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753
1
沈阳: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
时光故事汇

作者:尔心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垂暮老人,想要闭关锁国来守护的安宁被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得粉碎,最终用自身的覆灭点燃了中国新的开始。而要谈起清朝的缘起,就不得不提到一座古城——沈阳。

图:沈阳北陵;图源:pixabay

 

1 帝王都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贺建国之喜修建皇宫。两年后,清太宗皇太极承袭其遗志,扩建沈阳城,修筑盛京八门,并在1637年取“天眷盛京”之意,把此城命名为“盛京”。

图:沈阳故宫;图源:pixabay

随着王朝政权的不断稳固,清朝的首都也从此迁至北京。但盛京的地位却没有丝毫动摇,清世祖福临以首都北京顺天府的规格,为其设奉天府,寓“奉天承运”之意,将此城更名为“奉天”。自此以后,它便被冠以“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

图:沈阳故宫大政殿

而最终沿用到今天的沈阳之名,代表着此城历经近代炮火后的涅槃重生,亦体现着此城人民在侵略者刀枪之下的不屈抵抗,更是寄托着全国人民盼望辽河两岸和平安宁的虔诚信仰。

民国十八年,南京国民政府取“辽河两岸和平安宁”之意,把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奉天市改为沈阳市。可谁知希望中的安宁之景并没有延续,反而是在侵略者的压迫之下变得动荡不堪。几十年间,此城饱受日本侵略者和军阀官僚的双重压迫,统治政权也在这两者之间反复易手,而“奉天”和“沈阳”这两个城名也随之更迭。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辽宁才真正得以安宁,此城也定以“沈阳”之名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2 工业城

沈阳作为“共和国长子”,铭刻着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印记,为中国步入世界舞台注入了工业动力。沈阳第一机床厂是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的“领头羊”,凭借产品质量优良名声大赫,响彻海内外。在一代代沈阳人民的拼搏奋斗之下,它逐渐成为世人公认的“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机床制造厂”和“国家级数控机床开发制造基地”,又为沈阳增添了一份名为“中国机床之乡”的美誉。

图:一五计划时期海报

与此同时,沈阳也为中国工业文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飞机,就诞生于沈阳飞机制造厂(现名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歼5飞机的试飞成功蕴含着千万中国人民的喜悦,印证着中国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现如今,此厂历经岁月沉淀,依旧屹立在辽宁沈阳,承担着“共和国长子”的历史使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除此之外,沈阳铁西区更是具有“东方鲁尔”之美称,具有堪比德国鲁尔的工业辉煌。在这里,工业专用管道高高架起,巨型厂房以此排列开,而具有时代印记的烟囱高高竖起,遥遥望着相互交织的铁路专用线。当下,沈阳铁西区的生产声早已消退,逐渐转型成为各地旅客争相游览的工业遗产旅游胜地,以另一种方式把沈阳沉淀的历史记忆传递给每个旅人,也让世人再次铭记——沈阳工业不仅是映入眼帘的坚固钢铁,更是代表着沈阳人民顽强不屈的脊梁,沉淀着其对国家的万般柔情。

图:沈阳夜景;图源:摄图网

 

3 文化汇

沈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无论是古代时期的海纳百川,还是当今时代的对外开放,沈阳都从未断绝过多元文化的汇聚,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独一无二的沈阳文化。

首先,是多民族文化汇聚交融。史载奉省“满汉旧俗不同,久经同化,多已相类,现有习俗或源于满,或移植于汉”。我们从此也能看出沈阳古城的包容之态。沈阳人民用自身的热情招待着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等37个少数民族的同胞们,慷慨地施行地主之谊,终形成以汉族文化为主,多民族共同聚居之境。各民族的百姓聚居在沈阳净土之上,相互学习,相互包容,共创沈阳明日的多彩。

其次,是多元宗教信仰交织。沈阳不仅是佛教和道教的集聚地,更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传播地。此城佛教建筑众多,长安古寺更是以“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之说而名声大振。而沈阳四塔作为守护清朝江山永固的塔寺,屹立于沈阳城四方,仍旧留存着其保佑国家兴旺发达的本真,继续保护着沈阳万民。高耸的佛教塔寺和外来宗教的建筑交相辉映,虽然彼此信仰截然不同,但却能相互尊重,此城兼容中西的包容精神也可见一斑。

图:沈阳小南天主教堂

最后,是沈阳城的历史底蕴。古代沈阳东陵和沈阳北陵分别为清太祖和清太宗两人的陵墓,无论是建筑格局,还是殿内布置,都尽显清朝皇族的大气威仪。让我们翻阅时间长卷至近代,沈阳大帅府赫然映入眼前。其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父子的私宅,流露着一代枭雄的霸气和汇集多元文化的包容气度。府中的标志建筑大小青楼,其一砖一瓦都透露着淡淡地青色,无时无刻地不在与“青楼”之名交相呼应,诠释着隐匿在军阀傲气之中的几分庄严典雅。

图:沈阳东陵清福陵;图源:摄图网

图:沈阳大帅府大青楼;图源:摄图网

清朝道光皇帝在东巡祭祖时亲临沈阳,留下豪迈的诗句,“巍峨殿阁延千禩,巩固城闉启八门。愿我后人勿忘俭,钦瞻满目旧风存。”其在字里行间描绘出了沈阳故宫的庄严巍峨,流露出道光皇帝对先人的倾佩之意和定将续其伟业的鸿鹄之志。相信这一代沈阳人也定会“勿忘俭”,必将手捧着先辈的荣耀,创造新时代的辉煌。

 

参考文献:

[1]胡玉海,郭春修. 沈阳建市彰显的精神文化[C]//.张氏父子与东北城市现代化建设暨冯庸抗战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12-21.

[2]渝文.畅游沈阳古城,邂逅燕东胜景[J].祝您健康,2021(05):51-54.

[3]刘桂珍 张奇玥 辽宁记者站 周凤文."看沈阳工业旅游也精彩"中国旅游报 2008-11-07,010,专项旅游.

[4]沈阳.百度百科.引用于2022年7月22日:https://mbd.baidu.com/ma/s/5yctONso

[5]图源:全历史、pixabay网、摄图网

 

免责声明:部分插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家族事记平台


1
1
753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