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461
1
《从文自传》:幼时逃学、少年从军……沈从文都在自传里写了什么?
时光故事汇

沈从文一生创作了八十多部作品,却鲜少写过自传。

说来有趣,这本《从文自传》竟然还是在其朋友的迫促之下完成的。

当时,沈从文年仅三十,“学习用笔”还不足十年,正处于摸索写作的过程。

为了帮朋友的新书店“打头阵”,沈从文提笔写下了《从文自传》,此书也成为了他记录自己前二十年人生经历的宝贵契机。

你我未曾与沈从文同时代,却能有幸通过这本自传与他相识,透过文字看到他的不同侧面,品味他儿时逃学、年少从军、终踏上学习写作的多彩经历。

图:《从文自传》       图源:全历史

 

01  逃学,让他读懂“生活”这本大书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沈从文是满身书卷气的儒雅文人,是文笔细腻的浪漫主义作家,但他在儿时也是一个不爱学习、偏爱逃学的顽皮小子。

在自传中,他毫不避讳地向读者分享自己丰富的逃学经历,言语之间还透露几分骄傲之态。

他写道,“我在学塾中,逃学记录点数,当时比任何一个人都高。”

图:沈从文(左一)与其他兄妹和母亲的合影           图源:全历史

然而,沈从文是一位会逃学的“能人”,却是一个斗蟋蟀的“菜鸟”。

他的对手是在街巷里刻花板的木匠,两个人约定输者要将战败的蟋蟀抵给对方。

沈从文输给木匠很多次,但一次都没有服气过。他在每次输完之后,必定要重新捉一只蟋蟀,明日兴冲冲地再来一局。

可时间久了,沈从文发现木匠每一次用的蟋蟀都是自己前一天输的那一只,他不由得兴致缺缺,颓废地低着头。

这时候,木匠就会颠颠跑过来安慰他,生怕他一气之下再也不来斗蟋蟀了。

小沈从文一听到木匠的鼓励,一瞬间又露出了笑容,蹦蹦跳跳地出了木匠的大门,等待来日再战。

这是沈从文逃学生活的冰山一角,他偷邻居家的李子枇杷,学着用鸡笼去罩捕水中的大鲤鱼,跟着佃户看打猎……也正因为他这样丰富的生活经历,他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写下“湘西”淳朴、美好、宁静的乡土风情。

正如他自己所讲,课堂是一本小书,生活是一本大书,“我上许多课仍然放不下那一本大书”。

这本大书为沈从文的写作生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也养成他“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显示光色,对于一切成例和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的性格,让他在波澜起伏的人生中找到坚守自己的稳定。

 

图:沈从文笔下的湘西     图源:全历史

 

02  从军,影响他一生的难忘旅途

沈从文不仅爱逃学,还具有逃学的“本钱”。

他在六岁时就已经认识六百多字,显然是私塾众多孩子中的佼佼者。

然而,本应该走读书路的沈从文,却在14岁成为预备兵,16岁投身军营,开始了长达五年多的行伍旅程。这也与他的家族息息相关。

咸同之际,有一位青年军官屡建奇功,他是曾国藩麾下的大将,二十二岁时任云南昭通镇守使,二十六岁时成为贵州提督。

这个人就是沈从文的祖父沈洪国,他的戎马一生换得了一国安康,也为沈家增添了浓重的军人家风。

沈从文在自传中写道,“我的父亲生下的时候,祖母所期望的事,就是家中再来一个将军。”

可令人惋惜的是,沈父沈宗嗣有当将军的资质,却没有当将军的缘分。

沈宗嗣折腾了许多年,没立一分军功,却仍然忘不了”将军梦“,还隐隐有了让下一代也成为将军的心思。在自传中,沈从文这样“调侃”父亲,“我的爸爸既一面只做当将军的好梦,一面对于我却怀了更大的期望。”

图:沈从文父亲     图源:全历史

后来,沈父因组织刺杀袁世凯行动失败而逃亡他处。沈家经此一劫,财力也逐渐不支。沈从文在母亲的安排下成为预备兵,开启了自己的行伍生涯。

沈从文跟随部队行军的第一站就是辰州。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他心中难免多了些追求自由的欢快,少了些对于离家的伤悲。但三百人多的行军队伍中都是陌生的面孔,也让他意识到自己落单了!

到了晚上,军队扎营休息。沈从文看着一艘艘聚满人的船,一时不知道该去哪里。他想不出解决办法,便坐在岸边的一块大石上,抬眼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那时阔阔的江面,已布满了薄雾,有野鹜鸂鶒之类接翅在水面向对河飞去,天边剩余一抹深紫。见到这些新奇光景,小小心中升起一份无言的哀戚。自己便不自然地微笑着,揉着为长途折磨坏了的两只脚。我明白,生命开始进入一个崭新世界。”

自然的景色让他的心境开阔,解决的方法似乎也翩然而至了。那位曾经找他闲聊的中年差遣找了过来,不久后就带他找到了一艘留有空余的船。

图:湘西凤凰古城      图源:摄图网

这几年的从军生活,沈从文都是伴着自然走来的。他领略了辰州的河滩,湖南边境的茶峒、贵州边境的桃松、四川边境的秀山……

后来,这些数不胜数的美景都被他写入了《边城》中,一点一点拼凑出来了《边城》的自然美,为无数人构建出来了一个淳朴、美好的宁静乡村。

 

03  写作,让一切美好得以流传

在文盲居多的军队中,会写字的沈从文可谓是“国宝”般的存在。他因此备受重视,进而拥有了一个留在司令官陈渠珍身边当书记的机会。

那时,沈从文一个月就可以领到九块银圆。按照上个世纪的物价,一块银圆就可以买上三十斤大米,八斤猪肉。如此看来,沈从文已经是一位“高收入人士”了。

如果沈从文按部就班地度日,他将来或许能被提拔成为秘书,过上更加安稳惬意的生活。然而,朋友陆弢的意外死亡为他敲响了警钟。

这五年来,沈从文看过太多死亡,也经历过太多次危险,朋友的意外身亡也让他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深深地思考。

他写道,“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气力,咽下最后一口气,比较在这儿病死或无意中为流弹打死,似乎应当有意思些。”

于是,沈从文向陈渠珍辞别,领了三个月的月薪,转身离开了这个相伴他五年多的军队,踏上了去北京求学的旅程,逐渐蜕变成世人印象中的文学巨匠。

沈从文因为会“写”,才在军队中脱颖而出;也是因为写作,才记录下来了许许多多的美好。

1931年,沈从文写下《从文自传》,主动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他的窗。因此,后人才能从中品味他前二十年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体悟他笔下的勾勒的丰富世界从何而来,为何而来。

他年少时看过的风景都成为他描写自然的直接来源,领略的乡土人情成为他塑造人物的直接灵感。

图: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    图源:全历史

这就是写作的力量,让珍贵的故事在流动的时光中永存,并将一切美好馈赠于世人。

自传不是名人大家的专属,普通人的生活也值得记录。

你我也可以用自传的方式写下自己的岁月。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此时此刻的记录足够让人回味半生,就如沈从文一般,三十岁时写传,临近八十岁的时候依旧能体会到年轻时的乐趣!

如果您想定制个人微传记,欢迎来到【家族事记】平台。我们很有幸,也很愿意作为您个人传记的聆听者、记录者、传播者。

您的倾诉是开启自传的钥匙,也是留下珍贵回忆的开端。愿我们的不同人生故事能在流动的时光中永远留存,一切的美好能够得以流传!

图:沈从文      图源:全历史

 

 

参考文献:

[1]夏梓言.《从文自传》:繁花,或少年[J].新阅读,2022(10):51-53.

[2]王琳.人生这本大书——《从文自传》读后感[J].泉州文学,2017(12):78-80.

[3]戴佳晨.《边城》是如何筑成的——读《从文自传》有感[J].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15(05):7-10.

[4]董之林.《从文自传》与“边城”的意义[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90-94+111.DOI:10.13438/j.cnki.jdxb.2004.02.018.

[5]沈从文.《从文自传》[M]. 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11.


2
1
461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