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是最年长的新民学会会员。
时年四十二岁的他身着一件长衫,鼻梁上架着一副圆眼镜,面上蓄着两撇胡子,看起来一副旧式“老学究”的模样,似乎与“新民”这两个字毫无关系。
图:何叔衡影视剧形象 图源:全历史
但这最年长的“何胡子”偏偏有着如青年般的朝气蓬勃和热血澎湃,不仅成为新民学会的骨干,还成为中共一大的代表,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那何叔衡又是如何燃起革新热血,如何与新民学会结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的呢?
一、从清末秀才到“新民”先锋
何叔衡在加入新民学会时已是四十二岁,比起正处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他自然拥有着更多的故事。
何叔衡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杓子冲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在家中排行老五,又是在1876年端午节出生。正所谓,“男子要午又得五,逢五就是福”,村里的父老乡亲都说他是一个有福之人,全家认为他将来必成就一番大事业,节衣缩食也要省钱供他读书。
或许真是如此,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他在12岁时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在26岁时考中清末的秀才。这么来看,何叔衡的确是有福之人,凭一己之力使农民家庭跃升到官宦人家。
然而,何叔衡不想要给自己“求福”,只想要给人民大众“求福”。
他深感“世局之汹汹,人情之愦愦”,拒绝上任主管钱财的官吏,反而回家种地,当上了收入微薄的乡间私塾先生。他也因此成为了乡亲眼中不识好歹的“穷秀才”。
在此期间,何叔衡与同为秀才的谢觉哉、姜梦周和王凌波三人成为了拜把子兄弟。就这样,这四位身着长袍马褂的清末秀才组成“宁乡四髯”,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寻求拯救中国的道路。
辛亥革命爆发后,何叔衡立即剪下头上的辫子,褪去身上的封建气息。他看到守旧妇女不愿意解开裹脚布,说道:“看来只动笔动嘴不行,还要动手动刀。”之后,他就亲手操刀将家中的裹脚布当众砍烂。
何叔衡虽然是从封建礼教走出的秀才,却有着封建秀才没有的革命精神。
他发觉自己应该走出宁乡县,去到更广阔的城市,接触新文化、新思潮,找到一个充满光明的前路。于是,在1913年,37岁的何叔衡来到湖南长沙求学,成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中年龄最大的学生。
在求学期间,何叔衡积极参与青年活动,做事谨慎却又不失热忱。他还结识了毛泽东,并与其成为了“忘年之交”。
何叔衡敬佩毛泽东的韬略,毛泽东亦欣赏何叔衡的能力,亲切地称他为“何胡子”。
两个人虽年龄相差甚多,但贵在理想相同。1918年,新民学会成立,何叔衡也在毛泽东的劝说和邀请下加入新民学会,成为学会中最年长的会员。
图:新民学会会员合影 图源:全历史
何叔衡为新民学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任新民学会执行委员长,因为人真诚、处事老练,被毛泽东称赞道:“叔翁做事可当大局,非学问之人,乃做事之人。”
在后续新民学会领导组织的“驱张运动”中,何叔衡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冲在游行示威的最前方,带领着学生高喊“张毒一日不出湘,学生一日不返校,教师一日不受聘”的口号;他亲自奔赴衡阳,动员并组织衡阳的各界人士进行示威游行活动,推动人民革命热情的高涨;他巧妙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将驱逐腐败军阀张敬尧的一省之事扩大成为反抗北洋军阀腐朽统治的一国之事。
在全国有识之士的努力下,“驱张运动”取得胜利。
何叔衡在新民学会存续的期间真正成为了一名“新民”先锋,成为了一名托举马克思主义火炬的革命者。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何叔衡和毛泽东作为湖南省党组织的代表参加中共一大。
当时,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为28岁,时年45岁的何叔衡又成为了年纪最大的中共一大代表,真正踏上了解放中国的革命之路。
二、革命圣火,勤勉家风
何叔衡不仅是一个为国为民的革命斗士,更是一个思想开明的好父亲。
近代中国“重男轻女”的旧恶思想依旧根深蒂固。何叔衡家里接连诞生三个女儿,这可让其妻子袁少娥愁苦万分。
然而,何叔衡却满心欢喜地迎接这三个孩子。他根据三姐妹在何家家族同辈排行次序地谐音,为她们取名。
大女儿排行十一,何叔衡为其取名为“实懿”,寓意其“将来成为女中典范”。
二女儿排行十三,何叔衡为其取名为“实山”,寓意其“成为实实在在、顶天立地的人”。
三女儿排行十四,何叔衡为其取名为“实嗣”。
当时,何家人都以袁少娥接连三胎都是女婴一事来怂恿何叔衡纳妾。面对封建陋习,何叔衡宁死不从,并为三女儿起名为“实嗣”,无声地向所有人证明“有女就是有后,女儿也可以作为一家之继承者”。
何叔衡思想开明的教育之风不仅体现在给女儿们的起名上,更体现在对她们的培育上。
他是反封建制度的革命者,对封建陋习更是深恶痛绝,这在其对女儿们的教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的女儿不必遵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思想,可以踏入学堂增长眼界。
他的女儿可以开心就大笑,有话就大声讲,把“笑莫漏齿,话莫声高”的封建礼训通通抛之脑后。
他的女儿不需要为“三寸金莲”的美感而裹脚缠足,身体康健才是真正的美。
何家三姐妹有这样思想开明的父亲,也逐渐成为了不让须眉的“女斗士”。
在校读书时,她们带头剪辫子,带领同学们一起与封建传统制度对抗,展现出其心底的革命风骨。
实山和实嗣两姐妹更是先后踏上了革命道路,用一生点燃着革命圣火。
何叔衡就是两姐妹在革命道路上的最好榜样。
1935年,红军长征后,中央派人互送何叔衡前往闽西,不料意外遭敌人围剿。
此时,何叔衡已年近六十,体力也不似少年时,他只能在战友的保护之下缓慢前进。
他深知自己的存在会拖慢整个队伍的速度,甚至会让战友们因此失去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以一人亡换众人生,毅然决绝地坠身悬崖,以生命践行着“为苏维埃流最后一滴血”的革命初心。
与此同时,他的女儿正在狱中受尽酷刑,他的妻子正在家中盼君归。他们全然不知,自己心心念念的亲人已经为了信仰而奉献了生命。
有这样以身作则的父亲,实山和实嗣两姐妹又怎能敢于平凡。
在建国前,姐妹俩一直勤勤恳恳地负责敌后工作,也曾被敌人抓捕入狱,经历过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在被营救出来后,两人又义无反顾地投入敌后工作中,跟她们的父亲一样,为国为民不惜一切地努力奋斗着。
建国后,两姐妹在基层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践行着何叔衡家族的革命家风,发扬其骨血中的爱国精神。
图: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图源:全历史
何叔衡一生勤勉,犹如“老黄牛”一般,为革命奉献了一切。他的三个孩子虽是女儿身,却是巾帼不让须眉,为国为民劳碌奔波了一生。何叔衡爱国心无人不知,何叔衡家族的革命之风永世留存。
参考文献:
[1]杜若原.何叔衡:用生命践行铮铮誓言[J].共产党员(河北),2021(Z1):73-74.DOI:10.14061/j.cnki.cn13-1033/d.2021.z1.007.
[2]张晓飞.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J].党建,2021(06):69.
[3].爱女如命何叔衡[J].初中生,2011(19):4-6.
[4]余玮.何叔衡:行无愧党享威声[J].党史博采(上),2021(03):10-14.
[5]赵赓.中共“一大”代表、革命长者何叔衡[J].文史春秋,2011(07):19-23.
[6]图片来源: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