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689
0
新民学会(四):萧三,革命一生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时光故事汇

有一位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曾与毛泽东同窗;和陈乔年共译《国际歌》;同邓小平创办报刊……

他青年时加入新民学会,由此踏上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迈出了成为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第一步。

他的一生是为革命奋斗的一生,更是与文字勾连的一生。他播下文化的种子,使其绽放革命之花。

他是为毛泽东写传的第一人,其所撰写的《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流传日、德、英、印地、捷克等国,首次让毛泽东思想在异国散发光芒。

这个人就是萧三。

图:萧三  图源:全历史

 

一、革命一生的文化战士

萧三,原名萧子暲,幼时好学,十分喜爱古书,善于吟诗作对。

他在少年时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也是在这里结识了伟大领袖毛泽东。

图:毛泽东 图源:全历史

两人的相识起源于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就如二者的革命人生般富有传奇色彩。

当时的毛泽东满怀着一腔热血走出乡村、来此求学,目光中带着对于英雄的向往。因此,当他得知萧三手中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时,便迫不及待地向萧三借阅。

彼时的萧三是家中殷实的富贵子弟,面对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穷小子,心里面有点瞧不起他。于是,萧三对毛泽东说,“我的书有三种人不能借,一是无真才实学者,二是庸庸小人者,三是自己出联而不解答者。”

毛泽东并没有因为萧三的有意为难而退却,反而是主动提出要对对子。

萧三出口上联,“目旁是贵, 瞆眼不会识贵人。”

毛泽东随即咏出下联,“门内有才, 闭门岂能纳才子?”

萧三听罢,瞬间红了脸,低头向毛泽东道歉,表明自己因为出身看低人才的歉意,并马上把这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借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接连道谢,两个人相视一眼,随即握手大笑。

萧三知过必改的爽快和毛泽东不计前嫌的慷慨共同铸就了这一段珍贵的友谊。在此之后,两人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几年后,两人又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相遇,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此时,萧三常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相约听思想进步的教育家徐特立的讲座,其心中的爱国思想逐渐强烈,革命信念愈发坚定。

在毕业后,萧三经由同学介绍,来到黄氏族学任教。他并没有因为毕业而与毛泽东等人失去联系,反而关系越发要好。

1918年4月14日,萧三来到蔡和森在岳麓山下租住的“为痴寄庐”,和毛泽东、蔡和森、邹鼎丞等人相约建立“新民学会”,开启了革命生涯的第一步。

萧三对新民学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参加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帮助湖南人民寻找清明政治;他为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撰稿, 发表许多小品文、散文和白话诗, 如《节孝坊》、《你也作贫农得了》、《崇拜英雄的人》等,以深刻辛辣的文章痛斥了封建旧礼教,助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新民学会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他还推动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

在新民学会成立不久,萧三和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就受“劳工神圣”思想的影响,提出要发展一批会员赴法勤工俭学,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寻找救国之道。

1923年,萧三也亲自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

在法国读书期间,他和陈乔年共同翻译《国际歌》,把“国际工人阶级将是人类”的伟大理想传递到祖国;他和邓小平共同创办《少年》报刊,宣传无产阶级思想,激励中国青年运动。

此后的几年间,萧三常常在苏联和中国往返,学习苏联的先进思想,从事无产阶级文学活动,用笔墨宣传无产阶级文化,真正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图:苏联 图源:全历史

1949年,萧三更是撰写《毛泽东的青年时代》一书,成为撰写毛泽东传的第一人,使毛泽东的思想传遍世界各地。

此后,萧三也一直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续写自己革命与诗的一生。

 

二、优良家风永传承

萧三之所以能成为无产阶级文化斗士,这离不开其父亲的殷勤教导。

无产阶级文化斗士必然需要浓厚的文化底蕴。萧三在父亲的教导下,从小便以民歌为唱本,善于吟诗作对,为宣传无产阶级思想积淀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

他是这样写工人,“拿着锤子,钳子,斧头,刀,一面流汗,一面留神……我一锤锤碎了束缚我们的锁链,我一锹掀下了资本家那顶高礼帽。”

他是这样写农民,“一点点一滴滴的血汗,一朵朵一堆堆的棉花,通通归大地主,资本家……”

他的文字沉稳有力量,只言片语便描写出工人阶级的勤劳与伟大。这铿锵有力的文字背后,是其父亲的殷殷教诲,是家族注重文化教育的家风结出的硕果。

萧三家族不仅有文化底蕴,更有红色革命家风。

他和他的哥哥萧子升共同投身革命,两人虽然政见不同、道路不同,但却共同为国为民不懈奋斗,在中国这片沃土上创造美好未来。这也为萧三家族增添许多革命之风。

萧三更是一生为宣传无产阶级思想文化而奋斗,创造出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了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诗人,更成了撰写毛泽东传的第一人。

这种注重文化教育和勇敢无畏家风也融于萧三子女的骨血之中。

在家庭的影响下,萧三的儿子萧立昂成为我国第一批海底摄影师。他不惧大海深处的危险与黑暗,用摄影机记录下海底的美丽。

另一子萧维佳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却继承了父亲爱好文学的天赋,十分喜爱文学,还帮助父亲整理了回忆录,在吉林大学任俄文教授。

萧三曾这样夸奖自己的儿子,“我们家下一代总算出了一个教员,还是一个搞文的,还是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大学教授!”

萧三革命一生诗一生,他的子女也追随着父亲的脚步,在新时代创造出建设国家的新硕果。萧三家族注重文化教育的家风激励着后代砥砺前行,其传承的勇敢的革命精神更是坚定了后代奋斗初心。萧三家族注重教育、勇敢奋斗的家风定会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唐振南.“有其父必有其子”——记萧三的两个孩子萧立昂、萧维佳[J].湘潮,2002(02):58-61.

[2]吴国奇.萧三:革命一生诗一生[J].新湘评论,2012(21):40-42.

[3].诗人萧三的五次婚姻[J].共产党员,2008(22):21.

[4]叶介甫.萧三:第一个为毛泽东写传的人[J].党史纵览,2012(11):37-40.

[5]朱权利.为毛泽东写传第一人[J].人才资源开发,2013(04):107-108.

[6]萧维佳.萧三与《国际歌》[J].民主与科学,1999(02):35-38.


1
0
689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