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195
1
《姥姥语录》:听央视主持人倪萍讲述一个小脚老太的大人生
时光故事汇

在30岁时,倪萍因为业余主持表现出众,从山东话剧院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在2004年,她从央视主持人岗位功成身退,投入到拍摄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再次获得殊荣无数。

后来,她开始写书,一经出版便销售一空;年过半百后,她正式开始作画,又成为当今画坛中的一匹黑马。

夸张些总结,只要是倪萍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

而她却把自己所有成就都归给了姥姥,她说:“我这一生是姥姥无数句话把我高高地抬起。”在姥姥去世后,倪萍撰写《姥姥语录》这本书,留念她和姥姥共处的珍贵时光,记录下姥姥的人生智慧……

 

01我的老师是姥姥

倪萍并非主持专业出身,却终成为国家级主持人。这离不开倪萍的努力,也与姥姥的影响息息相关。

刚被调入主持行业的倪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但她从第一次拿起话筒做主持人时,脑子里就有姥姥的神情。

她的姥姥是一个小脚老太,靠着一副柔弱的肩膀,拉扯长大一大群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但这个小脚老太却有着旁人没有的刚毅,说的话也常常引人深思。

姥姥曾说过:“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得自己比人家高,也别说自己比人家矮。”

这话通俗易懂,却又十分有哲理,可谓是倪萍主持生涯的指路明灯。

倪萍在自己二十年的主持生涯中,一直把姥姥说的话牢牢记在心底,在争取机会时不卑不亢,在主持节目时贴近百姓。

她说:“我始终要求自己把语言打碎了,把心放平了,把文字拆开了。”她一直坚持用最直接的方式向观众传递最真实的信息和情感,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主持风格。

同时,姥姥教给倪萍的不仅是至理箴言,还有为人处世的哲学。提到这,就不得不说一件趣事。

有一次,倪萍带姥姥坐出租车,到下车的时候,司机愣是不收打车钱,嘴上一直说着,“倪大姐在电视上为我们服务了这么长时间,这点钱是肯定不能要的……”

能说会道的倪萍劝了半天,这打车钱还是没有给出去,两个人拿着钱推来推去,一直没有结果。

最后,还是姥姥凭借两三句话让司机收下钱。

姥姥接过钱往司机手里一放,说道,“你这个同志,这是你的工作,哪好不收钱?要是上你家吃顿饭,你要钱俺也不给。工作是工作,你还得交单位钱,还得买汽油,你大姐挣钱比你多,你挣个钱不容易……”

姥姥把话说到了司机心坎里,司机也不好意思继续推脱,就收下了钱。

后来,倪萍再遇到不收钱的司机,就按照姥姥的这一套说法,说完准奏效。她在《姥姥语录》中写道:“在姥姥的面前,我的语言真是太匮乏了。”

这个匮乏不单单指语言表达,还指的是语言背后蕴藏的为人处世的哲学。永远心里怀着人民,时时刻刻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才是做人做事的万能锦囊。

可见,姥姥不仅是倪萍主持生涯上的老师,也是她的人生导师。

 

02姥姥的教育方式

姥姥之所以能成为倪萍的老师,不仅因为她对倪萍的主持生涯有重大影响,还因为她具有智慧的教育方式。

倪萍的姥姥家在荣成水门口村。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都缺粮少食,收麦子就是天大的喜事。为了确保麦子收得干干净净,小孩子甚至要在大人收完麦子后捡剩在田里的麦穗。可当时麦子十分“金贵”,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硬是一棵剩麦穗都没有。

小倪萍念着“姥姥说捡麦穗回来蒸大馒头”的许诺,略微动了点歪心思。她知道生产队的麦子不能拿,却又觉着拿了几个麦子没人看见,便从生产队的麦子跺上“捡”了几穗,回家交给了姥姥。

姥姥一开始就猜到了剩麦子从何而来,但是却用一种更巧妙的方式让小倪萍明白自己的错误。

姥姥不动声色地把小倪萍捡的麦子晒上,却没有做成馒头,而是拿着一小团生面故意对她说这个不能发面、蒸不熟,想让小倪萍主动承认。但小倪萍支支吾吾,最终还是没敢说。

过了几天,小倪萍还是没吃上馒头,而那团白面团慢慢地发黑,布满一层浅灰色的绒毛。

这次,小倪萍心里害怕得不行,哭着找姥姥坦白说,这是自己从生产队麦垛上捡的。

当天晚上,姥姥就给她蒸了一大锅馒头,但是这些馒头上都被点上了大大的红点,每个馒头都告诉着小倪萍,“公家的东西不能偷!”

这件事让倪萍记了一辈子,这个道理也让她终生难忘。后来,倪萍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还说着:“姥姥,你应该去教育部工作。”

面对只有五岁大、脑子里想着吃馒头的孩子,姥姥没有通过打骂让她长记性,反而是想尽办法让她自己承认错误,甚至在缺粮少食的年岁里,肯拿出一团面来进行教育,只为了让孩子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是倪萍姥姥的独特的教育方式,更是世人应该学习的教育智慧。

 

03写下这本《姥姥语录》

姥姥一生的智慧都被倪萍记录在《姥姥语录》这本书中,但这本书并不是倪萍在姥姥去世后才想写的怀念之作。

实际上,这本书是在姥姥生前时,倪萍就和她商量好的。然而,在她去世后,倪萍才开始动笔撰写。因为姥姥打心眼里觉得自己说的“糙话”算不得什么语录,像毛主席那样的伟人说的话才能叫语录。

因此,在倪萍试探着问是现在写,还是以后写的时候,姥姥连忙接话说:“等我死了再写吧,反正丢人我也不知道了。光着腚推磨,转着圈丢人,你自己丢去吧,反正你脸皮也厚。”

可她老人家没想到,这本书非但没丢人,反而是受到了无数好评。

书里虽然写的都是“人人都明白的理,家家都遇上的事”,但依旧值得被记录、被保留、被回忆。

很多人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了属于“姥姥”的温暖,或是被这份“唠叨”勾起了属于自己和姥姥共度的幸福时光,或是从这份“唠叨”中学到了启迪一生的大道理,聆听和感受长辈的谆谆教诲。

这便是记录的意义,它用文字唤醒沉睡在心底的幸福回忆,保存长辈历尽一生来总结的人生经验。

你我的人生虽不像倪萍那样传奇,但在我们的记忆中,都有姥姥的慈爱模样,都留存着自己和老一辈人相处的点点滴滴。

如果你想把这些故事记录在册,欢迎来到家族事记的官方平台。人的一辈子很长,但只有历经一生的人才会明白其中寓意。如今,撰写一本只属于老人的回忆录,就是记载其人生智慧的最好方式。

在此过程中,您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来到家族事记平台寻求帮助。只要您愿意记录,家族事记就在这里等待着您的到来,时刻准备聆听您的故事,期待和您一起共同感受属于老一辈人的温暖和智慧!

 

参考文献:

[1]秦婷.质朴的人生哲学——读倪萍的《姥姥语录》有感[J].作家天地,2019(05):87-88.

[2]施立夫.普通人不普通的人生哲学——读倪萍《姥姥语录》[J].中国职工教育,2014(17):76.

[3]邢星.倪萍:我的老师是姥姥[J].人民教育,2011(05):51-54.

[4]阿芝.倪萍的《姥姥语录》[J].药物与人,2011,24(05):61.

[5]倪萍.《姥姥语录》. [M],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04.

[6]图片来源:全历史、摄图网


1
1
195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