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0
537
0
不是每个“英雄”都真的不问出处(上)
时光故事汇

杨绛父母的爱情就是她最早的情感启蒙,陈嘉庚的家族世代下海经商,钟南山的父亲曾是留美医学博士……

孩子大多都是父母的影子,他们的成就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杨绛和钱钟书的“我们俩”

 

被誉为“文学伉俪”的杨绛和钱钟书,两个人一生都在彼此欣赏,相互成就。相同的爱好让他们无话不谈,相互“点赞”对方的文学造诣,他们既是夫妻,也是密友,在相互扶持与包容下携手度过了60多年的婚姻岁月。

杨绛会在钟书犹豫是否要起笔《围城》时,催促着他马上动笔,还为了不让外出授课耽误丈夫的写作时间,辞退家佣人节约开支,自己摊做煤饼,劈柴做饭。

钱钟书后来在《围城》序言中写道:“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

 

图:电视剧《围城》剧照

 

杨绛也会在和钟书一同去英国读书时,为“中国胃”的他洗手作羹汤,替“家事小白”的他修理门轴,清洗脏物。以前从没做过家务的娇贵小姐几乎包揽了家中大小的全部,总是把“不要紧,我来做”挂在嘴边。

杨绛和钱钟书为何既互为知己,又伉俪情深?这和他们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钱钟书出生于无锡有名的书香门第之家。杨绛祖上也都是读书人,父亲杨荫杭还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在家世教化下,两个来自书香门第的年轻人都对“读书”与“做学问”情有独钟,一旦相遇,不可避免相互吸引。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孩子会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和交往模式,不断形成自己的交往方式,尤其是在异性交往层面,他们倾向于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表现出与父母间相似的关系模式。

 

图:杨绛和钱钟书

 

这一点尤其可以体现在杨绛身上。杨绛出身于受过西方教育的新式家庭,其婚恋观也深受父母的影响。

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曾提到了父母的关系:“我的父母像多年的朋友,子女们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她还说,“我们姐妹几个对丈夫都很好,可是都比不上我母亲对父亲的好”。杨绛母亲是出身于富商家族的大家闺秀,父亲是在严格家庭中长大的翩翩才子,他们经常在一起读书写字,有聊不完的话题;也会在对方重病卧床时,竭力照顾。

杨绛说,“旧式夫妇中也经常有不吵架的,不过女方往往会有不曾言说的委屈,共同语言更是少,但我的父母却无话不谈。” 圆满和谐的原生家庭,给女儿杨绛带来了很好的感情启蒙。

 

图:一岁半的杨绛和母亲

 

在杨钱夫妇中,我们看到了原生家庭对于后代婚恋观的影响。一般来说,人的一生会经历两个家庭,一是原生家庭,就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二是新生家庭,即长大之后进入婚姻生活以及养育下一代的家庭。

2011年,100岁的杨绛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谈到了自己对婚姻看法: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需要在升级打怪的过程中肝胆相照。婚姻是两个人的包容与理解,需要尊重差异,在学会欣赏中启动“赞美系统”。由此可见,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的父母爱情和原生家庭,深深地影响了杨绛。

 

继承“家产”的陈嘉庚

 

陈嘉庚出生于“下南洋”的商人家庭,祖上都是做生意的。他的父亲陈杞柏早年在新加坡经营大米生意,靠一己之力养育全家,但在陈嘉庚30岁那年,大米生意由于经营不善而宣告破产,父亲杞柏也因此抑郁而终,陈嘉庚就此面临着“父债子偿”的危机。

他小时候曾在父亲的米店帮过忙,也极具商业头脑,不仅在短时间内就将父亲留下的米店扭亏为盈,完全还清了父亲的债务,还颇有眼界的做起了菠萝罐头和橡胶生意。51岁的陈嘉庚名下的橡胶园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0亩,雇佣工人超过3万人,资产超过1200万元,成为公认的“橡胶大王”和“南阳首富”。

 

图:陈嘉庚与毛主席合影

 

但他的角色远远不止是子承父业的企业家,更是倾资兴学的慈善家和教育家,这些成就都离不开母亲的教养和熏陶。

由于父亲一直忙于南洋生意,陈嘉庚由母亲孙氏独力抚养长大。孙秀妹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生活在闽南传统的红砖大厝之中,她不仅用“教子读书,治家勤俭”的家风教导幼小的嘉庚,还以身作则,乐善好施,慈悲为怀,这都给陈嘉庚立足教育事业,倾资兴学和广办学校奠定了基础。

陈嘉庚先是拿出当时的全部积蓄,在村里创办惕斋学塾;后又创办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被万千学子们亲切的尊称为“校主”。黄炎培曾说“发了财的人,肯全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正是由于母亲对教育和慈善的重视,才有了陈嘉庚“将一生所获得的财利,都悉数办于教育事业”的志向和践行,这就是原生家庭和良好家风的力量。

如今,近120所陈嘉庚创办的或资助的学校遍布海内外,在厦门的集美学村中,后人还专门建成了“陈嘉庚纪念馆”,以此表达对陈嘉庚先生的敬仰和缅怀。

 

图:陈嘉庚纪念馆,作者自摄

 

钟南山:我和我的“白衣”父母

 

“医生不是救病,而是救病人”,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终身践行着这句话。在一场世纪疫情之后,钟南山的名字印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人民日报》评价他:“是一个专业的院士,是一个勇猛的战士,更是一个有担当的国士。”此乃果也,至于何为其因,可从其原生家庭中探知一二。

 

图:钟南山接受采访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和病毒学专家,曾取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他为中国儿科学,由其世病原微生物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母亲廖月琴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曾担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研究表明,家庭会指导或限制家庭成员可接受的职业选择范围,家庭成员的关系更对各种职业相关决策有决定性作用。对于钟南山而言,小时候的他经常目睹病人从生病到治愈的全过程,耳濡目染的认为从医救人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也从骨子里为治愈病人感到开心,可能这种成就感和使命感成为了他走上医学道路的初衷和目标。

 

图:钟南山父母,钟世藩和廖月琴

 

钟南山和父亲钟世藩长得很像,可以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不仅相貌相似,也都拥有着难能可贵的医者仁心,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钟世藩在广州中央医院工作期间,经常喜欢抽查病历,他的病历工笔如篆,一丝不苟,病情和处方写得明明白白。反而,许多学艺不精的年轻医生倒是喜欢在写病历时洋洋洒洒,字潦草得让病人看得一头雾水。钟世藩严肃的批评道:“病历是写给病人看的,别人都看不懂,你写来干嘛呢,写的不严谨诊断不仔细,谁还会信任你?”。于是,在他的倡导下,当时科室里的医生写出的病例,各个都经得起推敲。

钟世藩带出来的学生都还有一个特点,“能吃药就不打针,能用平价药就不用贵药”。这样的习惯来源于钟老师的教导,他说:“用药简单有效,价廉安全,就是医德。只要能治好病,花钱越少越好,毕竟药方是治人的,不是害人的,不是每个人都花得起钱。”钟世藩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医德”,令人肃然起敬,也值得现今的众多医生反思学习。

钟南山也是如此,他的女儿钟惟月在提起父亲时说,“他对待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甚至比亲人还好。”钟南山在给住院病人看病时,总是会先轻轻俯下身,把病人从床上扶起来,然后测血糖、做触诊、轻声询问近况,再扶病人躺下,并帮着把被子掖好。他医治了患者的身体,更抚慰了他们的心灵,所以,很多病人觉得能挂上钟南山的号,跟他聊会儿天,都能治病。

“一切为了病人”,父亲的言传身教给钟南山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医者仁心则是对作为“白衣天使”的他们最由衷的赞美。

 

图:钟南山悉心照料病人

 

结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是我们的母体,是我们习性模板的源头;是一支笔,给身为一张白纸的我们书写了人生的序,里面饱含了牵挂与依恋;更是一节藕,让我们即使在离开父母独自成家之后,也会有似藕丝般剪不断的“原生情结”始终伴随。

“英雄敢问出处”,从钱钟书夫妇,陈嘉庚和钟南山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原生家庭可成为个体成长的“最大动力”和“最暖港湾”,家庭教养深深影响着个体人格的形成,婚恋观念的养成和职业发展的选择,这也正是家风传承的意义。

话虽如此,但家庭往往不能由我们主动选择,不利的家庭成长环境将会成为个体之憾。

如今众多影视作品和网络舆论对原生家庭普遍持有一种悲观的论调,即原生家庭宿命论。比如《都挺好》,《乔家的儿女》,《欢乐颂》等,这些影视剧站在年轻人的视角对父辈的教养模式提出了质疑,激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抱怨着原生家庭没有给自己提供更高的台阶,这也是“原生家庭”话题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图:《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和苏明玉

 

那么,该如何与原生家庭抗争,破解宿命论的魔咒呢?更多“英雄”们的故事,或能给我们以启示,续篇文章将悉数揭晓。

 

文章跳转:

“英雄”若不问出处,富贵当思其缘由(下)

 

 

参考文献:

[1]原生家庭.MBA智库百科.引用于2022年9月24日:

//wiki.mbalib.com/wiki/%E5%8E%9F%E7%94%9F%E5%AE%B6%E5%BA%AD

[2]吴雨薇.论原生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5(03):88-92.

[3]杨绛与钱钟书:爱情最好的样子,是“协同进化”.樊登读书.引用于2022.9月23日:

https://mp.weixin.qq.com/s/qOWcbP5ukMT2A4wVap-HqA

[4] “独狼”陈嘉庚.中国慈善家杂志.引用于2022年9月25日:

https://mp.weixin.qq.com/s/yQCJtDWFtGo3KXr95uUrrA

[5]钟南山致敬父亲:医者仁心,生命至上,父亲一生都在做,我亦是.搜狐网.引用于2022年9月27日:

http://news.sohu.com/a/566130461_121141956

[6]余双.钟南山家族[J].创新世界周刊,2020,(03):60-63.

[7]伍麟.接纳“原生家庭”是走向成熟的标志——兼论当代青年应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J].人民论坛,2019,(20):90-91.

[8]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全历史、趣历史


3
0
537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