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582
1
扬州:州界多水,水波扬也
时光故事汇

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广陵就是扬州的别名。诗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了咏叹扬州的千古绝唱,扬州自然也成了无数文明墨客的春日踏青的理想之地。无独有偶,宋朝诗人黎廷瑞在《水调歌/水调》中写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究竟扬州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秘吧。

图:扬州市地标建筑:流光溢彩的文昌阁;图源:摄图网

 

地理位置

扬州市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境内水网纵横交错,湖泊湿地不胜枚举。说起湿地生态,自然就少不了水鸟聚集。“水清岸绿,白鹭成群”成为扬州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这里不仅有野鸭、白鹭等多种野生水鸟在此常驻,而且在此越冬的鸟类,也不乏东方白鹩、丹顶鹤、这样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历史上的扬州伴因漕运而得名,有无数文人墨客到扬州赋诗一首,这个举动类似今天的到此一游的网红景点打卡。号称“第一扬吹”的隋炀帝三下扬州,甚至留下多首诗篇赞美扬州,直到生命终结前的一段时间,还是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在扬州城反复游览,只求能记住这美景,至死也不想忘记。隋炀帝一生的确功过参半,他滥用民力,骄奢淫逸,但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委实为扬州的发展助力至今。

正如朱志泊先生在《扬州上下三千年》中提及的那般鲜活:扬州是一座“先运河而城,有运河而名,因运河而盛,倚运河而新”的城市。回顾历史上扬州画舫的发展,我们更能发现其中端倪。

图:江苏扬州京杭大运河夜景;图源:摄图网

画舫风物

花潭竹屋,皆为泊宅之乡;月屿烟汀,尽是浮家之地。

出自李斗 清朝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作为作为清代扬州社会的百科全书,生动的记叙了扬州的画舫江湖。文人墨客也是这地方江湖的风流看客,垂柳和桥,莲步笙歌。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曾这样描述清代扬州明城的面貌:“增假山而作陇,家家住青翠城闉;开止水以为渠,处处是烟波楼阁。

图: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图源:摄图网

 

盐运轶事

漕运和盐业的兴盛,让扬州一跃成为东南一大都会。自西汉以来,盐铁官营制度的推广,让历朝政府获取了大量税收,甚至到了清朝,盐业税收有全国税收的一半之多,足见盐业在财政税收中的地位。“两淮盐,天下咸”,扬州作为淮河以南和淮河以北是两大产盐区的管理中心,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扬州盐商在瘦西湖两岸“斗富”的事件可就不足为奇了。盐商凭借雄厚的财力,在扬州兴建私家园林,何园就是其中的典范,被誉为“晚清第一名园”。一千五百米的廊道景观,回环变化又四通八达,让何园在江南园林中脱颖而出。


图:4A风景区扬州何园航拍;图源:摄图网

 

历史名人

碧波荡漾下的亭台楼阁体现了扬州这座城郭所具有的温柔似水,也诞生了“孤篇”名世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意伴随着春潮洋溢于海,月升月落间时光流转,张若虚的背影仿佛就浮现在眼前,辞藻愈是华美,游子思归之情愈是落寞。

除却江南水乡的浪漫柔情,扬州也有忠勇刚烈的一面。明朝兵部尚书史可法誓死抗清,他的尸骨就埋在广储门外的梅花岭。

扬州是个兼收并蓄的城市,有柔有刚还有怪。画家别出心裁的起名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八大山人,其实是一个人。而扬州八怪可不是八个人,他们泛指在康雍乾三朝在扬州卖画的文人,他们和正统画家的绘画风格不同,保留了文人画的大部分传统。扬州八怪的出现,让职业画家文人化,又让文人画家职业化,壮大了画家群体。

图:扬州文昌阁;图源:摄图网

行走在扬州的古巷,这座城市的时光总是比往常要慢上一些。望着古老的运河,日夜奔流,飘摇着归乡的盐商,也涤荡着画家的尘心。于碧波浩荡中穿越古今,于文人墨客口中薪火相传。今日的扬州,是个古韵遗风犹在,现代文化滋长的城市。我们引用曾客居扬州的诗人崔致远在《酬杨赡秀才送别》中的一句诗来祝福扬州:“好把壮心谋后会,广陵风月待衔杯。”

 

参考文献:

[1]央视纪录片:《扬州盐商》

[2]李斗著王军译.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9.

[3]刘畅.《扬州画舫录》画舫风物探考[D].南京艺术学院,2021.

[4]图片来源:摄图网


4
1
582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