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405
0
2023元旦,我们在新冠病房里跨了年
家族回忆录

血氧饱和度,成为了我做梦都在念叨的词。

不是因为被网络热搜而洗脑,而是因为85岁的爷爷已经站在了生命的边缘。

只有他跨过死亡的危险线,我们才能安稳地跨过2023的新年。

 

 

图: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01  沉默型低氧血症,每一分钟都耽误不起

 

这是一个非常狡猾的病毒,只有当人切切实实和它过招之后,才发现它远比想象中凶猛。

起初,爷爷只是有些咳嗽和咽痛,比大部分小阳人的症状还轻,我们就只是照常居家隔离,以为他能“抗”过来。

但事出反常,从第5天开始,他高烧不退,两天之后,还咳得口口带血。家里人一下子慌了,赶紧带爷爷去了最近的三甲医院看病。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沉默型低氧血症”,每一分钟都耽误不得,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

 

那时还没有频繁传出老人新冠重症的新闻,多是年轻人们对居家观察的各种讨论,但医院里的景象远不像网络上的氛围那么轻松。

上午10点,急诊室、内科门诊都挤得水泄不通,椅子上坐着病病恹恹的都是老人。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在两边科室都排着队,准备哪个先排到就看哪边的医生,结果一等就是4个多小时,终于在急诊的人海中看到了全副武装的坐诊医生。

 

图:医院急诊科每天门口都停满了救护车

 

爷爷的检查结果比料想的还要差得多,被确诊双肺感染病毒性肺炎,伴有肺气肿,CT显像上呈现白肺,血氧饱和度低至70多,情况非常严重,有生命危险。

可这时的住院部压根就没有床位了,只能先在急诊室打个吊瓶。

爷爷此时的免疫力已经低到了极点,他闭着眼虚弱地坐在好不容易占到的椅子上,每呼吸一次就难受得五官都紧紧皱在一起。

 

 

02  明天还来看你,你要等着我

 

没有床位了,我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爷爷正在一步一步迈向生命的边缘。

我妈和我骑车跑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医院和卫生所,不是一床难求,就是医疗资源不够,无法接受重症患者,我就打算开车去其他城区的医院碰碰运气。

所幸,我爸的电话打来说,“有床位了”,原来他一直寸步不离地跟在医生的屁股后面,一次次地询问最新的病床情况,刚空出来的床位才能马上被他求到。

 

晚上8点,爷爷住进了医院12层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他身体不支地在医院待了整整10个小时,几乎全程都难受得闭着眼睛,缩着双手,但他一声都没有吭。

我都能感受到爷爷躺下那一刻全身疲惫的短暂松弛,和紧闭的双眼感受到头顶明晃晃的电灯时的头晕目眩。

他体内少得可怜的白细胞一直在和新冠病毒作战,这场战争不断消耗着身体的抵抗力,更一直消磨着他内心的意志力。

 

图:住院部12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在第二天晚上到来了。

爷爷持续高烧了一整晚,时冷时热还狂咳不止,咳出的痰都是满口鲜血,每咳一次就全身都痛,他和床边守夜的姑妈说,“宏,我可能活不过今晚了”。

凌晨6点多,爷爷多喝了一倍量的止咳药,才勉强把咳嗽止住,迷迷糊糊地睡了几个小时。

 

在这之后,我每天下班后都去医院待一两个小时再回家,离开医院时总害怕这是见爷爷的最后一面。只要这个可怕的想法在我的脑海里出现,我就会折回去再看他一眼,才能安心。

每晚临走前,我都要握着爷爷的手说,“我明天还来看你,你要等着我”。希望他能因为期待第二天见到我,而挺过每个艰难的晚上。

 

图:夕阳洒满了昏暗的病房走廊 / unsplash

 

 

03 你养我们小,我们养你老

 

都说疫情让人看透了人生真相,所幸我在家人之间看到了许多美好,感受到所有隐藏在生活琐碎,乃至哭闹争吵背后的,深深的亲情羁绊。

我爷爷属牛,脾气也和属相一样,犟起来十辆马车也拉不回来,尤其是在节约省钱这件事上,他从不松口。他还永远不服老,总觉得自己和年轻时一样,脑子灵活,身体倍儿棒。

这次生病算是给了他一个当头棒喝。

 

刚住院的时候,医生就把病情和治疗讲的很明白:目前没有新冠的特效药,只能靠他自身的免疫力挺过来,一切都得看自己的造化。血氧饱和度就是监测病情最重要的指标,静息状态下不能低于93%。

爷爷一直吃不下饭,没有营养摄入,免疫力非常差。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救命手段,但价格较高,2.5g一瓶的均价要600元左右。爷爷这种重症患者,一天要打3瓶,至少打5天以上。

起初,我爸联系了几个药商,每天一大早开20公里的车去拿药。渐渐地,医院12层所有的病人、乃至武汉的绝大多数新冠重症患者都被建议注射这个药物,球蛋白一下子变成了重金求购的稀缺资源,价格也从600涨到了1400一瓶。

这么个救命的宝贝,却在我爷爷嘴里沦为了骗子赚钱的假东西。

 

图:人免疫球蛋白与人血白蛋白

 

他看见我爸把这药拿给护士注射,就在病房里怒吼,“这是骗子卖来骗钱的,一点用都没有,你们都被骗了!”,边说还边要扯下手上的针,可身体虚的一激动就咳个不停,血氧饱和度一下就掉到了80。

我爸本来就每晚担心的睡不好觉,精神一直紧绷着,这下完全把他惹毛了。

“你现在命都只剩半条了!饭不吃,水不喝,还闹着不打针,是钱重要还是命重要!妈妈先前住院乖乖地打了10针,身体很快就恢复好了,我是你儿子还会害你吗?”

这父子俩的争吵让病房里突然变得安静,我妈想缓和一下,也轻声在一旁跟爷爷反复讲明利害关系。

从这一次之后,逆反的爷爷变得格外“温顺”,我们要他做什么都再也不拦着,还握着我的手说,“我要出院好好过个年,等着吃和孙女约定的锅包肉。”

 

图:爷爷正在注射球蛋白

 

这样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

家里5个人排好了每天的值班交接,姑妈和我爸每天争着守夜,我和我姐主动包揽了周末两天;

爷爷睡前就不敢多喝水,半夜还自己颤颤巍巍、轻手轻脚的爬起来上厕所,就怕把刚眯着的儿女吵醒;

我跟姑妈一起帮爷爷穿衣服,穿裤子,他像一个内疚的小孩一样,还弱弱地跟我们说谢谢。

 

没有什么需要内疚的,你养我们小,我们养你老。

 

图:为了不让奶奶担心,我们每天在微信群里跟她汇报爷爷的情况

 

周国平曾说,「家是一只小小的船,要载我们穿过那么长的岁月。」

新冠就好像巨大的风浪,我们紧牵着爷爷的手不让他落下,每天都期待这只风浪里小船能等来更多的明天。

 

新年已经到来,即将迎接我们的是风和日丽的春天。

幸运的是,我们互相遮风挡雨,支撑着小家挺过了最猛的狂风和最长的黑夜。

不幸的是,医院不断见证着无法言说的悲痛,还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风浪里挣扎。

 

图:病房里的新年窗花,和康复患者们的感谢寄语

 

我想在此许愿,希望爷爷能够在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希望正处在生命边缘的人们都能渡过难关。

我害怕许多年后,这些珍贵的记忆会逐渐在脑海里淡忘,所以想让文字替我记住每一个细节,留存每一个感动,这或许会成为最令人难忘的新年礼物。

 

 

作者后序

 

我是一个记性不太好的人,很多事情说过就忘了,很多感受久了就淡了。

家人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我总会把平常的琐碎和莫名的感慨全记在备忘录里,闲来无事时就打开看看。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如此。爷爷突如其来的重病让我突然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迎接死亡时的手足无措,这种惊慌中的窒息感是我二十五多年来从未深刻体会过的。

 

都说人是在一瞬间长大的,这次新冠重症把爷爷变成了小孩,把我变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我也真正了解了“家”存在的意义,是风浪在前,依旧选择患难与共。

 

这些惊慌的、悲伤的、治愈的感触在我的心里不断累积碰撞,直到跨年夜的那个时刻猛然爆发。

 

12月31号下午,爷爷病床旁的87岁老人在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和儿女们的呼喊声中,永久地闭上了双眼,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证生命的逝去。

 

隔着合上的病床隔断帘,我听到了儿女跪地磕头时的声音,一下一下地撞在了我的心坎上,我不愿在爷爷哪天去世后才突然后悔,后悔没有曾向他明确表达过内心的爱,后悔自己竟淡忘了他在世时的痕迹。

 

我因此萌生了文字记录的想法,既是为了让爷爷感受到子孙的真切关爱,也是为了帮助自己留存珍贵的记忆。

 

落笔之前,我的思绪杂乱无章,也屡屡萌生想要放弃的想法,但一旦将自己带入到当时的情景之中,就有了说不完的话和止不住的情感。

 

本来只是以自我视角的记录和讲述,没想到成文之后,家里人竟然都读的泪眼婆娑,他们佩服爷爷的坚强,感谢医护人员的付出,感慨亲情的伟大,也感动我的成长。我想,我真切的体会到了家庭记事的意义。

 

 

作者:家族事记编辑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unsplash

 


2
0
405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