上若是有机械损坏还不要紧,队长口头批评教育一下就完了,但一颗螺丝钉都不能丢,万一卡在传动部件里面,后果不堪设想。这么多年过去,石青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发生在战友身上的一件往事。 大约是在1974年,当时他和战友们正在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电影还没看完外面就想起了哨声,于是他们赶忙出去集合。队长板着脸,就像《亮剑》中的李云龙一般,对大家说:“我也不想把大家叫过来,看着电影好好的,看完电影睡觉,明天还要飞行。但是,十九号机组还没有回来,有人丢了一块抹布。”那块抹布是一条长约30厘米的方巾,各个专机组都有。对普通人来讲,一块抹布可能无足轻重,但在空军队伍里,这块抹布就和螺丝钉一样,关系到飞行安全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找到。 然而石青他们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所以只好跟中队汇报情况,最后整个中队八十多号人都出动了。天色已晚,这八十多号人就打着统一发放的手电筒,在草坪上并列排开,一寸一寸地寻找着那块抹布。一直找到晚上十一点,他们走了快两公里,草坪也走到头了,可是抹布仍然没有找到。气氛变得凝重起来,一块小小的抹布,牵动着每一位指战员的心。 幸好,最后的结局是有惊无险。那位丢失抹布的战士终于想起来,抹布被他挽在了胳膊上,方便平时擦汗,只是衣服袖子放下来就看不到了。或许是天气炎热,这位士兵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或许是突然陷入紧张,让人忽略了触感,这块抹布就被他遗忘在了胳膊上。 虽然这次事件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但却进一步激发了那位机务士兵的责任心。石青回忆到,有一天半夜大家都睡觉了,他还突然起身借了自行车返回去检查。   图:战斗机机场;图源:摄图网   可以说,军械员所承受的压力,工作中所需要的细致,并不亚于飞行员。他们没有那么显眼,却是名副其实的“飞机的主人”,是飞行员“背后的人”,也是维护中国航空系统运转的一颗重要的“螺丝钉”。 不过,这份光荣的使命若成了日复一日地重复劳动,也难免让人觉得无趣,这也是石青觉得“烦”的地方,好像每天都过着一模一样的日子。通常,人在心烦意乱时总是无法集中精神,但石青做了这么多年的军械师,却没有出过什么差错,而且还多次受到连队的表扬和嘉奖。或许这种“烦”就是一种对平凡生活的调侃,真正投入到工作之中时,满脑子就只有那一个个零件、一条条线路了。 在十年如一日的军旅生涯中,石青不知不觉间养成了谨慎、细致、爱钻研的习惯。而这些优秀的品质也体现在了他退伍之后的职业生涯中。   文章跳转: 石青的“烦恼”人生(二) 石青的“烦恼”人生(三)   受访者:石青 整理人:家族事记编辑 图片来源摄图网
  • 5
  • 541
  •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