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751
1
苏州:风物雄丽为东南冠
时光故事汇

作者:婆娑

“笑声波中撒,渔歌浪里飘,水面荡起紫竹调。”

——苏州小调《紫竹调》

苏州像一个撑着油纸伞的窈窕女子,哼着吴侬软语,步步生莲地向我们走来。姑苏又像一个苍老的老妤,一颦一笑都是韵味,随口一吐就是锦绣画卷,一幅《江南百景图》就为我们揭秘了明朝苏州城的繁华都市;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绿柳垂杨的郊外风景,黄发垂髫的人间烟火,苏州究竟如何引人入胜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图:苏州拙政园俯视图;图源:摄图网

 

地理人文

苏州别名姑苏、平江。不仅有小桥流水的江南诗意,还有“东方威尼斯”的别称。苏州地处江苏省的东南部,东临上海,西抱太湖,南接浙江,北依长江,是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颉刚所撰《苏州史志笔记》有言;“苏州城之古为全国之一,尚是春秋时物。”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国君阖闾为了实现称霸诸侯的伟业,听从大臣伍子胥迁都阖闾大城的定国安邦之举,而这个阖闾大城就是现今苏州。

唐代时,苏州是江南唯一的雄州,白居易曾为她写诗;“半酣凭槛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安史之乱后,张继在《枫桥夜泊》里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传达了深处乱世的漂泊无依;宋代时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晚明时,文人墨客曾在此逍遥生活,唐寅就在《桃花庵歌》里自称桃花仙。

图:苏州寒山寺;图源:摄图网

 

璀璨民艺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庵歌》明唐寅

桃花坞年画和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的唐寅有着极深的渊源。唐寅,字伯虎,明朝时期,明代著名画家。

唐伯虎在文人雅士之中声望极高,他出身平民,画作卖价不高质量颇高,因此也受到平民的喜爱,唐伯虎晚年时期在桃花坞一带隐居,她的画作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桃花坞年画制作重要的“参考”对象。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产地在苏州城外山塘街和城内桃花坞一带。

图:水墨江南苏州山塘街;图源:摄图网 

其制作技艺继承了明代一版一色的套印方法,制作工艺考究,精细秀雅。

说起制作精细,品质优良的苏州民间工艺,苏绣必须榜上有名。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按使用功能划分,主要有欣赏品和日用品两类。欣赏品主要用于室内装饰,比如屏风、地屏、和壁挂,日用品主要用于穿戴,比如服装和剧装戏衣。苏绣以精细、雅洁闻名于世。

 

历史名流

经过千年的文化更迭,苏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璀璨的民间艺术,也为华夏孕育了无数名人。

范仲淹就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他少时家境贫寒,划粥断齑,26岁考中进士。几度宦海沉浮后,转任苏州知州。原来的鱼米之乡,现已变成汪洋一片,百姓民不聊生。范仲淹经过多次实际考察,兴建“修围、浚河、置闸”的水利工程,涝期积极蓄水,及时排水,旱期有水灌溉,在旱涝保收的基础上,高质量完成耕种任务,造福苏州居民。不仅如此,他兴建的义庄,具有学校、公田、祠堂等配套设施,乾隆帝下江南时,不仅亲自到范氏义庄参观,还兴建了“高义园”牌坊来表彰范仲淹这种慈善精神。范仲淹在诗词方面也颇有造诣,他时而有碧云天黄叶地的悲秋乡愁,时而又长烟落日的边塞悲凉,他心有壮志难酬难以一展抱负,难能可贵的是范仲淹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写出的诗篇才能传诵至今。

千古名篇传诵至今,苏州园林富甲江南。苏州以私家园林驰名中外,拥有“园林之城”的赞誉。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的祖籍也是苏州,他所属贝氏家族被称为传承十五代的世家望族。贝聿铭自小在苏州园林里长大,他的建筑作品法国卢浮宫金字塔和苏州博物馆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特别是苏州博物馆,是他将血统文脉的传承和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巧妙的融入其中,贝聿铭曾说,苏州博物馆是他的一部“自传”。

图:苏州博物馆叠石理水;图源:摄图网

正如杜荀鹤在《送人游吴》里写到:“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吴宫闲地少,小桥水巷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相思在渔船。”

载着这满船的绮思,赏雄丽风物,一梦枕姑苏。

 

参考文献:

[1]吴恩培.伍子胥筑阖闾城之相关问题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2);10-18.

[2]徐耀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苏州[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18.

[3]王稼句.乡愁城市系列纵横姑苏[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

[4]汪长根,蒋忠友著.苏州文化与文化苏州[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5.

[5]侯朝阳.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深厚的中国情怀[J].世界文化,2019(09);13-16.

[6]图片来源:摄图网

 

免责声明:部分插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家族事记平台


2
1
751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