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445
0
秦汉之后的巴蜀文化
时光故事汇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在李白的《蜀道难》中,秦蜀长久以来都不与外界相通虽然这是一种为了突出过蜀道的艰难而夸张的说法,但在秦统一巴蜀地区以后,此地确实鲜有战事发生。文天祥也曾感慨:“蜀自秦以来,更千余年无大兵戈”。

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秦统一巴蜀”是一大历史转折点。公元前316年,秦政权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先后灭了巴国与蜀国,统一了巴蜀地区。此后巴蜀就长期处于平稳状态,少有兵戈。

图:秦灭巴蜀之战

然而这一历史转折,也意外成为了巴蜀文明的转折。在此之前,古蜀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起源之一,存续了两千多年。秦统一巴蜀后,古蜀文明就湮灭了。

不过巴蜀地区的文化发展没有就此断绝,在封闭的自然环境保障下,巴蜀文化在秦汉后期再度崛起,并持续发展至今。那么秦汉之后的巴蜀文化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图:蜀南竹海日出 ;图源:摄图网

 

移民文化

我们之前讲到古蜀文化是一种自发产生的地域文化,而秦汉以后的巴蜀文化则是一种移民文化

秦灭巴蜀后,掌握了巴蜀地区的实际控制权。秦政府在当地大力推行了秦文化,并以中央政府的管理模式来管辖和建设巴蜀。许多北方移民也在这时涌入巴蜀。这使得巴蜀地区原本的文字、语言、习俗等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古蜀文明渐渐就衰落了。据考证,在西汉早、中期时,具有古蜀特色的传统墓葬、花纹图案、器皿器物已经急剧减少,甚至消亡。

虽然中原文化对巴蜀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外来文化想要在一个地域形成主导也并非一蹴而就的。所以在古蜀文明消逝而中原文化还未扎根的这一时期,巴蜀地区的文明处于一个混沌状态,可以说巴蜀文化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断裂。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一时期的史料曾有“时(巴蜀)人民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蜀地辟陋有蛮夷风”的记载。

不过自秦汉开始,中央政权就没有放弃对巴蜀地区的开发与建设,随着都江堰的建成、文化教育的兴起,巴蜀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一路猛进,移民而来的中原文化终于在此地生根发芽。这里不仅在经济上取代关中成为“天府之国”,而且在文化上成为了全国最先进的地区之一,与孔孟之乡“齐鲁”并驾齐驱,时有“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之说。

图:维护都江堰

除了移民文化之外,巴蜀地区还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仙道文化。

 

仙道文化

实际上,道教的思想复杂多端,且起源并不单一,但无人能否定巴蜀地区是道教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且与古蜀文明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尽管古蜀文明在秦灭巴蜀之后消亡了,但其残存的一些文化特质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道教的发展。比如对神灵的崇拜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据学者蒙文通考证,上古奇书《山海经》正是“巴蜀地域所流传的代表巴蜀文化的典籍”,而《山海经》中的许多神话和宗教信仰都被道教文化所汲取了。典型如《山海经》中所提到的黄帝与西王母,后来都成为了道教所供奉的重要神仙。另外,道教中最重要的长生信仰也与《山海经》中“饮丹水而不死”、“登昆仑而不死”等神话的主旨内涵不谋而合。

图:山海经

图:道教崇奉的神明——西王母

此外,巴蜀地区还是早期道教政治实践的根据地。比如道教最早的派别之一——五斗米道,就起源于巴蜀,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领导者的政治纲领。时东汉末年,中原割据,军阀张鲁占领汉中(属巴蜀范畴),并在此以五斗米道来实行政治管理。他不仅宽待“行路者”,为他们提供免费的米肉粮食,还对犯法者宽惠三次,如若再犯,才加以严惩。这一系列的政策不仅使巴蜀成为人民避难的“乐土”,还让五斗米道扩大了影响,奠定了巴蜀仙道文化的发展基础,同时也是道教在政治实践上的一次突破性尝试。

图:张鲁画像

尽管巴蜀文化曾在秦统一巴蜀之后发生了断裂,但其又在中央政权的支持下再度崛起,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时至今日,天府之国的美名仍然响彻神州大地,相信巴蜀文化必将源源不断地发散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1] 何俊华. 论巴蜀文化在秦汉时期的断裂与崛起[J]. 文史杂志,2017(5):67-73.

[2] 卿希泰. 道教在巴蜀初探(上)[J]. 社会科学研究,2004(5):59-65.

[3] 卿希泰. 道教在巴蜀初探(下)[J]. 社会科学研究,2004(6):58-65.

[4] 图片来源:趣历史、全历史、摄图网

 

免责声明:部分插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0
0
445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