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552
0
郭子仪
...
名字 : 郭子仪
出生日期 : 697年
出生地 : 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
民族 : 满族
别名 : 郭令公、郭汾阳
代表作品 : 《进赐前后诏敕自陈表》《请车驾还京奏》《论吐蕃书》
人物故事

从古至今,能留名青史的大都是忠臣。他们通常都爱自己的国家,忠心君主,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帮助统治者管理国家。从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可以看出,朝廷重臣会分为不同的党派,各自林立,要想在变幻莫测的朝堂中站稳脚跟,则需要强大的心性以及硬核的实力。而郭子仪就是这样的人物。

图:郭子仪画像

 

那他为什么能够历经七朝,屹立不倒?又为什么能够功高盖主,却不被忌惮?这与他的家教、品行息息相关。

 

仁爱传承 进退有道

郭子仪出生在典型的官宦世家,家中成员世代为官。郭子仪的祖父、父亲,皆是朝廷官吏。

郭子仪的父亲名为郭敬之。颜真卿曾在《郭家庙碑铭》中提到郭敬之出自名门望族太原郭氏。他的性格温文儒雅,对待子女一直坚持仁爱的教育,并让他们学会取舍有度,这也为后来郭子仪能舍弃军功、明哲保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早年间,他因迁职的需要,经常得去往各地任职,走南闯北这些年间,去过不少地方。郭子仪幼年时期跟在父亲身边,跟随着父亲的脚步,领略到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郭子仪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另外,郭子仪的家族世代为官,朝堂之上,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可谓是了解的十分透彻。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子仪的谨慎心性得到了充分的培养。这样的心性在郭子仪对儿子的教育中也有所体现。据野史记载,最出名的当属六子郭暧“不敬公婆,金枝挨打”的轶事。郭暧与升平公主的婚姻是早早被钦定下的,公主未出阁时,就颇得皇帝宠爱,未免性子骄纵了些。即使是到了婆家也不收敛,屡次出言不逊。郭暧的性子沉闷,几乎每次都选择忍让。然而,在郭子仪大寿之际,公主不肯拜寿,所有情绪一同爆发,气的郭暧打了公主一巴掌,并说了大逆不道的话。公主大怒,向皇上哭诉。郭子仪听闻此事,不由的儿子辩解,五花大绑押着郭暧去向皇帝请罪,皇上笑着答道:“不痴不聋,不做家翁”,算是原谅了郭暧,郭子仪谢过皇帝,回家后把郭暧痛打一顿这事才了结。

受郭氏家风“仁爱之风,进退有度”的影响,他的八子七婿皆为朝廷重臣,在晚唐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使得郭氏成为晚唐朝局中赫赫有名的大家族之一。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家风对整个家族的影响颇深。

 

忠心耿耿 宽容大度

郭子仪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是名副其实的七朝元老,古之罕有。

曾国藩评价郭子仪为“公而忘私第一人”,要想在封建专制的朝堂上保全自己,需坚守忠心耿耿的信条。郭子仪对皇帝是言听计从,即便是手握兵权,也能随时随地顺应皇帝的要求,绝不推脱。

郭子仪屡立战功,却又谨小慎微。他的做法和同为朝廷命官的李光弼形成强烈对比。李光弼立有赫赫战功,却总是担心被宦官陷害,他将他的担心表现在了“违抗皇命”上,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这一做法就很容易引起皇帝猜疑。两人之间高下立见,又加上郭子仪才华横溢,能打出漂亮仗,不免会使皇帝更看重郭子仪一些。

有了孰重孰轻,就避免不了一些可能出现的矛盾。同是朝廷重臣的二人,都互相看不上对方,在暗处默默较劲,表面上更是对对方的存在嗤之以鼻。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安思顺受安禄山的影响,被朝廷罢免了官职,同时命郭子仪顺位升职。郭子仪和李光弼本是同级同事,一夜之间,有了上下级之分,不免让他们的关系更加微妙。昔日冤家,宿怨已久,掌权的一方很可能以权谋私,打击另一方。

李光弼自知在劫难逃,本都做好了在家等死的准备,谁知过几天收到了郭子仪的命令,让他率军出征。李光弼以为这是郭子仪借刀杀人的手段,于是来到郭子仪帐前,对他说:“我可以死,但请看在咱们昔日同朝为官的情分上,放过我的家人啊!”

郭子仪见状,快步走到李光弼身边,说到:“如今的天下,战火纷起,百姓民不聊生。正是你我报效朝廷的时候,平定战乱只有你有这个本领。我岂会因为你我之间这些小隔阂而公报私仇?你只管奔赴前线,你的家人交由我来照料。”

在国家生死危亡的危难之际,郭子仪却能以大局为重,力荐李光弼与自己共同战斗。在家国大义和小我问题面前,郭子仪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前者。同僚之间,有分歧很正常,要用一个平衡的心态去看待。这些意见在国家利益面前,都不值一提。

图:李光弼图像

 

郭子仪尽忠报国、谨言慎行,绝无二心,这样的品行是他之所以能“历经七朝,而屹立不倒”的原因。

 

功高盖主 而主不疑

虽然郭子仪家族世代为官,但郭子仪能当武将,并不是依靠家族势力,而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俗话说:“乱世出英雄”,郭子仪真正受到重用,是在他年近花甲时遇到的安史之乱。

当时的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王朝日久生平,长期的安逸环境,使得士兵不具备习武打仗的超高能力。而安禄山、史思明的军队长期蛰伏,战斗力可算强盛。所以当安史之乱爆发后,官兵们一时无所适从、四处逃窜,被打的节节败退。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郭子仪联手李光弼,先后收复了多地,形势这才有所好转。然而,杨国忠进献谗言,导致唐玄宗决策失误,一大群人马继续向西南逃亡,命太子留下来平叛。

随后太子即位,奉唐玄宗为太上皇,命郭子仪等人平叛逆贼。郭子仪深知,若是在这样的危难关头干出一翻功绩,日后,自己定会成为皇帝的心腹。多年才华一招展露,他骁勇善战,指挥若定,势如破竹地收复多处失地,接连取胜,更是将安史之乱彻底镇压,为唐王朝后续的安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旁人看来,这简直是天大的喜事,但在郭子仪面对皇帝的赏赐,他诚惶诚恐的多次推脱才接下。皇帝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更加肯定了要扶持郭家的想法。

但没有一个皇帝不忌惮“功高盖主,才华出众”之辈。每当皇帝透露出一分想收走兵权的意思,他下一秒就双手奉上;若有什么恩赐赏于郭家,郭子仪定会感恩戴德的叩谢皇恩。如此不贪名利的品行,很难不让统治者重视。这也是为什么郭子仪能做到“功高盖主,而主不疑”的原因。

古往今来,朝堂上的忠臣大多耿直。诸如岳飞不懂圆滑,被奸人污蔑,落得“莫须有”的罪名,惨死于狱中;嬴政的肱股之臣李斯,进献逆耳忠言,却被施以腰斩;“东汉八竣”之首李膺因党锢之祸遭到迫害,在狱中被活活烤打致死。收小人挑拨,导致君臣离心的事件时有发生,但郭子仪却能凭借着自己的情商与忠心,在皇帝这里获得独一份的偏爱,确属是罕见。

图:郭子仪像

郭子仪这样一个品行绝佳、足智多谋、不慕名利政治敏感性强的人,即便是放到现代,也会是受人尊敬、德高望重的存在,这也就是郭子仪能得以善终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国商务出版社,2017年。
[2]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3]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4]郭子仪经历七朝,为何能屹立不倒?   百度百科    引用于2022年8月23日
https://mr.mbd.baidu.com/r/LsP5qzylJC?f=cp&u=e7276fcbc1f385a6
[5]揭秘郭子仪为何功高震主却得以善终:官场不与小人争高低。   百度百科  引用于2022年8月23日
https://mi.mbd.baidu.com/r/LsP2MpJbQk?f=cp&u=1c8edf0defbb327a
[6]图片来源:全历史

 

作者:你好


2
0
552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