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554
0
民主运动之林觉民:啼血家书表深情,革命道义担在肩
时光故事汇

犹记得领导维新运动的六位少年在北京菜市口引颈就戮,他们的生命结束于嘈乱的街巷,他们的牺牲悲惨而又壮烈。

然而,戊戌变法的失败并没有停住国人们追求富强民主的步伐,无数的仁人志士在民主运动的舞台上相继绽放着自己的光芒。他们或在革命中一马当先、身先士卒;或在文学论战中以墨代枪、挥笔执剑传播新思想;亦或化身成为民讴歌的战士,推动民主运动接续发展......

历史的钟声再一次被敲响。听吧,广州的黄花岗起义爆发出了惊天巨雷,革命者摇旗呐喊,林觉民就此登上了民主运动的舞台。

图:林觉民    图源:全历史

 

背景:革命种子发芽

林觉民,别号抖飞,光绪二十三年(1887)出生,家乡是福建闽侯。

福建的革命气息非常浓厚,当时福州新式学堂积极宣传新思想,林觉民等很多少年志士都受到了西方进步思想的冲击和洗礼,对八股取士失去了兴趣。不仅如此,福建的变革者频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就生于此,而且他就住在林觉民家的附近。也正因如此,林旭变法救国最后却含恨饮刀菜市口的壮烈场景对林觉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少年也从那时候开始就在内心埋下了一颗革命救国的种子。

光绪二十六年(1900),林觉民在父亲林孝颖的陪伴下前去参加童生考试。在革命氛围和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当时年仅13岁的林觉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童生考试,他在考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之后便扬长而去,徒留给世人一个潇洒恣意的背影,也在那个时代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反叛色彩。几年后林觉民考入全闽大学堂,继续在学堂中学习新思想、接受新教育,而新式的思想文化亦不断地浸润着少年的心灵,林觉民逐渐走上了一条未知但充满豪情的救国之路。

 

起义:家书深情,勇担道义

1905年,14岁的林觉民在父亲的安排下与陈意映成婚。陈意映自小便能书善文,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林觉民还是被妻子的才华所深深吸引,他们夫妻二人婚后同住双栖楼,感情很是甜蜜。婚后一年,陈意映诞下一子林依新,林陈二人的感情也日益深厚。

然而幸福美满的家庭并没有成为林觉民在革命路上大步前进的束缚,他依然坚持着自己内心的革命思想。

图:林觉民一家     图源:全历史

光绪三十三年(1907),林觉民前往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林觉民写了《论立宪与教育之关系》、《论今日人心宜重古道》等作品。不仅如此,他还结识了林文、林尹民等爱国青年,三人后来一起加入了孙中山领导创建的同盟会,共同宣传民主、自由等进步思想。

1911年4月,林觉民重回祖国。林觉民回国后的那段时间里黄兴、赵声等人正在香港密谋筹划广州起义一事,林觉民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回到福州召集革命志士一同参与起义。起义枪声正式打响之前,林觉民便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知道自己此次的革命之行可能会遭遇不测,于是他便提前写下了两封绝笔遗书——《禀父书》和《与妻书》。

图:《与妻书》节选     图源:全历史

在《与妻书》中林觉民落笔:“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满怀悲壮,以“阴间一鬼”称呼自己,已然是抱定了慷慨赴死的决心。他把对亲人的思念和不舍转化成了刺向暗黑政局的一把利刃,剑锋直指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那时的中国风雨飘荡,万民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清政府处于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在这个时候,无数像林觉民这般的仁人志士振臂高呼,以书生之肩担天下道义,虽殒身喋血亦在所不惜。

 

牺牲:啼血的绝唱

1911年,黄花岗起义爆发。然而不幸的是,起义军里出了奸细,起义的行动清军全都知晓,这导致城外的起义军无法进城,购买的军火也无法运进去。当时许多人想放弃,但林觉民却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吾绝不信也。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宁有憾哉!”林觉民慷慨激昂的陈词让革命者们坚定了起义的决心,4月27日,黄花岗起义正式打响。

由于敌我双方实力差距悬殊,在巷战中,林尹民和林文不幸中弹,当场牺牲。林觉民也腹部中弹,但他仍强忍伤痛,继续战斗。经过一夜的激战,起义军终力尽兵败被俘。林觉民被捕后审讯他的人是水师提督李准。

林觉民面对审讯丝毫不惧,他镇定自若,甚至将审讯堂当成了自己的宣讲所。他对在场的清兵们说:“清政府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如果国人再不觉醒,再不起来抗争,泱泱中国就要亡国灭种了!”林觉民的话打动了主审官李准,他告诉林觉民只要他愿意归顺清朝就可饶他不死,然而林觉民却拒绝了李准的提议。后来,包括林觉民在内的七十多位起义志士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清军杀害,当时的林觉民,年仅24岁。

林觉民牺牲一个月后其妻子陈意映产下遗腹子林仲新,两年后抑郁而终。他们的长子林依新也因思念双亲成疾,9岁便离开了人世。林孝颖带着唯一的小孙子离开了这个令他感伤的三坊七巷,再也没有回去过......

广州白云山南麓有一烈士陵园,“七十二烈士之墓”下掩埋着革命战士们的铮铮烈骨,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勇士们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精神,却永世长存。

一腔热血洒在了天字码头,深情的家书亦感动了中国百年。林觉民将生命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信仰永远不曾泯灭!

图:七十二烈士墓    图源:全历史

 

 

参考资料:

[1]李承明.既是“与妻”书,亦是“与国人”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6):132-133.

[2]吴志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J].初中生世界,2011(16):49.

[3]潘钰宏.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J].江苏教育,1985(02):27.

[4]道客巴巴.林觉民.引用于2023年1月6日:

https://www.doc88.com/p-37739879436981.html

[5]图片来源:全历史

 


0
0
554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