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
444
4
胡继胜的两个收音机
家族回忆录

1953年的春天,大概是四五月份,那年我10岁,第一次见到真的收音机,实实在在的,不是听说来的。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堂哥拿着自己做的收音机来找我:

“你想不想要收音机哇,我给你做一个?”

“好哇!”见到这么个稀奇玩意我很高兴,(笑)堂哥还教我怎么放,放的什么节目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我当时对收音机还是蛮感兴趣的。堂哥的收音机很简陋,电线还露在外面,我觉得收音机需要个盒子,当天晚上就找爸爸妈妈要了点钱,说要去买木板做收音机的盒子。

图:老式收音机  图源:摄图网

那时候只听人讲过收音机可以听广播,小盒子里面能放出声音来。村里有点见识的人说听收音机就是时髦,大家也觉得那是新奇玩意。村里的大多数家庭以务农为主,那时候都是农村合作社,大家一天到晚都忙着干活啊,很少有人会听收音机,也就只当个事儿聊聊天。我的爸爸妈妈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就没有下田干活了,他们用攒的钱买了一艘小船,整天都在汉江河上,帮人渡船过河还有运送货物赚点钱。河上的船大多数都是乌篷船,下雨也可以出去,等我再长大一些爸爸妈妈才允许我上船一起运货。

汉江河就是汉江,我们那里人都这么叫,村子离河堤不远,大部分人都是一直住在那的,没出过远门。

图:汉江与长江交汇处  图源:摄图网

小时候爸爸妈妈没时间照顾我和两个弟弟,所以就把奶奶接到家里,让奶奶和我们住在一块。奶奶不像爸妈管得那么严,下了学我就经常去找堂哥玩,堂哥家和我们家离得很近,都是一个村子的。堂哥大我三岁,我们一起读过私塾,就是村里有点学问的人开个小班当老师,发几本语文书让我们读,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去镇上念书了。

那个时候堂哥还是蛮聪明的,后来还当了老师,在镇上教书。在我们那个年代,当老师就说明是有文化的人,受人尊敬的。堂哥应该就是在镇上念书的时候学会做收音机的,没人专门教,照着课本上的路线图买了电阻、电容、二极管……自己组装起来的。看着他做收音机好像特别轻松、特别简单,就几个电阻电容摆弄几下就做好了。

堂哥说要给我做收音机的第二天我就去买了木板。买木板的那个地方叫马口,从家到那里有七八里路。那时候没什么交通工具,就是走路。从家里出发穿过别人家的院子走小路,都是泥巴路不好走哇,那时候年纪也不大,走一趟就是三个小时,往返就要花六个小时。中间还要渡汉江河,河边船很多,不用等,随时都有,水流缓点大概三四分钟就过去了,水流急了,就要六七分钟。

图:如今的汉江江景  图源:摄图网

之前家里一个叔叔在马口卖油炸豆腐就跟着他去过一次马口镇,刚下河堤我就看见有人在那卖拆了旧房子剩下的木料,于是做收音机的时候就想到来这买木板。以前的房子不像现在这样砖啊瓦啊,都是木板子敲起来的,(屋顶)上面都是亭子、三角的架子搞的,都是像那样的板子,我们老家房子原先都是那样子。我就挑了一块板子,大概两米高。买了块板子回来呢,(笑)我那个堂哥就蛮高兴:

“哦呦!阔得阔得,这个板子阔以啊!”

应该是用锯子吧,我那个堂哥就比划了一下,锯了几条长边几条窄边钉起来,做出一个没有顶的盒子。我在两个窄边的木板上钻了两个孔,(用手比划)拿线穿过去就可以提起来。堂哥还去给我买了个纸质的小喇叭装在收音机上。

我把我的收音机放在床边,(笑)晚上睡觉前会听一听。收音机只能听一个台,中央台吧,农村信号也不好,搜别的台会串音啊,听不清楚,要不就是听一会就没声音了。

我们小时候没什么玩具,童年时代的娱乐就是在田野里捉捉蚂蚱、编编草绳,原来和两个弟弟放学的时候在路上边走边玩,拖个一两个小时才回家。有了这个小收音机以后,我们放学立马就回家,搬个小板凳围在一起听。

图:老式收音机  图源:摄图网

一年以后,县广播站出资给每家门口都安了广播,每天定点播新闻、讲农村里发生的事,于是这个小收音机就被搁置了,我们也没有再听过了。

高中毕业之后,我去当了工程兵,离开汉川跟着部队修路、打坑道。虽然结婚生小孩是在汉川老家,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待在部队里,很少回家。部队转业前有传闻说我们是准备去越南支援越战的,后来有人泄密就没去成,但也能留在湖北了,不会离家太远。

到了1970年,国家准备建设江汉油田作为战备油田,我们两万五千多军人转业来到这里开发油田。开头就跟着大庆油田调过来的工程师一起搞开发,他们比我们有经验。当时我们是第一批部队,后面陆陆续续又来了不少人。我们刚来的时候江汉油田就是一片沼泽荒地,生活条件也艰苦啊,比在农村还要辛苦。

图:江汉平原俯瞰图

我们一边建楼房一边钻井采油,大家晚上都睡临时搭建起来的芦席棚里,就是芦苇搭起来的棚子,建好楼房才住到单身楼里。那个时候白天干活很累,到了晚上基本就休息了,大家也没什么钱,没什么娱乐活动。睡在我旁边的一个队友有一个收音机,我有时候就跟着他听一听,自己舍不得买,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四十来块钱,还要攒钱养家。那个时候一年能回家回汉川一两次,回去一趟路上就要一两天。

在1979年底大家都陆陆续续地接家,我也把家里人从汉川都接来了油田,我们一家人住在红旗码头,这边也靠着河堤。这河是汉江的一个支流,没有汉江河那么宽,水流也没那么急。那个时候家人接过来没有地方住啊,也只能住在芦席棚里,用几块板子隔一下,一家人就住在一个单元里。一年以后才搬到建好的楼房里。住在简陋的棚子里,平时娱乐活动很少,邻居之间聊聊天啊就这样。但是有的时候呢,会有人来工作单位的广场放露天电影,大家从住的地方搬个板凳来看。单位的活动室还有一台小电视机,二三十平米的小房间周末有很多人挤着看电视。

图:老电视  图源:摄图网

家里大姑娘已经上小学了,二姑娘还没到上学的年级,最小的儿子还不会说话。大姑娘和二姑娘有时候跟着大人去看看电视,回到家里就比较无聊了,没有什么可以玩的。我想着孩子们也是玩的年纪啊,家里离单位也有个一公里路,两个姑娘总是去单位里也不方便,那时候又没有钱买电视啊,就还是买了一个收音机,蝴蝶牌的。那时候广播的花样就多了,有放音乐的、有播新闻的、还有放歌曲的……在家里给姑娘放讲故事的广播,我记得当时早上、中午、晚上都有,印象最深的是中央台的《小喇叭》。大姑娘很喜欢听故事,(笑)听完了还手舞足蹈地跟我们讲。见到熟人就说:

“我会讲故事,你要听我讲个故事吗?”

我平时早上起来会用这个收音机听听新闻再去上班,晚上睡觉前有时候也会听一会。这是我的第二个收音机,也是最后一个,以后再也没有买过收音机了。离第一个堂哥给我做的收音机已经过去了26年了哇。

买了第二个收音机之后过了两三年,家家户户就开始流行起了收录机。磁带也流行起来。

后来在几次搬家过程中这个收音机就弄丢了,不知道跑哪去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全历史

免责声明:部分插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2
4
444
2
写留言
0/500
留言板2
味道
2022-08-19 14:33:34
0
居然是江汉油田上的故事,好亲切!
查看全部0条回复
官官
2022-08-29 16:39:59
0
我家也有这样的老收音机
查看全部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