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160
0
杨炯,心怀天下的文弱书生
时光故事汇

在我国悠悠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唐代绝对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之一。唐代文学是唐朝闪耀的一颗星,如果将唐诗比作一片海,那么“初唐四杰”可以说就是这海的源头。

四杰里排行第二的是杨炯。有人曾这样评价他:“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可见世人对他评价之高。事实证明,这称赞于他而言,名副其实。

图:初唐四杰

 

朝乾夕惕,一举成名

杨炯,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图:杨炯画像

杨炯出身于“关陇门阀八大姓”之一的弘农杨氏家族,该家族自西汉大儒杨雄起即为名门望族。三国中让曹操恨得牙痒痒的杨修,隋朝两位皇帝杨坚杨广,以及武则天的母族都是出自弘农杨氏。

杨炯的曾祖、伯祖都是达官显贵,但是到了杨炯父亲这一代,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其父并无官职。不过终归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家族没落,但其名声、家风等都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整个家族。

杨炯自己曾说:“吾少贱也。”意思就是,年少的时候生活的很是清贫,可尽管如此,杨父还是很重视对孩子的培养。

父亲对于杨炯有着莘莘期盼,每日天不亮就叫醒杨炯温习书本,每至深夜几许才让杨炯去休息。路过他家门前,人们老远就能听见杨炯“之乎者也”的背诵,实是刻苦努力。

在杨炯还不及书桌高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识字写字,杨炯也十分聪慧,天资过人。5岁始背《孝经》,7岁时熟《论语》,10岁考中童子举,进弘文馆,“神童”一称,名嗓一时。想当初王勃在十四岁时上书言政,才被唤作“神童”,相比之下,确实杨炯更胜一筹。

可能会有人困惑,进入弘文馆怎么就厉害了呢?那这就得好好说说弘文馆的历史了。弘文馆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建,是当时的“国家藏书之所”,其中收纳了近20万册的藏书,总共在全国招收38个学生,汇集天下名士的地方。说的更直白一点,这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加中科院再加少年班一样配置,这样看来,进入到弘文馆岂不是羡煞旁人?

就这样,杨炯带薪被编到弘文馆中。年纪尚小的杨炯,在弘文馆中每天除了看书就是看书,沉溺书海对于一个嗜书如命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最高享受。为了更加方便自己看书,他还发明了“卧读神器”,躺着便能翻书,岂不美哉?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日子持续一两年还可以,可是杨炯一下子就在弘文馆里待了16年。对于一个拥有雄心壮志的“神童”来说,这小小的图书馆怎么能装的下他的雄韬伟略。

 

仕途不顺,勤政为民

杨炯时刻准备着正式入仕,但当时的社会条件实在是不允许。武后统治时期,身边重用之人皆是自己的心腹,对于旁人鲜少问津。可怜杨炯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而后杨炯应试及中,补秘书省校书郎,但这也仅仅是一个九品芝麻小官。

到了公元682年,经人推荐再加上自己着实优秀,杨炯才从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升任到七品官员。然而过了几年,一件与他不相关的事,像一盆冷水一样泼到杨炯的身上,又让其跌落谷底。杨炯的堂兄杨神让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讨伐武氏,不幸行动失败,杨神让父子被斩,杨炯受此牵连,贬至巴蜀。

直到公元690年,被贬期满,杨炯才重回都城。他作了一篇《盂盆兰赋》,文中毫不吝啬对武后的夸奖,深得武后喜爱。虽然此文章不排除对武后“献媚”的可能,但它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容都使得它是流传千古的名士佳作。于是在这年秋天,杨炯被授予盈川令。

在杨炯当盈川令时,民间有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杨炯管辖之地,遇到罕见的大旱。田地荒芜,庄稼枯萎,百姓求神拜佛,于事无补。身为县令的杨炯心急如焚,想尽所有办法,终是无解。随即决定自己的生命换雨水,于是仰天长叹:“吾无力救盈川百姓与水火枉哉焉。”为求甘霖,纵身跳入井中。顷刻间,暴雨倾盆,当地百姓感其恩泽,为其修建祠堂,常年祭拜。虽然这一说法太过天马行空,实际上杨炯于公元692年死于银川县令任上,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杨炯是一个清正为民的好官。

图:杨炯

 

文学成就,不可估量

细看杨炯的一生,充斥着郁郁不得志的愤懑经历,为杨炯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作品之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因此杨炯虽然有着艰难曲折的仕途,但在文学上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

首先,在诗歌方面,杨炯冲破了初唐之际上官体风格,形成了抒发自己真实感受的诗歌体,一改往日浮夸柔美的宫廷风,为诗歌注入别样活力,例如《从军行》。

《从军行》是结合杨炯的自身经历而写成。几经波折的杨炯,通过考试当上了一个九品小官,但心中烦闷无处发泄,从此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一直伴随着他。在此寂寥没落之时,突厥和吐蕃等外来夷族对中原虎视眈眈。当大军整装待发出征讨敌时,杨炯恨不能立马随君征战、建功立业,于是在悲愤中写下千古名篇《从军行》。

其中,一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最为惊人。实在难以想象,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人,竟能写出如此杀气腾腾的热血之作。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历经千帆,杨炯归来,仍是少年。

除此之外,杨炯也极为擅长写赋,每每心中抑郁或者遇到大事都要写上一写,其中以《盂盆兰赋》歌颂武后功德最为著名。

杨炯的一生,看似平淡实际上却充满了难言之味。十载等待,怀才不遇,飞来横祸,危在旦夕,其中滋味,冷暖自知。

固然杨炯一生都没能受到重用成就一番事业,既做不了机关算尽的将,也成不了翻雨覆雨的相,但他的文才却是跨越千年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存在。

 

参考文献:

[1]《旧唐书》,刘昫,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5月。

[2]《中国古代文学史》,主编袁世硕、陈文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3]年少有为却抑郁半生的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跌宕一生 百度百科 引用于2022年2月16日:https://ml.mbd.baidu.com/r/RDtvAc2GAM?f=cp&u=9cb9f58b10eef058

[4]图片来源:全历史


0
0
160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