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94
0
淝水之战(三):苻坚麾兵伐秦,大秦功败垂成
时光故事汇

在淝水之战中,苻坚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东晋,欲一统中国。不料却被东晋区区不到十万人马击败,因此淝水之战就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此战让谢安名声鹊起,成为一代将相,而战败者苻坚也因此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历史是非常残酷的,向来是以成败论英雄,我们现在听到的“草木皆兵、抽鞭断水”都是有关于他的反面教材,大家对他的雄才伟略提及甚少。

不过历史也教会我们用辩证思维去看待一个人。尽管苻坚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他的辉煌事迹确值得我们去探索一番,了解之后,也许会对他有所改观。

 

怀瑾握瑜 代代相传

公元338年,五胡作乱,政权分列,群雄争霸,硝烟四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苻坚出生于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

说起来,整个家族对苻坚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祖父——苻洪。苻洪是前秦的奠基者,能在战乱中建立起国家,不论是从学识上还是在军事见地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苻坚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聪明才智,所以倍受祖父宠爱。在苻坚八九岁这年,他便向祖父提出,请一名家庭教师来教自己儒学经典的请求。祖父听后,十分震惊,说到:“我们这个民族,向来是在马背上谋生存,都是没有文化的大老粗,如今你想求学,那真是太好了。”

于是,苻坚就在祖父的帮助下,跟着家庭教师开始了他的漫漫求学路。苻坚学习也很刻苦,他开始悉心钻研史书典籍,从中获取了不少大道理。随着学识的不断增长,他立下济世救民的宏大理想。为此,他开始和当世豪杰广泛结交,很快在朝野上享有盛誉。

除此之外,祖父还教给苻坚别样的道理——对待社会上的妇孺,不要欺压,心怀仁慈,乐善好施;教会苻坚骑射,锻炼他骁勇善战的能力;带着年幼的他,去各个战场上历练,培养他的谋略才能。

在祖父良好的家庭教育之下,苻坚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雄才大略,骁勇善战的人。祖父对他的影响和历练,都为他日后曲线救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乱世枭雄 有勇有谋

事实证明,祖父对苻坚的培养是成功的。

图:苻坚

苻坚所处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是历史上的大乱世。北方战乱不断,百姓死伤惨重。尤其是对汉人来说,简直是炼狱。因为在羯族人眼中,汉人女子就是军队的“储备粮”,一旦军粮吃完,她们就会被当做食物活生生地吃掉。然而,这样残忍的制度,在当时的社会里仅是之一。这时,苻坚的出现,就可谓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当时苻坚的堂兄弟苻生在位期间,荒淫无度,凶狠残暴,滥杀无辜,祸乱朝纲,百姓们对此忧怨颇深。为了百姓们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为了前秦不葬送在无能之人的手中,公元357年,苻坚造反,斩杀苻生,自立为王,称“大秦天王”。

上位后的苻坚开始采取一系列整改手段,由于苻坚从小接受儒学教育,对汉文化十分感兴趣,所以尊儒崇汉是苻坚政权时期的一大特点。

正是这样的惊世之才,才能让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王猛,死心塌地的跟着苻坚打天下。

王猛是何许人也?人送“功盖诸葛第一人”,可见他的成就。王猛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好读兵书,善用谋略,文武双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军事上,安稳平定五胡之乱,率兵攻占前燕都城。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严整贪官吏治,修堤筑坝扶持农桑,发展经济稳定局势。在王猛辅政时期,北方社会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

图:王猛画像

苻坚上位后,在王猛的辅助下,把前秦打理的井井有条。

图:苻坚

政治文化上,苻坚推行仁义,打压强豪。先是对吏治进行整顿,消除以往肆意作为的风气,整改社会治安,社会风气等问题;随后又开始推崇礼治,大力兴办学校,提高全民素质。在此期间,前秦的人民逐渐摆脱了迷信武术的思想,竞相读书,管理层的官吏懂得多了,自然就会带动各个地区的百姓学习。苻坚此等做法,不仅提高了统治阶级的文化素质,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官僚后备军,甚至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融合。

经济上,其改良土地,劝事农桑,将农业发展作为国家首要任务去执行。为了农业能够快速开展,苻坚甚至亲自去农田耕种,起表率作用,带领农民一起种地。他也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帮助农民提高收成,并对成果好且产量多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奖励。基于此,前秦的经济实力迅猛增长。

经过苻坚近二十年的整顿,前秦不仅在军事上兵强马壮,在经济上更是实力显著。在苻坚统治期间,前秦国力日盛,出现了短暂的生平景象,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放眼天下,只有将位于东南一角的东晋成功征服,那么天下对于前秦而言,就是唾手可得。

这样的政治经济实力,还不许苻坚小小的骄傲一下吗?巧了,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他似乎没拿捏好狂妄的度。虽说现在的前秦是比之前发展的好,但是东晋可不是个软柿子,说捏就捏。

在盲目自信之下,苻坚不听群臣之言,擅自调离军队,向南进发,开始伐晋。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前秦大军先是征战襄阳,顺利的是,他们俘虏了守将朱序。苻坚以为这会是一个好兆头,于是并未赐死朱序,而是给他官职,让他为自己效力。殊不知,这给自己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虽然东晋皇帝是一个平庸的主,但是他会任用贤才,让谢安担任此次战争的主帅。

谢安能在前秦大军压境之紧张局面里,气定神闲的处理自己国家内部矛盾,同时在军队上稳固人心,形成同仇敌忾的境况,甚是了不起。

图:谢安

事情到了这里,苻坚就应该认清,东晋虽然人少,但是他们的心是在一起的,大家都会拧成一股绳,合力对敌。而自己这边恰恰相反,北方统一没几年,集结的士兵都是北方各个国家混在一起的,大家都没有一定的默契,也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所以,这场仗注定难打,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但在苻坚看来,前秦打这场仗有着十足的把握,他认为我们前秦有着百万大军,辎重的武器堆起来如山一般高,难道这样还灭不了晋?我方部队到达东晋边境,不费吹灰之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轻松取胜,有何理由不打?就这样,苻坚不顾群臣劝阻,征召壮丁,向南进发。

事实证明,刚开始的前秦确实势如破竹,所踏之处净是凯旋之音。他们先后攻克了寿阳、郧城,士气大振。苻坚本以为这样的好运会一直持续下去,不料转折悄然来临。

图:淝水之战形势图

当晋军首领趁着前秦军没有集结好,直接向苻坚提出,让地半里,助我渡河,生死较量,就在此刻的决议时,苻坚被胜利蒙蔽了双眼,也没有过多的考量,随即答应,这就掉到了对方设好的圈套中,一发不可收拾。

结局就是淝水之战,前秦败的一塌糊涂,这雄心勃勃的苻坚啊,不仅损失了许多将士,自己还不幸被流矢所伤,落得个仓皇而逃的下场。

图:淝水之战战争情景

此战之后,前秦实力大减,原先被征服的部落纷纷反叛,前秦又变成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当鲜卑族占领长安城,苻坚被逼到绝路,退无可退之时,羌族首领姚苌,趁着苻坚大败,元气尚未恢复,下令抓获苻坚并将其斩杀,可怜的苻坚就这样结束了他这辉煌而又短暂的一生。

图:淝水之战后南北方形势图

为何苻坚这样强大,却在淝水之战后落得这样惨淡的下场,原因有三。其一是苻坚尊崇的儒学,只教会了他仁义,却并未告诉他当断则断,只是坚守着自己所谓的“信义”,却不曾为自己审慎考虑。例如襄阳之战后厚待战败俘虏朱序,假意归顺却野心勃勃的北方贵族羌族姚氏。

其二是重臣王猛的过早离世,朝中与其信念相同的可用之臣少之又少。开始的前秦确实重儒学推行休养生息,提升了国家整体实力。可到了后期,苻坚的统治开始偏离正确轨道,极端的要求德治,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导致一些野心勃勃的家伙胆大包天,一直以来都对着皇位虎视眈眈,贼心不死。

从羌族首领姚苌抓到落败而逃的苻坚,不帮助苻坚反而强迫苻坚交出传国玉玺,不交就将其绞死来看,一味地仁心并没有换来别人的感恩,反而在危难关头,被人背后捅一刀。这样的“宅心仁厚”实属不该。

其三是苻坚本人过于自大。在淝水之战上,他本可以拒绝东晋的提议,采取强攻,却因为自负,使得这场战争打的十分被动。

总之,若是苻坚没有这么仁慈,采取恩施并重的手段,或许历史将会被重新修改,南北方也不用经历这么长时间的战乱。

正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努力奔赴美好的同时,别忘向后看看,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我们饱受前辈熏陶,踔厉奋发,收拾行囊,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苻坚大帝淝水之战》,司马光,万卷出版公司,2011年6月

[2]《晋书》,房玄龄,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5月

[3]因为仁义而亡国的皇帝——苻坚,证明了好人做不了好皇帝 百度百科 引用于2022年12月8日:https://ml.mbd.baidu.com/r/RavNYSZ0Gs?f=cp&u=ba86fbb04913bdd1

[4]「陇上人物」苻坚 百度百科 引用于2022年12月8日:https://mr.mbd.baidu.com/r/Raw9yfMLjW?f=cp&u=e491cdb2edbf5f47

[5]图片来源:全历史


0
0
94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