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529
1
“神州大布衣”自荐当总统
向岩家族圈 家族回忆录

作者:裴高才

向岩(1872-1959年)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四川同梁耀汉运功革命,武昌首义成功,出任川南宣抚使,并在川南发布谕巴蜀檄,促成四川独立。南北统一后,以“神州大布衣”的平民身份,自荐竞选担任大总统,开民国民主之先河。继而,投身反袁、护法、北伐与抗日战争,美国著名女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曾对他战地采访并为其拍摄照相。

向虎雏和作家裴高才(右)在一起

“渝巴蜀檄”震四川

向岩原名寿荫,字少蒨,佛名音深,同治辛未腊月初六生于湖北省汉川市田二河镇神灵村垸子台一个耕读世家,5岁丧母,赖其祖母鞠养长大。自幼随父读书,向往新学,学成后执教于乡邑。清廷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他立志以身报国,毅然投笔从戎。1905年10月,在父亲向纯金的支持下,东渡日本,入东斌陆军学堂专攻兵科,并任该校学生同志会会长。次年由余念斋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6年5月初,他目睹日本明治天皇在靖国神社例祭阵亡军士,而神社内以甲午海战掠夺中国之物最多,还有一块李鸿章所书“海军公所”匾额……顿时,向岩“爱国之心油然而生,复仇之念勃然而起”[1]

同年秋,向岩预科毕业转入本科求学,时孙中山派朱子龙、梁钟汉、胡瑛速回国策应萍浏醴武装起义。他在家信中及时通报,此次革命党“檄文明书不侵犯百姓,不仇杀外教”。望父老乡亲“切勿无端惊恐,以为将有兵燹之厄也”。

1908年8月中旬学成回国,正值其父辞世,他办完丧事就在武汉秘密运动革命,因起事泄密而避走四川,任陆军速成学堂兵学教官兼督练公所一等科员。时同乡党人梁耀汉,亦因丙午日知会党狱案逃入四川,二人因此协力同心在四川共谋革命。四川官绅蒲殿俊、朱庆澜即在官方文书中称:“四川新军,业经梁耀汉、向少蒨运动成熟。”[2]

辛亥武昌起义成功后,向岩受命担任川南宣抚使,他不辱使命,及时在川南发布谕巴蜀檄——《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十九日中华民国军政府司令西部长向奉军政府命檄告我国民》。文中首述满清奴役人民,次叙起义情形,末尾强调指出:“本部长客于西土,亦纠合精英,冶铸国魂,满族及汉军安心归化者,军政府一视同仁。”此檄文出后,对川南清官吏大起分化作用,促使人民倾向民军。

四川军政府统一全川各地之后,向岩与梁耀汉奉命返回湖北。归途中,梁耀汉立于船头,行至奉节,忽被乱兵流弹所害,向岩悲痛不已。

向岩抵汉时,受到热烈欢迎,钟祥籍革命党人赵鹏飞[3]作《欢迎向岩先生》诗纪事:

清风飒飒柳深深,士女争看大旆临。

万叠青山生佛面,一江白水故人心。

雄兵出峡空天地,豪气千霄无古今。

手举太阿光似月,沉潭定可老龙擒。

1912年初,向岩出任鄂军第八师参谋长,师长系安襄郧荆招讨使季雨霖。为了悼念阳夏战争烈士,向岩首先发起公祭活动,继而致电中央稽勋局湖北调査会,为湖北革命先烈刘静庵、朱元成、余仲勉、梁耀汉、刘立群、王恕涛、宋开先等人[4]请恤。在首义周年祭辛亥烈士会上,他慷慨陈辞:“吾为诸烈士悲,又为诸烈士幸,吾为生者幸,又不禁为生者悲”。“揽权窃位者流、又复淫刑以逞,不恤舆论,吾恐幸存之身,不被戳于党祸,即见枉于非法”。

神州大布衣”自荐当总统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为换取南北统一,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袁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后,对湖北实行裁军,向岩、季雨霖等一批党人去职。为此,向岩在1912年秋天,以天下为己任,毅然以“神州大布衣”的平民身份,挑战北洋军阀袁世凯,自荐担任大总统。他在发表的《自请为公仆之通知书》中,把前任与现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与袁世凯评论一番,认为自己比孙、袁更胜任。他说:“若以岩为大总统,亦期之以十年,民国可必富,民国可必强,民国之风俗可必其淳美。”为表白自己的心迹,又说:“岩之发为此言,非欣慕大总统之威荣,不过欲聊假斯位以行其素志耳。民国苟已治,岩视弃大总统犹弃敝屣也,非敢夸也,自信力然也。”并信誓旦旦地表示:“岩果身为大总统十年,而不克实践其言,岩之肉甘缕切为全国人食也。”

1913年3月,袁世凯阴谋刺杀宋教仁,又不惜出卖主权,大搞善后大借款,以此购买武器镇压南方革命党。为此,向岩同年6月在著述的建国奇书《新中华民国》中,旗帜鲜明抨击袁世凯:“中华民国者,犹胎产初堕地呱呱而泣之小儿也,袁氏、黎氏非其生母,故不甚爱惜之;夫既不甚爱惜矣,又安能望其乳养之,长成之!”又作《哀中华民国》诗一首:

独登帕米尔,矫首时东望。

衰象古国古,长蛇强邻强。

河海千年塞,伊蒙万里荒。

喧啾失母鸟,孤骞来凤凰。[5]

这年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向岩赴南京任江南陆军第一师参谋长,与师长王宪章原属旧好,相得甚欢。他们协力同心,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一举击溃盘踞于雨花台的敌军,袁世凯的“十三太保”之一、敌军骁将雷震春被打得凫水落荒而逃。由于各地讨袁步调不一致,有的甚至倒向袁氏,二次革命最终失败。向岩因此被袁政府通缉,再逃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继续进行讨袁工作。

正是包括向岩等有识之士的不懈斗争,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也遭到国会议员的反对。在同年10月6日举行中华民国国会正式选举大总统中,前两轮选举,袁世凯得票均不足法定人数。在第三轮选举中,投票是在袁世凯和黎元洪之间对决。为此,袁氏一手鼓动京师报界制造舆论,一手行使他的法宝,策动军队及各省都督向国会施加压力,同时收买部分议员,最后才勉强当选。

向岩回国后,于1914年至1915年间在襄河流域组织农民讨袁。袁世凯帝制自为,与日本签订卖国条约《二十一条》,向岩立即建议成立中、朝、琉、台反侵略大同盟,同时发表讨袁檄文:“檄告全国父老、昆弟、诸姑姐妹及我海陆军人:鸣呼!惟天降袁贼,祸我邦家,复昕夕沉迷于帝制,用颠复我艰难缔造之共和,不惜国亡种灭,以求遂其私欲。稽古今中外奸宄篡逆,未有若袁之甚;又征我汉满蒙回藏人,其数逾五百兆,岂其使一夫肆虐于上,而卒莫敢谁何,不亦大为祖宗羞,永为万国所腾讪乎?今者西南诸省先张义旗,本总指挥亦以我有众,恭行天罚,我众士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一十四年大中华神武军总指挥。”

袁世凯暴毙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向岩上书黎,请速定国家大计,于内政、外交、军事、教育、经济、交通诸端,言之甚详。黎虽称其善,只是无力采用实施。

护法北伐建奇功

护法军兴,向岩出任靖国军联军第八军参谋长兼混成旅长,与军长叶荃合力同心,转战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甘肃各省再回师四川、贵州、云南,屡建奇功。尤其是在陕西境内一役,长驱500里生擒、后又义释北洋政府陕南镇守使管金聚,尤为世所称道。时孙中山在桂林讲军人精神教育,向岩获悉后,再次毛遂自荐上书,请“委以‘大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旗下狙击队统率者’十九字名义,谨率虎贲貔貅之士,荡扫妖氛,长驱河洛,直捣幽燕,一吐胸中数十年未吐之奇气,以安我数百兆惨怛无告之同胞”。又说:“自留日学陆军,加入同盟会,二十年来,仗三尺之剑,提一旅之师,呼号奋斗于大江南北及秦陇滇黔之境,虽志士未逮,而为国杀贼,为民请命之心,一息向存,不容稍懈。”

1922年,北伐军兴,他在广东韶关任大本营将校团副团长,复任北伐军第五路司令。次年随许崇智军入福建,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指挥部参谋长。1925年至河南任国民第三军左冀督战官,黑石关一战打得直系军阀刘镇华部憨玉昆师长狼狈逃窜自杀身亡。且在追击中,拾得吴佩孚所制豫、鄂、皖三省十万分之一军用地图一份,向立派专人送广州粤军参谋长李济深备用。

此间,向岩长子向浒因1924年春在上海大学参加中国共产党,与邓中夏一起被学校开除回汉。次年,经向岩介绍其进入广州黄埔军校,同去的还有邻村书香子弟胡宗墉和四弟胡宗堃(黄埔四期)。后来,向岩到学校检査三人学习情况,见校内用白竹布拉满条幅,上面写着马列、孙中山的语录。

为实现北伐在湖北会师,向岩于1926年回鄂组织北伐别动军,扰敌后路出奇兵,为北伐军成功攻克武汉清除了障碍。

大革命时,革命浪潮激荡全国,向岩于此时撰《衣食住》一文,称马克思为阿弥陀佛。又撰《大同之新义》一书,说马克思、恩格斯是知者,列宁、斯大林是行者。以马列之知行,镕铸出无古无今,宜中宜外之新黄金世界。1928年,张难先生主持湖北财政,邀其屈任荆宜施鹤催收专员兼宜昌征收局长,当时日进银元4万,向岩一文不染,两袖清风。1930年充汉冶萍债捐处董事[6]。1934年任天、汉疏浚河工委员会委员长,襄河视察专员。

“向菩萨”之“莽苍庐”

在九一八事变至卢沟桥事变期间,他特撰《忧危论》二十一篇,其中对苏联备致赞扬,在发表对日见解时,主张积极抗日,坚决反对所谓缓冲、协调、共荣圈等论调。他在文中将蒋介石当局的不抵抗政策讥讽为“如龟如鳖”。他说:“抗之云者,小国对于大邦,遇其暴力之来,抖擞挣扎之辞也。我巍巍华夏,际彼蕞尔小邑,僭窃入寇之秋,直斥逐之已耳,诛讨之已耳,抗云乎哉……其对国人也威以猛,其对外人也宽而柔,其对内战也如彼其勇,其对外战也若此其怯。待国人之威猛刚于铁。待外人之宽柔软如棉。勇于内战,如熊如罴,怯于外战,如龟如鳖。”[7]

1937年,他以看望留日同学、长期辅佐杨虎城的匡厚生的名义,携次子向仲豹前往西安,继而只身一人秘密访问延安。董必武亲自接待,并反复叮嘱炊事员:向岩先生礼佛,是我们湖北的“向菩萨”,炒菜时锅一定要刷洗干浄,不能有荤腥。同时,董赞赏向再次亲送次子参加革命的举动,指示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迅速接收向仲豹和匡厚生之子匡福华来延安学习。向岩参观抗日军政大学时,对董表示,回到湖北后,自己也将投身国共合作抗日救国大业,炼石磨斧补苍天。

抗战期间,鉴于向岩具有留日背景,日人丸山少尉曾函邀其见面,他断然复信拒绝,说:“予万不得已时,杀身成仁,义如泰山之重,非可苟安已也。”[8]

1939年,年近古稀的向岩,带着“在汉川搞一个国共合作的典型,为全国军民示范”的蓝图,决计出山,自荐请缨担纲汉川县长,同时兼任县兵团团长。中共鄂豫边区党委认为,这位辛亥老人的到来,将使“边区政治形势发生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转折”,于是在田二河组织4万群众参加的“拥戴向岩”大会。向岩用高昂声调,慷慨陈词:“抚今昔兮,蹉跎!瞻国事而长吁……今后,惟有追随吾挺公、念公(即叶挺、李先念),及诸大豪杰大名士之后,风翥鸾翔,龙骧虎步,为吾中华民国最后写一页有声有色有趣有味之光荣史也”!万众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边区党委统战部长陶铸赞扬说:“向岩是革命的老前辈,他作汉川的县长,是汉川的光荣!”[9]

向岩上任伊始,就任命中共天汉工委书记、燕京大学外文系毕业生童世光为主管武装保甲的一科科长;又破除国民政府县兵团不设副职的清规戒律,特别任命共产党员、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生吴师筑为副团长。尔后,因吴轻率枪杀混入国民兵团的两名痞子兵,一生以呵护黎民百姓生命财产为己任的向岩对此非常生气,边区党委遂另派李先念部第六团政治部主任谢威接任吴的工作,这样从组织上保障了共产党直接指挥国民党军队的合法性。不久,向岩又决定原汉川县直区属8个中队尚剩的300条枪,统一参加新四军整编,创造了在无成建制大部队为依托的条件下,李先念部第四团迅速扩充为拥有千余条枪的正规部队。

1940年春天,豫鄂边区党委统战部长陶铸,启程前往延安出席党的“七大”会议,并出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临行前,陶铸特地前往田二河给向岩拜年,随行的有县政府科长童世光。两人徒步走到垸子台,进入一栋三间低矮狭窄、阴暗潮湿的小瓦房,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陶铸首先对向岩说:“您作为汉川的县长,为抗日救国做了许多工作,真诚地与我党合作,我们党和人民感谢您!”向则谦恭地说:“我为抗日救国能做一点事情,这是共产党和爱国人士支持的结果,做得还不够,我很抱歉。”陶铸惊叹辛亥老人的住所如此简陋,当即叮嘱陪同的童世光,回边区行署提款三千,盖一小楼供向岩安度晚年。楼盖好后,向为此楼赋名“莽苍庐”,寄寓着他“心事浩荡连广宇”的情怀。[10]

当天晚上,向岩夫人特意为陶铸准备了高铺高枕,陶却婉言谢绝了,竟自己动手,在堂屋中间地面上铺了两捆稻草,住了一夜。次日清晨,向夫人又请客人吃了荷包蛋下的清汤面。向岩送到村头分别时,亲切地对陶铸说:“慢走,慢慢走,抗日胜利后我们再见面!”

史沫特菜访谈录

1940年阳春三月,美国著名进步女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菜,冒雨赴田二河对中国战区作最后一次的告别战地采访,受到向岩的盛情款待。当向岩在欢迎词中,引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时,翻译却卡了壳。不知是谁灵机一动,引领大家高唱起《国际歌》。史沫特莱高兴地举起相机,精心为老人拍摄一幅手捧诗卷读书照,在重庆时面交陶铸珍藏,历经枪林弹雨,终于保存下来。史沫特莱在其代表作《中国的战歌》一书中是这样描写这次采访的:

三月中旬,我在敌后作了最后的一次旅行,穿过湖泊,在倾盆大雨中去访问年高德劭的老县长向岩。这位老人已经建立了一支非常坚强的地方武装,尽力用他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我在田二河见到他,这是座荒凉凄惨的集镇,反复多次被日寇扫荡过。老县长和他的县政府过着戎马倥偬劳苦勤奋的生活,国民党县政府的车轮还在运转,与他坚持守土抗战和誓死殉职报国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给我看了一个名叫丸山的日本军人写来的一封乖巧的劝降信,赞扬老人经世卓识,学贯古今,皇军佩服得五体投地,有请大驾出山,“走马上任”屈长汉川傀儡政府。……老县长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用一首古体诗,给予轻蔑傲然的回绝。复函中写道“予万不得已时,杀身成仁,义如泰山之重,非可苟安己也。”风骨凛然,日寇虽暴,奈何以死惧之?[11]

同年农历五月初五拂晓,隐藏在一二八师的汉奸、杀人不眨眼的古鼎新三八四旅2000余人,突袭田二河。田二河镇顿时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县政府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有的被害,有的被迫离开田二河,向岩的县长生涯宣告结束。这就是鄂豫边区史上的“田二河事变”[12]

解放后,向岩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后转任湖北省人委参事室参事,湖北省第一届、第二届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委员。1956年和1957年,著名辛亥革命史学家贺觉非曾两次造访其武昌宜孝巷寓所,见室中供奉佛像,8只书柜藏满儒、释、道各家书籍,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则置于书桌近处。贺觉非是这样评价他的:“可见其原以佛治心,以法治事,而后归于马列主义。就其一生言行看来,真如金刚化身,反清、反袁、护法、北伐,以及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抨击蒋介石政权等,非有卓识大勇,安能如此。”李先念多次鼓励向岩争做新中国的“百岁老人”,但因沐浴着凉,于1959年1月24日无疾驾鹤西去,享年88岁。

向岩为人无疾言厉色,晚年尤温厚可亲,擅长诗文。他写诗不是叹老嗟卑,也非吟风弄月,而是关心民瘼,其传世代表作《斯民》就是一例。全诗云:

“三步一起佇,五步一却顾,问余何独然?为念斯民故。复露无广厦,

蔭暍无樾树,拯溺无慈筏,救寒无厚布,疗病乏医药,疗饑乏橡芋,

以兹心不宁,痴立孤若鹜。安得秦蒙恬,北筑长城固,拔剑斩封豕,

边境得依怙。安得古神禹,导水使东注;江河不泛滥,人得干土住。

安得慧日出,照破诸妖雾,铸鼎象其形,魑魅魍魉惧。安得亢旱时,

大雨滂沱澍,千畦复万垅,嘉禾普畅遂。垒垒粟如山,废疾穹饿哺。

耳边断哀鸣,吾罪庶乎恕。”[13]

向岩育四子:伯虎、仲豹、向刚、德渊,三女:德蓉、向捷、德曼。长子伯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和苏联卫国战争,荣膺保卫列宁格勒奖章。1955年回国,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伯虎娶苏联妻克拉娃,生一女名飞霞,留俄罗斯。次子仲豹由其亲自送到延安,1938加入共产党,历任兵工厂厂长、西安市经委主任。三子向刚,共产党员,湖北省航运学校校长。唯一健在的四子德渊,共产党员,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享受国家首批政府津贴教授,现和子女居美国。

向岩一生著有《新中华民国》《大同之新义》《忧危论》《弭战痛书》《拔剑擎柱阁诗稿》《莽苍庐文稿》《念三红树草堂诗文集》等,其中《忧危论》《弭战痛书》毁于“文革”。

辛亥百年之际,其嫡孙、武汉大学教授向虎雏撰《辛亥百年张良庙前忆祖父向岩》一文,将收入《武昌首义纪实》一书上。

 

[1] 向虎雏提供的向岩于1906年的家信。

[2] 见《中华民国公报》蒲殿俊、朱庆澜致鄂军政府电。蒲殿俊,字伯英,四川南充人,与湖北汤化龙为同科进士,任四川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被推为都督,兵变弃职。汤化龙任教育总长,蒲曾任次长,后依四川军阀以终。朱庆澜,字梓桥,以第十七镇统制任四川副都督,解职出川,历任黑龙江、广东省长,后以办慈善事业终老。

[3] 皮明床、何浩:《湖北历史人物辞典赵鹏飞》(注释),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 所列诸人,均有传。刘立群附见梁耀汉传中,籍贯未详。

[5] 向岩:《新中华民国》,南京印刷局,1913年6月版。

[6] 汉冶萍公司例向湖北省缴纳捐税,逐年积累,因成立债捐处进行清理,至解放后不了了之。

[7] 向虎雏:《辛亥百年张良庙前忆祖父身岩》。

[8] 贺觉非:《辛亥革命湖北人物传·向岩(注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资料编辑室、湖北省地方志资料室合编,1983年版。

[9] 向虎雏:《辛亥老人助创天汉抗日根据地》,《长江日报》2002年7月29日第10版。

[10] 向虎雏、向妙萍:《史沫特莱敬重的中国老人》,《长江日报》1987年1月13日第4版。

[11] 王晓鸣、杨乃伦:《向岩对开创天汉抗日根据地的贡献》,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合编《湖北抗战》,军事谊文出版社,1995年版。

[12] 吴金香:《田二河时间始末及其影响》,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合编《雄师奇观》,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3] 章绍嗣、张晓钟:《中华百年爱国诗词·向岩·斯民》,武汉出版社,1998年版。

 

本文原载于《辛亥首义百人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1
1
529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