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芷素
它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黄沙满天,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无人烟,是“攲倾怪石山无色,零落圆荷水不香”的戈壁断石;
也是“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的春寒料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宏伟壮阔,“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的梦幻飞天……它——就是甘肃敦煌。
古今为之提笔作词之文人墨客数不胜数,或揭露其自然环境之艰难,或赞美其特色风光之壮丽。而今,有这样一个人,甘愿奉献半生年华,在敦煌写下属于她的飞天神迹。
锦心如诗,匠心筑梦。樊锦诗,1938年出生于北京,籍贯杭州,汉族。1963年,樊锦诗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正式毕业,随后服从指令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基于她对敦煌历史文化研究所的功绩及她几十年来的兢兢业业,她被人民大众亲切地誉为“敦煌的女儿”。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人如其名,在樊锦诗的身上,你可感受到其经历世间沧桑,遗留下的弥足珍贵的诗意气质。这份恬淡宁静,似水晕开了墨迹,悄然无声,却有迹可寻。
书香门第的家族熏陶
1938年,樊锦诗出生于北京一家较为殷实的家庭。优渥的家庭背景,为樊锦诗少年博览诗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樊锦诗的父亲叫樊际麟,是一位工程师,但在文学上也毫不逊色,他毕业于清华,还曾在北大教过书。身为开明的知识分子,樊际麟十分重视女儿的学识教育。他分别给两女儿起名为“樊锦诗”“樊锦书”。
父亲潜心研究历史文物,爱好古代文学,樊锦诗也深受他的影响,对历史文物兴趣颇深,博物馆,美术廊是樊锦诗心中的“舒适小屋”。
早在少年时,她父亲就告诉樊锦诗,历史是北大最好的专业,这也更坚定了樊锦诗专研历史学的决心。
樊锦诗的母亲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知识人才,对其女儿的教育从来都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而在初高中时,历史书上所呈现的世界最大的佛教圣地--莫高窟更是紧紧抓住樊锦诗的心。魂牵梦绕之下,敦煌莫高窟就像一盏星灯,远远地呼唤着樊锦诗的前来。
相知相依的夫妻情谊
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从来都令人羡慕。
樊锦诗与其丈夫彭金章相识于北京大学。说来也是缘分,布满书香卷气的图书馆成为了两人的姻缘圣地,或许正是这份同心所向使得两人修成正果。他们的爱情远超乎现在小年轻们的想象。
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宣言,没有鲜花烂漫的午后时光,他们有的,是长达19年的分离,他们的爱,跨越时空,可抵海枯石烂。
彭金章生长在河北的一个边远农村,为人淳朴老实,却细心周到。他没有花言巧语,就以他的质朴与樊锦诗的简单相碰撞,燃烧出炙热的火焰。
好鸟共鸣临水树,幽人独欠买山钱。毕业后的他们,一个在甘肃,一个在湖北,空间的距离丝毫不能阻隔他们的爱情。
一句“我等你”就等了19年。樊锦诗热爱敦煌,彭金章就甘愿当起“月嫂”,甚至最后离开武汉大学,来到敦煌与妻子一起守护敦煌。他们心心相惜,虽分隔两地,却都心系彼此,热爱祖国,一腔热血甘愿为祖国事业奉献。
合则天下无双,分则各自为王。两人分别在敦煌,武汉为国家考古事业默默奉献。
源远流长的家风继承
虽然樊锦诗家庭条件优渥,但他父母绝不是溺爱儿女之人。他们时常教导女儿,可不花的钱就不花。“我们去看电影,一毛钱一张票,除此之外,一分钱都不多给”。这样的简朴之风在樊锦诗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老旧的被褥,缺腿的座椅,草席的床垫……这一用,就是几十年。“缝缝补补,这些东西都还能用”。
前有贤人种树,后人自当茁壮成长。受到父母从小的影响,彭予民和彭晓民也从不乱花一分钱,不贪一分钱。
樊锦诗夫妇得过的大大小小的奖项,奖金,多数不是用于敦煌文物修护,就是捐给慈善机构。她对儿子们说,这些钱,妈不拿,你们也不能拿。对此,兄弟二人无丝毫怨言。
他们把节俭落实到光盘行动,他们把家风遗存在生活当中。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谈及樊锦诗,无人不惊其守护敦煌的坚韧决心,无人不叹其夫妻感情的双向奔赴。樊锦诗在追随她向往的光时,俨然,她也成为了万千学子的光。
参考文献:
[1]敦煌女儿樊锦诗:北大才女,守护敦煌50年,感动中国的国宝级老太太,百度百科,引用于2022.7.16
https://my.mbd.baidu.com/r/IV1JRKFoVq?f=cp&rs=178643030&ruk=MEanPqRSYA3XFEr8JggCsg&u=2ebfb343fc952db4&urlext=%7B%22cuid%22%3A%22j8S0i08kvt_NaHfHl8Sv808IBa0faHuAluSdilauHtKk0qqSB%22%7D
[2]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孝感女性,引用于2022.7.16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554806
[3]樊锦诗的家风,中国网,引用于20227.16
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o3FeHlDp.html
[4]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百度百科,引用于2022.7.16
https://mbd.baidu.com/ma/s/1vDp6r0E
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家族事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