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550
1
新民学会(二):青年蔡和森,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第一人
时光故事汇

新民学会有两位主要发起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就是蔡和森。

这两人志趣相投,同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成为学友;相约建立新民学会,成为会友;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战友。

导师杨昌济曾称赞他们道:“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世人皆知,毛泽东终成为一代伟大领袖,带领人民解放全中国。那当时与其共担“救国二子”之名的蔡和森究竟又有怎样的风华?

图:蔡和森  图源:全历史

 

一、与友共约建新民,赴法留学发党声

任何优秀团体的建立,都离不开优秀的发起者。毛蔡两人的相聚可谓是创立新民学会的关键点。

1913年,蔡和森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并结识了同级生毛泽东。由于两人都以“读书救国”为理想,他们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图:毛泽东 图源:全历史

两人的才华不仅得到了彼此的欣赏,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老师杨昌济赞二人为“救国二子”,同学们更是把两人奉为青年的表率。

随着《新青年》杂志的问世,这种“恰同学少年”的读书生活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蔡和森受“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逐渐萌生了建立青年团体的想法,力求聚集有志青年,共同为救国救民而奋斗。

这与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人随即开始筹建团体。

1918年4月14日,在众多有志青年的共同努力下,新民学会成立大会在蔡和森的家中召开,新民学会应运而生。

蔡和森既是新民学会的发起者,也是新民学会的命名者。据李维汉回忆,蔡和森最先提出新民学会之名。他取《礼记·大学》中“在明明德在新民”之意和梁启超推崇的“新民为当务之急”的思想为此团体命名。

在新民学会成立后,蔡和森又积极推动新民学会的发展。他先是和毛泽东一起创办《湘江评论》,后又积极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他只身来到北京,先后拜见杨昌济、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向其陈述湖南青年希望赴法勤工俭学的心愿,寻找解决经费、语言等问题的方法。

1919年底,经过众多有识之士的不懈奋斗,蔡和森和许多湖南青年共同登上了赴法留学的轮船,寻找救国救民的药方。

在留法期间,蔡和森逐渐被马克思主义吸引,整日“猛看猛译”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著作,形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图:马克思著作《资本论》  图源:全历史

1920 年 8 月,远在法国的蔡和森已经系统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建党理论和建党原则,并深刻指出,“中国要成立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由此,蔡和森也成为中国提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极大的理论贡献。

蔡和森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高举起了实践的大旗。就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有理论就必须有行动”。他在法国留学期间先后领导掀起了三次中国青年运动的浪潮。

为赢得留学生的生存权、求学权,让中国赴法学生能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蔡和森组织并领导了“二·二八运动”,这也使得驻法公使陈箓被迫妥协,并向学生们借款维持学业;为反对北洋政府以国家主权为抵押,向法国借款并将其用于购买军火、扩大内战的行为,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等人领导发起了“拒款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为反抗里昂中法大学禁止勤工俭学的学生读书,却让国内官绅子弟进入学校学习的双面举措,蔡和森组织并发起了“占领里昂中法大学”运动,后被法国武装警察拘捕入狱。

而后,蔡和森等人因“无钱、无学、革命党”的罪名被遣送回国。至此,蔡和森为期两年的留学生涯结束。

蔡和森在回国不久后便经陈独秀等人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所领导的新民学会逐渐融入中国共产党的“大家庭”,他也一起踏上了救亡黑暗中国的荆棘之路。

 

二、一家三代同求学,蔡氏家风永犹存

蔡和森在少年时立志读书报国,这与他的家族,尤其与她的母亲息息相关。

蔡母名为葛健豪,是一个拥有进步思想的女性。她深深仰慕女革命家秋瑾,欣赏其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有这样的母亲以身作则,其子女又怎能甘于平凡,无视社会黑暗和百姓疾苦。

在母亲的影响下,蔡和森年少就树立报国之志。但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上学,来到辣酱作坊当学徒。可他并没有放弃读书救国的志向,即使是在作坊里没日没夜的赶工,也抓住一丝一毫的空闲时间来读书。

当时,辣酱店老板是蔡和森的亲大伯蔡广祥,他是个典型的生意人,对待蔡和森并没有几分慈爱。

蔡广祥一看到他晚上点油灯看书就立马吹灭油灯,而后对着他破口大骂,认为蔡和森浪费灯油钱,还耽误白天做工。

等三年学徒期满,蔡和森就立刻离开了这个压迫工人的辣酱作坊,毅然决然地选择读书救国。

然而,蔡和森三年学徒的工钱难以改变家庭的贫寒,也没有攒下读书的经费。但是蔡母葛健豪十分支持蔡和森,便决定变卖家产,送蔡和森到初等小学读书。

如果说,蔡和森在母亲的帮助之下一步一步走上了救国之路;那么,其母亲和姐妹也在蔡和森的引领下走向了更加光明的未来。

蔡和森在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后就萌生了改变母亲和姐妹们悲苦命运的想法。

他给母亲发电报,希望母亲和姐妹们能够来到省城一起求学。接到消息的蔡母葛健豪十分欣喜,不顾蔡父的反对,毅然带着女儿庆熙、咸熙和外孙女千昂来到了省城求学。一时间,湖南省城流传着蔡氏“一家三代同求学”的佳话。

后来在蔡和森赴法留学时,他也带着母亲和妹妹远渡重洋,奔赴异国他乡接触新文化、新思潮。

图:蔡和森的妹妹蔡畅  图源:全历史

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蔡母选择赴法留学成为一时美谈,所知者都觉得这位“小脚老太”去法国勤工俭学的举动了不得。

此外,蔡和森家族不仅有浓厚的求学进步之家风,还有不畏牺牲的革命家风。

蔡和森是一位心怀家国大义,不畏敌人压迫,甘愿为革命献身的先驱者。

1931年,赴香港指导广东革命工作的蔡和森不幸被捕。国民党特务为得到其他中共党员的情报,对蔡和森进行了两个多月的严刑拷打。他们将蔡和森的“双眼戳瞎、双耳割去,并将他的四肢钉在墙上”,妄想以此让蔡和森屈服投降。可蔡和森又怎会背叛组织、背叛信仰,敌人的刀只能折磨他的身体,却丝毫撼动不了他的坚强意志。在受尽折磨之下,蔡和森英勇就义。

这位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三十六岁,这位与毛泽东共为“救国二子”的伟人,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再也没有机会看看新中国的这一片盛世。

毛泽东曾回忆蔡和森道,“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先生未见盛世,这盛世却如您所愿。蔡和森的儿女就是在这盛世下安度晚年,他们坚定革命家风,一生继承父亲意志,为国为民不断奋斗。

如今,世人回望中国近代革命史,依旧能忆起蔡和森青年时建立新民学会的风华,铭记蔡和森于国于民的极大贡献,传承蔡和森家族追求进步和革命的优良家风。

 

参考文献:

[1]朱明辉.蔡和森: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第一人[J].北京档案,2021(12):52-54.

[2]徐鲁.蔡和森:心向光明 母子同行[J].奇妙博物馆,2021(Z2):26-29.

[3]刘占龙.蔡和森立志求学报国[J].少年月刊,2022(22):4-5.

[4]史克己.蔡和森: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急先锋[J].传记文学,2019(05):32-40.

[5]郝鑫.蔡和森与新民学会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05):38-39.


1
1
550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