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403
0
与爷爷向岩共同生活的快乐童年
向岩家族圈 家族回忆录

作者:向菊畹、向佛苏

爷爷88岁去世时,我俩一个9岁,一个才7岁。记忆中颀秀矍铄的爷爷常年着长衫,扎裤管,穿布鞋;腰板笔直,步履平缓;话不多,声不高,语速较慢;和顔悦色,温文儒雅。

上山下乡时的俩姊妺向菊畹和向佛苏(左)

学贯天人

爷爷酷爱读书,印象中爷爷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伏案读书,他一般不使用老花镜,可以边看边用毛笔圈点批注。爷爷极爱惜书,老人家案头的书报总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稍有卷曲即用铜镇尺压平,如有破损自己动手及时修补。武汉人有农历六月晒衣物的习惯,俗称“六月六,晒龙袍”。为保养好大量的书籍(多为线装书),每年爸爸向刚也会在适宜的时候帮爷爷晒书,年幼的我们当然也少不了夹在当中“帮倒忙”。记得为防晒防风,平时很少戴帽的爷爷会头顶一块方中,坐在古书堆中随手拿起一本书,一边慢慢翻动,一边轻声诵读。但老人家的“手动”与“口诵”并不同步,往往一本书没翻动几页,全书的诵读业已完毕。于是,又换一本,继续……回忆沉醉于读书之中的爷爷那份怡然祥和的神情,至今仍会让我们有一分新的感动。

听奶奶讲,爷爷年轻时,家道并不殷实。但曾祖父非常重视对他的培养,竭力支持爷爷到日本求学,竟把家中赖以生存的田地中旱涝保收,质量最好的16亩田给卖了。这在当时无异“败家”之举,令爷爷一直深感内疚。多年后,这16亩地的买主因家中有难,急需现金,冒雨连夜赶到我们家,恳求我们的爷爷和奶奶回购这块田。爷爷急人所急,也为了却心疾,便让奶奶变卖首饰,四处湊钱。听妈妈讲,还请来买卖双方的族长作证,在曾祖父的牌位前焚香叩首,说明缘由,立字画押,极其慎重地将这份“祖业”重新请回。然而,就是那些寄托着爷爷对其先祖深厚情感的64亩4分田产连同其坐落在武昌花园山麓的庭园住宅(该院坐落于胭脂路尽北端,东临胭脂路与原湖北医院大门相峙,北靠花园山路和武昌天主教堂相望,西毗黄家巷,南邻正觉寺,东西两端立有莽苍庐地界石碑各一块,长近100米,南北宽50余米,呈长方形状。此庭园住宅现在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医院和武汉长虹模具厂的家属楼),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爷爷无偿捐献给国家,从自己做起,主动践行“平均地权”。联想抗战时,中共鄂豫边区党委统战部长陶铸莅临我家看望爷爷时,爷爷告之,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心底无私天地阔”是做人的快乐,其“大君子”的大仁大义情怀可见一斑。

爷爷年轻时读书十分刻苦,寒冬腊月只用一床薄被,垫一半,盖一半,为的就是能晨夕少眠、最大限度挤出时间多学习。爷爷对我们孙辈的学习极其重视。记得小时候我们每天放学都必须及时回家向爷爷汇报在校的一日所学,爷爷会不时插话提问对我们进行测试。其间,贪玩的哥哥虎雏偶有“卡壳”,那是会被爷爷在脑门上重重敲一“栗子”的。刚上学的我们则对能与哥哥姐姐挤在一起排队等候接受爷爷的抽查,并期待得到老人家表扬的过程十分享受,而且这似乎成了稚气的我们每天上学努力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了。

说起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启蒙教育,我们还是从爷爷那儿最早得到的呢!爷爷书桌上摆着两块至今也不知是由什么材料,用怎样的工艺制作成的风景小画匾,一为“平湖秋月”,一为“三潭印月”,镂月裁云,极为精致。记得有一天,我们正缠着爷爷讲有关画匾的故事时,爸爸因要到上海出差,照例到爷爷这里来接受“过庭之训”。一旁的我们从爷爷与爸爸的交谈中听到“精彩世界”一说,马上兴奋地叫起来:“多好啊,到处都是花的地方!我们也想去。”爷爷慈祥地拍着我们的头笑我们傻,而后就从小小两块风景匾开始绘声绘色地描述“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的美景,直至万里长城的雄伟、故宫的辉煌、日本富士山的樱花,以及他护法战争时作的诗《过平武东境尽处爱其山水佳绝志之》:香入马蹄花正妍,娟娟好竹映清川,奇横况乃石无数,邂逅于茲我欲颠(即今天称之为神奇的九寨沟)。当然还有“花花世界”大上海的繁华,激励我们从小好好学习知识,好好锻炼身体(小时的菊畹体弱多病,外号“病壳子”),长大看大好河山,看精彩世界。第一次听到的“奇山异水”、“名胜古迹”等词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诲让我们对爷爷的“多见广识”无比羡慕,同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幻想和憧憬。

爷爷研文史,修佛学,从《史记》《汉书》到《共产党宣言》,从《孙子兵法》到《论持久战》无一不在老人的阅读范围内,直至去世前,还在看报,关心时事。细读爷爷百年前撰写的《新中华民国》,更加敬佩老人家的博学。我们清楚记得,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伊始,已是87岁高龄的爷爷兴致勃勃地领着全家人随着浩浩荡荡的人群步行通过长江大桥,与三镇百万市民一起欢庆“天堑变通途”。

敬畏生命

爷爷敬畏生命,深恶杀伐。解放前,爷爷曾冒险救过很多人的性命,其中有不少爱国的仁人志士,也不乏鳏寡孤独的可怜人,甚至还有自己的敌人。爷爷早年在陕西长驱500里生擒北洋陕南镇守使管金聚,后又义释之,颇具传奇色彩。

不仅是人,就连花鸟鱼虫爷爷也不会随意伤害,被友朋称作“走路怕踩死蚂蚁的活菩萨”。爷爷终年素食,故不与家人同桌用餐,但每次餐前必先做两件事:一是到我们的大餐桌前依次清点几个孙辈,那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哥哥的手臂骨折”、“佛苏因肺炎住院”等家庭“大事故”均是在“餐前点名”时被爷爷发现的;再是将自己的素食装满一勺,开窗扬酒天空,给按时前来“赴宴”的鸟儿们喂食。久而久之,我们家窗前的鸟儿格外多,而且还不太怕人。爷爷经常教育我们要爱护鸟,尤其是春天的鸟儿,因为春天空中每一只飞鸟的巢中都会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伤了一只等于毁了一窝,并特别警告顽皮的哥哥虎雏绝不准爬树掏鸟窝。爷爷还曾让我们写过“没有鸟,没有树木花草,这个世界会怎样?”的命题作文呢。后来社会上轰轰烈烈开展“除四害,灭麻雀”的运动,爷爷禁止我们参加。年事已高的爷爷严肃地告诉我们:“老天爷不是只准人活在世上的,天地间,万物皆在老天的庇护之下,你们绝不可做这等伤天害理之事。”现在想来,这其实是老人家在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

爷爷悲悯弱者,老家垸子台有个叫显权的苦命乡亲,自幼丧失父母,由其祖母含辛茹苦拉扯大。一天赶集,被国民党为打内战抓了壮丁。显权担心一家老小,冒险逃跑,不料又被抓回。国民党为杀鸡骇猴,把他五花大绑,欲作为逃兵当街枪毙。得知消息的爷爷顾不得避“因几个儿子参加了共产党,正被国民党叫嚣要格杀勿论”的风头,出面斡旋,终将显权从枪口下救回,从而拯救了一家人。

奶奶还给我们讲过爷爷年轻时在云南带兵打仗的一个神奇故事:一次出征前,爷爷发现一位经常在校场边卖烟卷的老太太匍匐在地上痛哭。经打听,原来不知是他部下的哪个士兵,用一块假银元骗买了她的烟卷,使得做小本生意的老太太几乎崩溃。得知详情的爷爷非常生气,由于战事紧迫,爷爷一边向老太太检讨自己带兵不严,一边用真银元换回她的假银元,并随手将假银元装进自己上衣左胸前的衣袋里。战毕归来,勤务兵发现爷爷上衣的左胸部有一个枪眼,仔细察看,原来是那块假银元挡住了一颗射中爷爷的子弹,使老人家逃过一劫。也许,这就是爷爷常说的:你能帮人是天在照应你,你肯帮人是自己在照应自己。

爷爷待人仁德宽厚,一个大雪天,爷爷和我们一帮孩子在厅屋里围着火盆正烤着糍粑,聊着故事,妈妈买菜回来,拍打着身上的雪花抱怨说:“真是大雪纷纷下,柴米油盐都涨价,今天洪山菜薹又涨若干。”妈妈话音刚落、爷爷就很认真地对我们说:“天冷下雪,大家都知道把手缩到袖口里取暖,农民要扒开雪窝一棵棵地摘菜,我们吃这样来的菜,多给点钱,不该吗?”说得妈妈偷偷地对我们做鬼脸。受老人家的影响,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们家也会善待上门乞讨的人。就像奶奶教育我们的一样:宁愿人向我伸手,我不能向人伸手。

含饴弄孙

爷爷自己吃长斋,但却经常督促奶奶要买鱼肉给我们吃。老人家不满意让我们啃骨头较多的肉食,总是说:“别买这些跟狗打架的东西给孩子们吃,小孩在长身体,需要营养,应该吃些正正经经的鱼肉。”每年一入,爷爷就催奶奶和妈妈给我们腌制腊鱼腊肉。爷爷说话特逗:“进腊月了,街上叫花子(乞丐)都会腌条狗腿子过年,你们为什么还不开始,让孩子们过年吃什么。”而奶奶则总会笑爷爷瞎操心,回想起这些,心中无比温馨。

家中那张爷爷专用的嵌着骨雕花的赭色大书桌曾经是调皮小家伙的庇护所。小时候,不管谁闯了祸,都会尽快钻到书桌下,靠着爷爷的双腿,以躲避责难。在这方面,聪明调皮的哥哥虎雏最令我们佩服。因为他在这“逃亡”的过程中,竟然总能不忘夹带几本连环画。记得有一次,我们和哥哥偷偷把爸爸出差刚带回来的玩具小汽车大卸八块无法复原,于是争先恐后钻到爷爷膝下寻求保护。但书桌下的空间有限,爷爷就一边问:“又怎么啦,又怎么啦?”一边笑咪咪地撩起长衫,盖在我们头上,掩护我们过关……

今天当我们看到满大街奔跑的小轿车,还时常会谈起小时候那些有关“卧车”让人忍俊不禁的趣事。那时候,家中时常会有一些前来看望爷爷的客人,可能出于对爷爷的尊重,常把乘坐的卧车停在巷子口,再下车步行到我们家。要知道,这些当年停在巷口的卧车是特别打眼的,而就是它们让在外玩耍的孩子知道,家中又来了客人及客人们带来的礼物——糕点。于是,我们兄妹会马上停止游戏,飞奔回家,安静地守在爷爷房门外,等待“访谈”结東。因为爷爷送客只送到里屋门口,而将客人送出外屋、送下楼梯则是奶奶的任务。所以,当爷爷在里屋与客人或拱手或鞠躬道别时,就知道该我们上场了。每次奶奶还在楼梯口送客,爷爷就在里屋高提着客人送来的糕点盒,手心向上微笑着向我们招手。我们这些“小馋猫”就会悄悄地鱼贯溜进爷爷的房内,看着爷爷慢慢用一把裁纸刀剪断包装绳,揭开盒盖,给我们分食那个年代不多见的“高级点心”。好几次,奶奶送客回来嘲笑我们:“哎呀,看你们祖孙几个!万一客人要是落下什么东西,折返回来取,撞见你们这样,多不好意思。”爷爷则假装一本正经地为我们辩护:“怕什么,送来就是吃的嘛。”其实,那时由于僧多粥少,每人分得的糕点真的只有“一口”,不过那个香甜呀,直沁心头。

记忆中,还有一辆油光锃亮的绿色脚踏三轮车,经常会由一矮个老伯骑到我们家来。那老伯只要把车骑进巷口,就会不停地欢快地按着车铃,惹得一帮半大小子跟在车后追,直到我们家门口。孩子们学着老伯的口音高叫:向婆婆(我们的奶奶),拿章子(私人印章)!街坊邻居都知道是给向爹爹(我们的爷爷)送工资或送文件来了。我们则会从奶奶手中抢过文件,匆匆跑上楼,爷爷早就笑盈盈地等在楼梯口,有时还会给我们一些糖果作为犒赏。等老伯办完事,孩子们还会跟着车追到巷口,车铃声、欢笑声洒满一路。

智信佛教

奶奶是虔诚的佛教徒,家里供着许多菩萨,每日三柱香,恭恭敬敬地上着,对佛界的一些“大事”及各位神灵的生日都十分上心。她还经常带我们到汉阳归元寺礼佛,有时,由北京回汉休假的叔叔向德渊也会一起去。但叔叔会在奶奶磕头拜佛时领着我们悄声念叨“南无阿弥陀佛,牛肉红烧萝卜……”来逗奶奶。奶奶生气了,回家会向爷爷告状,爷爷笑笑说:“莫气,莫气,生气容易伤身体。”

爷爷亦信奉佛教,但我们只见爷爷研读经书,而从未见过爷爷擦火柴爇香拜佛。老人家倒常开导要外出朝香的奶奶:“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你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就在灵山塔下修。”

家中神案上的菩萨多为铜质、瓷类,也有一些用石膏雕成的小菩萨,拿取方便,使用顺手。有时,玩“跳房子”游戏,这些石膏小菩萨就会委屈地被顽皮的我们偷出来当作“石笔”。久之,“石膏菩萨”的脑袋都变成了多角形。奶奶急得直说“罪过、罪过!”还要责罚我们,而我们照例会躲到爷爷的书桌下。

奶奶每天清晨首件大事是烧水泡茶,然后洗手给菩萨上香供茶。我们几个小兄妹在外面疯玩累了,渴了,这佛祖面前的“供茶”就成了我们最好的清凉饮料。爷爷看到我们偷喝“菩萨”前的供茶,关切地叮嘱:“慢点,慢点,别呛着。”

2011年的俩姊妹向菊畹和向佛苏(右)

爷爷研佛读经,戒杀食素;但大敌当前,又披挂上阵,勇往直前。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时,年过八旬的爷爷还叫奶奶帮他把长衫剪成短褂,要上前线保家卫国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奶奶劝他服老,让他安心待在家里。爷爷却正色道:“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无国之人,怎会有家?我帮别人当了一辈子参谋长,没有打过败仗。现在,我仗是打不动了,但为保家卫国出谋划策总还是可以的嘛。”

慈悲与勇猛同为爷爷人格魅力的闪光点。我们常困惑,爷爷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什么?他的人生追求又是什么?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对爷爷的逐步全面了解,对于这个从儿时一直困扰的问题,我们有时似乎清楚了,有时又似乎更糊涂了。对此,兄姊嗔之愚钝,小辈笑之纠结。现保存于湖北省政协文史办、著名辛亥革命史学家贺觉非写的《向岩老人访问记》,生动地记录了1957年他们两个小时长谈中祖父一段精彩讲话。《访问记》写到:他晚年寓武昌宜孝巷,我曾两次造访。他的室内有佛像,桌子上摆着铜佛,书架上有佛经,也有儒家和法家的著作。毛主席的相片和著作,放在他的座位附近。我首先说明来意,希望知道一些他在辛亥革命时的经历。老人大为兴奋,一说就是两个小时。最后我见于他所陈列的书籍因而叩问其对各家学说的看法。他说佛家以慈悲为本,慈悲出于爱,爱身才能保身,爱家才能保家,爱国才能保国,不足之处是态度消极,其结果成了达官贵人的逃避所,一般群众的麻醉剂。中国儒家繁文缛节,无补时艰。法家注重耕战,但长期为人所曲解。马列主义最后出,从唯物史观出发,总结了人类全部斗争经验,所以后来居上,任何别的学说在马列主义面前都黯然失色。毛主席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故领导中国革命成功,真是中国人民的大幸。孙中山吃亏就在于他的“博爱”,把敌人当作朋友,结果吃了大亏。由此可见,他的治学治事,杂有中国儒法两家影响和佛家慈悲之说,最后服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60年贺觉非先生重新整理上述1957年的札记时,特感叹标注:“我认为是保存了一宗很有价值的史料”!倒是在北京大学工作的、菊畹的女儿梁晶晶对着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曾外祖父铜雕塑像,亦庄亦谐的一席话方让我们释然:知道吗,我的曾姥爷是智信,不是迷信,是积极入世,而非消极避世。

 

文章来源:《向岩纪念集》


0
0
403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