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被百姓爱戴的太守。他,是用音乐治愈疾病的老翁。他,是欧阳修。
图: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人,北宋时代有名的文人、政治家。他在官期间,筑塞白龙沟,蓄水西湖,灌溉农田。这些善举不仅促进了农业发展,还充分挖掘了颍州西湖的美景,使其成为一方名胜。除此之外,他还积极修建书院,教授寻常人家的子弟读书识字。这不仅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文化水平,还促进了颍州地区的教育发展。
欧阳修一生为官作实事,为百姓谋福利,他的行为值得后人称赞。这一切要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说起。
不断传承的家庭教育
欧阳修小时候的生活并不富裕,在他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他从小就和母亲郑氏相依为命。母子两人虽然生活艰苦,但郑氏依旧没有轻视欧阳修的教育。因为家中贫寒,郑氏便用芦苇、木炭在泥地上写字,用这种独特的方法教欧阳修识字。
在母亲的教导之下,欧阳修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喜欢阅读。因为家里贫寒,欧阳修就到了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久而久之,他也因此锻炼出了极强的记忆力,有时候借阅的书籍还没抄完,他就能背诵了。在这样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之下,欧阳修少年时就能吟诗作赋,并且文笔老练。
欧阳修的母亲给予了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欧阳修也将这一传统传承下来,他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尤为重视。为了教导其子欧阳奕读书学习,他写下《诲学说》。这篇文章后来也成了欧阳修的家训之一,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 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欧阳修以"玉"喻"人",用巧妙的比喻告诫儿子努力学习。玉器经过工匠精心雕琢之后才能更加完美,人只有通过不懈努力,刻苦读书,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最后成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此可谓诲学有道,这句金玉良言后来也成为了当代家长教育孩子的名言警句。
举贤任能的良好品德
嘉佑二年,欧阳修是这一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在这一届科举考试中,出现了许多人才,如理学大师程颢、文学奇才苏轼,儒学大家张载……据统计,这一年一共出了八个文学大师,九个宰相。这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也被称为“千古龙虎榜”,又称“天下第一榜”。
欧阳修作为此次科举的主考官,他慧眼识珠,赏识人才。他曾说第一次读到苏轼的文章时,就不由自主地流汗,感觉读他的文章十分痛快。欧阳修甚至还说,三十年后,他们这一代人都会被人忘掉,大家以后谈论的将都是苏轼的文章。后来果真如此,苏轼后来成了著名的诗人。但欧阳修也没有被后人遗忘,士大夫们都称赞他爱才荐贤,慧眼识珠。
图:欧阳修
另外,在这次科举考试中,还发生了一件事。主考官欧阳修本来打算把《刑赏忠厚之至论》定为第一,可是后来他又觉得这篇文章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就故意将这篇文章降为第二。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欧阳修审核科举试卷时,没有刻意包庇自己的学生,甚至对自己的学生更加严格。
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从上面的事情中可以看出,欧阳修为官任职期间品德高尚。可是自古以来,品德高尚君子往往会因为不会趋炎附势,而不适应官场作风。欧阳修做官的时候因为直言上谏,被贬谪数次。被贬谪后,欧阳修拜孙道滋为师,学习琴艺。他每天和音乐为伴,最后乐而忘忧,甚至用音乐治好了自己的幽忧之疾。
被贬源州任太守的时候,欧阳修还在滁州西南的琅琊山修建起一座小亭,这就是著名的醉翁亭,欧阳修还因此写了名篇《醉翁亭记》。在那些被贬谪的日子里,赏花、吟诗、作曲成为了欧阳修的日常活动。我们甚至可以打趣地说,别人贬谪是趣受苦受难,欧阳修被贬谪是来养生度假的。
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诗——“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欧阳修感慨说,虽然他现在被贬到穷乡僻壤,但他曾经在洛阳享受过像花朵一样绚烂的⻘春,这一生还有什么不能困难承受呢?从他所写的诗词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图:欧阳修陵园
他的精神,藏于后人为他作的传记之中,藏于他乐观豁达的诗词文章之内。他高尚的品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没有随着历史的印记慢慢消逝,反而随着岁月打磨更加耀眼夺目。现在时间已经走过几千年的峥嵘岁月,可欧阳修曾经留下的事迹仍然被后世传诵,被后人争相模仿。那个写过《醉翁亭记》,写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憨态老者,将一直活在后人心中。
参考文献:
[1]齐夫.欧阳修与“千古龙虎榜”[J].检察风云,2022(11):88-89.
[2]原所贤.大文豪欧阳修的养生“法宝”[J].中医健康养生,2022,8(02):75-77.
[3]张明华.明清五种《颍州志》中欧阳修及其家人之传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1-5.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6.01.
[4]田宇轩. 翻译部分:宋史·欧阳修传[D].复旦大学,2011.
图片来源:全历史
作者:刀笔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