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335
0
曹氏父子:乱世却有建安骨
时光故事汇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在政局上彼此牵制抗衡,却没有哪个政权能同曹魏一般,在文学领域也掀起了一股发展高潮。曹魏一族虽以军事起家,但同样重视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建安文学。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在文学领域均有建树,他们让一度衰微的文学焕发了新的生机,后人将其合称为“三曹”。

提及曹操的出身,还得从其祖父曹腾讲起。曹腾是汉桓帝时期太监集团中的一员,颇具权势,他收曹操的父亲曹嵩为养子,曹操也因此成为了“宦三代”。出身于一个富有权势的家庭,曹操在十九岁就踏上了仕途,任洛阳北都尉,后又任顿丘令、议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曾带兵镇压叛乱。公元189年,汉少帝刘辩继位,何太后为铲除宦官势力召集各地军阀进京,董卓由此入京执掌朝政,废除刘辩,拥立刘协为汉献帝。董卓表封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没有接受董卓封的官职,而是逃到陈留郡征兵起义,讨伐董卓。其时,袁术、袁绍、刘岱等地方势力均起兵讨伐董卓,并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则行使奋武将军之职。

公元192年,各股势力据守一方,天下陷入诸侯割据的局面。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二人合军击败黄巾军,曹操获降卒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组建了“青州兵”。经过几年的打拼,曹操终于巩固了在兖州的势力,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次年,曹操被任命为司空、行车骑将军,封武平侯,成为东汉朝廷真正的掌权者。此后,曹操收复了袁术、张绣的地盘,展开了与袁绍正面交锋,由此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曹操率精兵奇袭袁绍的屯粮之地——乌巢,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平定袁绍势力后,曹操实力大增,后又收复荆州,一统北方,封魏公,加九锡。

作为一个政治家,曹操利用攻破敌军缴获的物资,募民屯田,收获的粮食官府和百姓五五分成,既为百姓提供了安稳的环境,又为官军打仗提供了粮食来源。此外,曹操还采取招还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措施,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曹操曾多次发布求贤令,不拘品行、唯才是举,吸纳了诸多人才,不仅有政治人才,还促成了一群有才华的文人共同创作,使文学风气盛行。

作为一个文学家,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开用乐府旧题写时事之先河,至今存世20余首乐府诗、40余篇散文。曹操的诗歌风格朴实、慷慨苍凉,有表明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短歌行》《龟虽寿》,有与时事相关联的《蒿里行》《苦寒行》,也有游仙诗《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的散文质实明练、坦率流畅,可分为表、令、书三类,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等。

建安文学的主将除了曹操,还有曹操之子曹丕和曹植。历史上有关两兄弟最出名的就是储位之争,及由此引发的曹植创作七步诗的故事。然而有关七步诗,正史并没有记载,曹丕虽文学上不如曹植闻名,政治上不如曹操闻名,却也并非我们印象里的那样“默默无闻”。

曹丕为曹操与卞夫人的嫡长子,文武双全,文读诸子百家之书,武善骑射、击剑。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位为丞相、魏王,当年十月,汉献帝被迫让位,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曹丕在位短短七年,平定多次地方叛乱、击退鲜卑、与外族修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攘外安内。

政治上,曹丕除了继承曹操的各项理政措施之外,还改革选官制度,启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得到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支持。曹丕还禁止外戚和宦官参政、削弱藩王势力,稳固了曹魏政权,是一位颇具政治手腕的守成之君。

作为文学家,曹丕在三曹之中往往是知名度最低的那个,但曹丕对于文学的贡献不容小觑,他学识广博,尤其在文学批评领域造诣甚高。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核心领袖,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人建安七子,建安风骨也将不复存在。

不同于曹操的作品风格,曹丕的文风通俗婉转、细腻清越,他在诗歌创作上敢于创新,以五言见长,四言、六言、七言、杂言也不少。曹丕的《燕歌行》是历史上第一首七言诗,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的风气。此外,我国第一部“志怪”小说集《列异传》和“志人”小说集《笑书》也出自曹丕之手,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于曹丕,曹植一生并没有得到多少在政治上大展拳脚的机会,而是以文学成就流芳后世。他同曹丕一样,为卞夫人所生,曹操的第三子、曹丕之弟,非嫡长子的身份很大程度上就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后来会被边缘化的命运。

曹植的一生,以曹操去世前后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曹植十岁便能背诗赋、著文章,十九岁便写出闻名后世的《铜雀台赋》,他还擅长书法、绘画、乐曲等。在曹操去世之前,曹植是备受父亲器重的儿子,先后被封为平原侯、临淄侯。父亲去世、兄长曹丕继位之后,曹植因卞太后才免于一死,也因其特殊的身份始终无法得到重用,多次被迫迁都,远离政治中心,即便后来曹丕之子曹叡继位,这种境遇也没有得到丝毫改变。

曹植始终将追求政治理想置于文学创作之上,也正因如此,其政治境遇也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的文学创作。曹植存世的作品有诗歌、辞赋、散文等百余篇,前期的作品风格开朗豪迈,后期则因壮志不酬变得沉痛愤慨、哀怨悲壮,代表作有诗歌《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辞赋《洛神赋》《九愁赋》等。曹植的辞赋风格多样、情感丰富、语言精美,而他的散文包括章、表、书、令等多种文体,尤以书、表见长,极富文学价值。谢灵运曾盛赞曹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可见其文学造诣之高。

后汉三国乱世,曹氏父子穷尽毕生精力也未能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但仍然一统北方,建设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然而他们的贡献不仅于此,而是在三国乱世开创了属于他们的建安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便三曹未因三国政治纷争而闻名于世,他们的作品也会跨越时代的洪流,在中国文学史上刻下清晰的印记。曹氏父子热爱文学,广纳文学之士,为他们提供安身之所和创作平台,诸多文人也因此从天南海北聚于邺城,从而形成了以三曹为首的文学帝国、形成了流传千古的建安风骨。

 

参考文献:

[1]郑嘉伟,杨益.性情魏室 曹氏家族传[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2]潘景岩.三曹与建安七子[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0
0
335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