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有言:“前秦百万浸淝洋”。淝洋,说的便是这淝水。淝水之上,回顾往昔,然有淝水之战矣......
公元383年,前秦在一统北方之后,势力空前强大。前秦天王苻坚欲进而称霸天下,遂不断向南扩张。于是他集结军队,数十万雄狮浩浩荡荡,向东晋进发。
战火纷飞硝烟起,乱世豪杰代代出。在这场历时四个月的战争里,有许多英雄登上历史舞台,被载入史册。例如,坐镇一方分析局势的谢安,不忘家国忍辱负重的朱序,有勇有谋但狂妄自大的苻坚等。
本文的主人公便是,淝水一战帮助东晋王朝取得最后胜利的谢安。
图:谢安像
临危不乱 一举成名
当前秦大军兵临城下,马蹄踏过之处寸草不生,将士行军之路黑压无数,不免让人不寒而栗。
面对来势汹汹的前秦大军,谢安丝毫不慌,甚至在出征的前还和朋友去山里游玩。他之所以这么淡定,是因为他已经稳定分析当时形势,明确指出既然要想打赢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不能只依靠蛮力,必须出奇致胜,一招制敌。
图:淝水之战形势图
谢玄等人先是在其不远处立营坚守,静待时机。当前秦前锋梁成与主力军脱离后,他们根据朱序的建议,及时调整作战方案,抓住敌人漏洞,让刘牢带着五千人马在夜间突袭,攻敌不备、出其不意。
可喜的是,首战告捷,由此淝水之战拉开序幕。
而后谢安派出谢玄、谢琰等人带着八万兵马,水陆并举,对抗前秦主力军。东晋将士们整顿有肃,昂首挺凶,其士气高涨,让河对岸的秦军看到不免心中恍惚,畏惧之感尤然而生。
接着谢玄又利用苻坚的求胜和自大的心理,采用诱敌之计。他派出使者与其商议,让苻融往后撤一撤,腾出些地方来让晋军过河布阵,双方再决一死战。那时苻坚便可在陆地这边观看两军交战,岂不美哉?
秦军诸将听后都认为此举不妥,虽然秦军势力庞大,但是也不能轻敌,河流能制约晋军伸展拳脚,不让其渡河,是万全之策。
但苻坚始终自大地认为,堂堂秦军,就没有战败一说,况且兵力悬殊,让其渡河又如何,秦方不可居于“不欲战”之地,于是同意晋军渡河。
图:谢玄像
此举成功让不擅水的晋军先一步占领上风,水战改为陆战。秦军一退半里,阵势大乱,人心惶惶,不可复止。谢玄趁此情形,展开猛攻。
更有朱序在阵后高呼“秦兵败矣”,火上浇油。刹那间,秦军不战则降,如溃穴之蚁四散而逃。
秦军主将苻融欲安抚军心,然已无望,跌落战马,被晋军砍去首级。
历时四个月的淝水之战以晋军获胜而终结。
而得知晋军获胜的谢安又在做什么呢?《世说新语》中记载,谢安和朋友正在下棋,传来前线捷报的消息,谢安仅是淡淡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继续博弈,直到旁边的人沉不住气,询问谢安,这时谢安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大获全胜”,期间,他依旧面色不改。
你说这是他城府极深吗,其实并不见得。不过是他早都算清局势,鸟瞰全局的必然结果罢了。从主观上来讲,谢安在这场战事中采取的镇之以静的政策,不仅能稳固朝堂,还能安抚民心,这是东晋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
其次,本次战争中,谢玄领导的北府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北府兵大都是由北来侨民组成的,他们本身就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统治怀恨在心,因而在整个打仗期间,一直都是士气高涨,斗志昂扬。这为淝水一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最后,谢安任用贤才,指挥得当,沉着冷静,遇强不慌,促使东晋取得淝水之战的彻底胜利。
图:淝水之战战后形势图
四十出仕 东山再起
要说起谢安为何能指挥这场战争,这还需从他入朝为官伊始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在那个依靠门第关系的年代里,谢安并不想凭借所谓的出身去谋取高官厚禄。他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宁愿退居山林做个隐士,也不愿浑浑噩噩度过一生。
在隐居的日子里,他与王羲之交好,两人一见如故。在外二人捕鱼打猎,好不快活;在家两人吟诗习字,悠哉游哉。
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谢安祖父、父亲相继去世,谢安堂兄战败而逃,贬为庶人。谢氏的朝堂地位开始飘摇。为挽救谢家于危难之际,谢安在四十不惑的年纪,不得已出仕,入朝为官。
当时的皇帝年幼,且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际,东晋政权岌岌可危。内忧即为大将军桓温权势滔天,企图谋反;外患则是胡人多次来犯,侵其领土。是谢安的忠心辅佐,才使得东晋在这乱世中不被吞并,尚留有一席之位。
这也就是为什么谢安深受司马氏皇族信任的原因之一。
在这一时期的谢安,已经是尚书仆射,算得上身居要职,但司马皇帝似乎觉得这样的官职,对这位爱卿而言仍旧不够。
于是,诏书一道,让他担任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及幽州的燕国诸军事、假节。这样的官职就相当于,谢安掌管了整个东晋的军政大权,绝对是东晋王朝顶梁柱般的存在。
那这个中心骨在危难来临时,势必要有所作为的,恰好谢安也是可用之材。
面对前秦的宣战,当时东晋在朝的官员们,大都信心了无。不论是从国家实力,还是从战士数量上来看,这都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即便是当时前线指挥官谢玄,在出征的前一晚也是惴惴不安。
只有谢安稳定分析局势,安抚人心,镇定迎敌。如若不是谢安,有关于这一部分的历史大概是要重写了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谢安的出仕,促进了东晋王朝取得淝水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也改写了东晋王朝的命运。
陈郡谢氏 天下无双
为何谢安能正确指导这场战争的胜利,这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这就不得不提及谢安从小所接受到的家庭教育。
谢安出身于陈郡阳夏的一个名门望族。
他的祖父谢衡以儒学知名,位至国子祭酒。他时任洛阳太学校长,主要传承汉朝传统,教的是孔孟思想,学识渊博。尽管年少时候的谢安,过的是隐士生活,但在和那些文人墨客饮酒作诗时,却丝毫不落于下风,可见祖父对谢安的影响。
其大伯谢鲲,自幼饱读诗书,通晓儒学经典,但他是个“识时务”的人,知道当时的社会实际上是崇尚老庄玄学,进而改学,并将二者融会贯通,增进技艺,成为当时社会的“名士”。谢安之所以能够在出仕之后,顺利融入东晋朝堂,或许也有大伯对谢安学习玄学的教导。
其父亲谢裒,官职太常卿,早年间跟随司马一家南渡,立下赫赫战功。父亲教给谢安军事道理,带他见识变化莫测的战场。谢安能够在淝水之战中出奇制胜,屡建军功,想必也离不开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
在族中亲人的影响下,谢安自小便见闻习染,精通史学典籍,通晓大道理。他举止大方,通乐律行书法,加上从小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使得谢安在德行、学问、风仪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
他不仅有文才,还懂军事,是个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代名臣。
图:谢安《八月五日贴》,收入《宝晋斋法帖》
家族与个人的影响是相互的。沉浸书香的谢氏家庭给谢安一个良好发展基础,而谢安也凭借个人能力让谢氏一族拥有一个更光明美好的未来。
谢安指挥淝水之战大获成功后,陈郡谢氏的声望更上层楼,并成功跻身豪门顶流行列。
淝水一战后,北方前秦陷入混乱,东晋有长江这样一道天然屏障,数十年来没有大规模战争爆发。
图:淝水之战后到北伐时期南北疆域图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乱世纷纷之年,战火连绵不休,各路英雄辈出,谢安仅是其一......
谢安能够淝水一战大获全胜,名扬朝野,一方面达到了他出仕的目的——振兴谢氏;另一方面,也为谢氏子孙的仕途铺好了前路。尽管后来谢氏一族家道中落,但良好的家风会伴随着这个家族一直传承下去,风雨无阻他们将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世说新语》,刘义庆,崇文书局,2020年6月
[2]《柏杨白话资治通鉴》,柏杨,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
[3]《晋书》,房玄龄,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5月
[4]淝水之战后,陈郡谢氏达到了家族巅峰,为何眨眼之间便跌下神坛 百度百科 引用于2022年11月30日 https://mr.mbd.baidu.com/r/QMVyeupNVm?f=cp&u=b7eb97c13af16e19
[5]图片来源: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