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膏腴之土,莫若雍州。雍州绂冕之多,莫若韦氏。”隋唐时期的士族之中,京兆韦氏是毫无疑问的名门世族,仅唐朝之时,就出过宰相十七位,且家族仕宦率极高,高品级官吏层出不穷,势冠全唐。不同于其他世家大族出现过的断层情况,京兆韦氏家族自西汉年间到唐末的发展历程中,历朝历代皆有掌握大权的人物。而且,京兆韦氏家族文学十分强盛,韦氏家族成员的作品亦多为雅俗两届共赏,韦应物、韦庄、韦绚等都是当时较为著名的家族成员。京兆韦氏家族不仅谋得了较高的家族地位,且家族文化也十分繁荣。那么,这个家族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才能历经千年而不绝于时,并最终形成花团锦簇的盛况呢?
韦氏家族形成于汉初,而崛起于西汉中期。家族最初登上政治舞台的是韦孟。韦孟为西汉初诗人,精通鲁《诗》,并将之作为家学传世,有《讽谏诗》《在邹诗》流传于世。韦孟先后仕楚元王、楚夷王,宾主和睦融洽,他曾回忆当时“左右陪臣,此惟皇士”。奈何楚元王之孙刘戊为王后,荒淫无道,与吴王刘濞一同发动七国叛乱,韦孟多次对其规谏而不被采纳,无奈之下,韦孟愤然辞官,携家眷迁往山东邹鲁地区。
图:七国之乱
韦孟虽丧失官职,但他对家族日后的发展却影响重大。韦孟徙居的邹鲁地区为孔、孟等一大批硕学之士的文化活跃舞台,无疑使其家族进入了当时中国最富学术盛名的地区,为日后“尊经好学”之家学家风的形成提供良好条件。
经学传家:家族地位的奠定
西汉中期,研习儒学经书之学者在政坛上渐次崛起,韦氏家族也由此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韦孟之后,邹鲁大地涵养出韦氏家族的又一位名人——韦贤。韦贤字长孺,为韦孟玄孙,他在研习自家传世之学鲁《诗》外,还精于《礼》、《尚书》,开馆教授,声明远扬。韦贤后来被汉帝征为博士,给事中,本始三年(前71年),七十多岁的韦贤获封扶阳侯,迁为丞相。这是韦氏儒学传家,冠盖相继的良好开端。
韦贤四子,除三子韦舜留于鲁地看守坟墓外,其余子孙皆迁往长安。韦氏家族的第三位名人——韦玄成,为韦贤少子。韦玄成字少翁,少年好学,修习父业,通晓儒经,谦逊侠士,官至丞相。父亲韦贤去世时,玄成佯装狂癫而让爵于兄,后经丞相御史案验,不得已而受封爵。为相七年,韦玄成“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他好为四言诗,著有《自劾》及《戒示子孙》二首。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贤弟以杜东原为初陵,更名为杜陵,身为重臣的韦玄成随之徙居于此,此即为后世韦氏世代居住的郡望——京兆。同父亲一样,韦玄成也是以通晓儒经而官至丞相的,因而邹鲁一带流传谚语“遗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留给子孙满箱黄金,不如传给一部儒经。《汉书》评价“由是鲁诗有韦氏学。”可见,此时的韦氏已经发展为典型的诗礼之家,并且在政治上崭露头角。
而后,韦玄成之侄韦赏被封侯,韦玄成子孙亦世袭扶阳侯的爵位。直至王莽改制,战乱再起,韦氏家族的列侯之路也因此中断,韦氏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由以回落。东汉时期,尽管在政治上缺少韦贤、韦玄成父子般显赫的人物,但由于光武帝刘秀“本好学问”,朝廷仍对经学大力提倡,韦氏家族经学传家的底蕴使其在东汉依旧保持着特殊的社会地位。东汉光武帝末年,韦氏家族走出了第四位名人——韦彪。
韦彪字孟达,为韦贤四世孙。韦彪以“纯孝”闻名,又一学术显名于世,“好学洽闻,雅称儒宗。”韦彪一生忠心事君,为国分忧,深得皇帝嘉纳。在职时,韦彪多次对朝政提出修改建议,如主张为政宽厚,反对吏治苛刻;他还建议追禄功臣子孙,以褒显先勋。韦彪在文学上亦多有造诣,曾著书十二篇,号曰《韦卿子》,载于《新唐书》的《三辅旧事》也多以为是韦彪所撰。
虽不复西汉时的显贵,韦氏家族仍旧保持着经学传统,维持着声望权势。纵观韦氏家族在西汉和东汉的发展过程,可以窥见,韦氏家族世代以经学传家,并且以此为根基,名节自励,种种迹象表明,西汉末年以来韦氏家族已初具世家大族之雏形,为魏晋以后家族兴盛奠定重要基础。
武质文化:家族地位的确立
东汉政权崩坏以迄西晋立国,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都占据着有利位置,京兆韦氏家族在名、位、势、时等方面亦皆有出色表现,这其中主要以太仆韦端父子为主。
韦端与当世山东名儒孔融交好,又与当时杜陵金敞、长陵第五巡同郡齐名,时人谓之“京兆三休”,声名显著,因而家族屡次被朝廷征召入仕,韦端最先被召。韦端出身于举孝廉,历任凉州刺史,后又被曹操拜为太仆,进入中央机构。韦端之子韦康后经荀彧举荐,代其父为凉州刺史。次子韦诞,少有文采,善作文,并长于书法,历任郎中、光禄大夫等职。
至西晋前期,京兆韦氏家族在相对稳定的政局中发展得较为顺利。而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社会进入长期动荡。
十六国后期,韦氏家族文化逐渐转变,形成以经学为基础,以武质为主的武质文化。家族开始强调武功和忠勇,使得韦氏逐渐培养出愈来愈多的文武兼备的人才,上战场能够杀敌,下战场能够传学,这对于京兆韦氏家族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尤为重要。
北朝时期是韦氏家族的上升期,北魏为求长治久安,立国伊始便吸纳和尊重汉族人士。缘此,韦氏不少子弟进入北魏政权并任显职,韦孝宽为其代表。
韦孝宽,名宽,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韦孝宽自幼聪敏好学,经史子集,无不博览。少有壮志,遇事谋划令人称奇。时值东西魏分立,韦孝宽随宇文泰力保西魏,在东西混战中屡建奇功,进爵建忠郡公。后来又随于谨南伐,拔南梁江陵,功拜尚书右仆射。韦孝宽以其杰出才能和卓越战功,一生获取了北朝政府奖掖仕进、褒封赏功的一切名誉封号,成为关陇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地位和富贵无以复加。西魏北周时期的京兆韦氏家族历经数代发展,其势力已经突破关西一隅,开始质变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士族家族了。
图:陆昀绘木板图《射赏还格》,主人公为韦孝宽
师承家法:家族地位的繁盛
京兆韦氏进入隋代以后,延续了西魏北周以来家族发展的强势劲头。载于《隋书》的韦氏成员就有二十一人,且多为高官显职,政治上与隋王室保持着密切联系,其中以韦世康及其弟兄最为著名。
韦世康,字世康,叔父韦孝宽。韦世康深沉明敏,才干过人,深受左丞相杨坚信任。杨坚篡周建隋之际,韦世康受任绛州刺史。镇绛期间,民称惠政,韦世康亦因政绩出色而一路官升,官至吏部尚书。韦世康不仅为官清廉,而且身居高位时也未尝有骄矜之色,获得百姓称赞。
韦世康之弟韦洸,字世穆,性情刚毅,长于马弓。北周对外战争时,韦洸数从征伐,北周末时随韦孝宽征讨尉迟迥,隋初时统兵北上御敌,均以军功获封,官至江陵总管。世康弟韦艺,字世文,周武帝时屡立军功,官至大将军,入隋后拜为齐州刺史,为政数年,民众皆称其惠政。韦艺还颇具商贾才识,为官时利用有利条件,与少数民族开展贸易往来,获利颇丰,厚积家资。
隋唐两代皆定都于关中地区,而京兆韦氏又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对于世居关中地区的韦氏来说,无疑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其在隋唐两代的兴盛早已成为定局。
李唐王朝时期,京兆韦氏共出了18位宰相。凭借门荫和科举制双轨并行,大量家族子弟入朝为官,造就了京兆韦氏的兴盛。家族成员多与社会名流结交,如诗圣杜甫就与多位韦氏成员交好;同时,婚姻关系也是京兆韦氏用以维系自身家族势力的途径,除了与世家大族联姻,家族女子也多婚配与李唐王室,如唐太宗贵妃之首韦贵妃,以及唐中宗时期权倾一时的韦皇后。
在唐代诗坛上,京兆韦氏也占据了重要地位,世人熟知的韦应物及韦庄皆为诗坛代表人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著名的《滁州西涧》便是出自韦应物之手,而反应唐末黄巢起义乱世的《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合称为“乐府三绝”便是韦庄的杰作,韦庄后期劝蜀王王建称帝,官至丞相。
图:韦应物画像
一个家族要长久发展,除门第、军功之外,保持家学传统与文化优势尤为重要。从整个家族发展的历程来看,京兆韦氏以经学起家,能够容纳武质文化,而又不抛弃学业之根本,这是使其家族能够历经数百年而不断兴盛的关键。而那些不能保持文化上的优势,仅凭一时机缘或契机而迅速兴起的家族,则会在短暂繁华之后迅速衰落。
参考文献:
[1]孟祥娟. 隋唐京兆韦氏家族文学论考[D].吉林大学,2010.
[2]王伟. 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9.
[3]图片来源:趣历史、古籍插图库、中国历代人物数据图像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