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336
0
再读朱自清《背影》:我读懂了“父亲”这两个字
家族回忆录

《背影》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当然并不是凭藉了甚么宏伟的结构和华瞻的文字,而只是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

--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

近日闲暇时,又重新品读了朱自清的《背影》。儿时读它,只隐约读到浅层的对父爱的讴歌;成年后再读,感触颇多,仿佛在文中看到了我自己父亲的模样。

文章读来通俗亲切,老少皆宜,而其中一些细小的片段,极易让人产生共鸣。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文中提到,当时“家中光景很是惨澹”: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谋生的差事交付于他人,家中值钱的物件已经变卖典当用以偿还欠款,丧事也要靠借钱才能办成。父亲后在南京谋差事,异地谋生,正是需要多方奔走的阶段,难以抽身。他本已说定不送“我”回北京念书,叫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去,却还是不放心,要亲自送“我”上火车。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朱自清《背影》节选

为什么“他们去不好”?哪里不好呢?年少时读到这句话不以为然,长大后的我才领悟到,也许根本不是“不好”,只是父亲想亲自送“我”。很多时候,那些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不好”、“没事”、“我先抽根烟”,只是“我想送你”、“我不舍得”、“我再看看你”的同义词。我的父亲跟文中的父亲一样,即使心中有着对儿女的万般不舍,却从不敢在儿女面前吐露半个字,只会用默默无闻的行动来释放内心潜藏的关爱。

毕业后刚工作不久,因国外项目需要,我与另一名同事被派往斯里兰卡项目部常驻。虽两国距离遥远,但每半年左右可回国休假一次,倒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捱。父亲前段时间身体抱恙,也才刚刚恢复。于是我再三劝他,母亲来机场送我就行,不必专程请假搭车前往机场送我,但他还是说:“没事的,我一起过来。”

到机场后与父母见面,母亲一直不停叮嘱我出国相关各种事项,父亲在一旁默默听着。直到我和同事前往机场安检处时,父亲缓缓从身上拿出一个红包递给同事,拜托他在这一路照顾一下我,毕竟没有直达航班,中途要转机,总共要花费十几个小时才能到斯里兰卡,担心路上出了什么差错。同事再三推让,答应他一定会照顾好我,但红包绝对是不能拿的。我在旁边暗自好笑,我都二十多的人了,之前也坐了好多次飞机,还需要用红包请别人照顾自己吗?最终,在同事的一再婉拒下,他只好作罢,并再三嘱咐我,在顺利到达科伦坡以后给他发信息报平安。

抵达斯里兰卡科伦坡机场已经是北京时间凌晨3点多了,下飞机后,我迫不及待换上了当地的手机卡,打开了微信。父母这会应该早就睡了吧,我想了想,还是在全家微信群里发了一句:“爸妈,我已平安到斯里兰卡了。”

“好的。”父亲秒回了一句。

没想到,身体尚在恢复中的父亲强忍着睡意守着微信几个小时,就只是为了等我报一声平安。简单的“好的”两个字背后,是天底下父亲对在外闯荡的儿女们难以言表的担忧和牵挂。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当作者上了火车找好位置坐定,跟父亲道别时,父亲不舍分离,往车外看了看,让“我”在车里等着,他去买几个橘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节选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爬上月台对于“我”的父亲来说这么艰难的呢?其实,在我们整日囿于自己的人生泥潭时,父亲一直都在悄然地老去。成年以后,每次与父亲相见,他都比上一次老了几分,并不是因为他老得太快,而是距上一次相见太久。我记忆里的父亲一直是身姿矫健,步履如飞的。却没想到那一日回家时,猛然发现父亲茂密的黑发变得稀稀落落,有点“地中海”的趋势,眼角间爬了几条皱纹,之前平坦的腹部也变成了“啤酒肚”,我忽然惊觉,父亲竟然已经老了这么多!我以为往后的时间还很多,我可以先干好自己的工作再来弥补之前对他的亏欠,却没想到,我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父亲,他就老了。顿时我心里涌起一股伤感和后悔,也终于体悟到了文中的“我”为何会在看到父亲的背影后忍不住流泪。

我的父亲年轻时也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热爱武术、象棋、音乐、舞蹈,还会说几句英文。每逢老家元宵节舞狮,他是村里跟着舞狮队去每家每户表演打拳的能手,还多次在工作单位里登台献唱过歌曲。

后来父亲为了照顾家庭,慢慢放弃了一些曾经热爱的文艺爱好,平时也就下下象棋,看看电视的体育频道。但是他对于我的爱好,却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记得我读小学时,看到好友在一名老师家里报了绘画私教课,我也执意要学,殊不知当时一个月动辄好几百的学费对于一个普通工薪族家庭来说并不便宜。但是年少的我哪懂这些,单单因为对画笔、色彩的着迷,就吵闹着非学不可。这一学便学到了初中,其间家中也出现过筹钱买房、给爷爷治病等困难时期,但父亲从未考虑过中断这项费用。他虽明知道这类兴趣爱好将来也无法带来什么实际收益,却也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对我的那些稚嫩的画作不断给予着肯定,即使后来我因学业压力决意半途而废,他也并未责备过一句。直至后来我注意到他穿了多年洗的发白的外套,和家中出了问题却许久没换的电视机,才隐约感觉到当初家中的艰难。

天底下的父亲,曾经也都是斗志昂扬的少年,有着壮志凌云的梦想和想要奔赴的远方。但是,自他们成为父亲那一刻起,便卸下了曾经的张狂与骄傲,为了儿女甘愿兢兢业业地赚钱养家糊口,省吃俭用,即便再苦再累,也都靠男子汉的刚强硬撑着,从不说出口。不知从何时起,父亲的身形日渐发福,头发变得稀疏,手上布满老茧,往日对他而言再寻常不过的爬楼梯动作,也变得异常吃力。有的时候,远远望见父亲的背影不再似我们儿时那般魁梧高大,甚至有些许佝偻,不由得唏嘘不已,感叹时光的无情,岁月的残忍。他们为了家庭操持了一生,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点滴的付出,也许,我们的一个小小的拥抱,对他们而言,就是莫大的慰藉。

经典之所以能永垂不朽,在于它蕴含的跨越历史长河后仍经久不衰的人生哲理。《背影》一文发表距今已有约一个世纪了,但当我如今再次品读,仍会被其中细腻的文字打动而生发出新的感悟。它令我想起自己的父亲,慢慢读懂了“父亲”这两个字背后承载的那份厚重的关爱。文字是有温度的,那些经受住了时光考验、历久弥新的文字,仿佛黑夜里大海边的一盏耀眼的灯塔,在我们迷失方向、茫然无助时,唤起我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指引我们循着那份光,去接近那股人世间最纯粹、最温暖的力量。

 

图源:摄图网


0
0
336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