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史书记载的女帝,武则天的一生可谓是精彩纷呈。她曾侍两任君主,后又把持政权,建立了武周王朝,自封为帝。成为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任也是独此一任的女性皇帝。她有着雄韬伟略也有着不菲的政治军事才华,在其执政期间,唐朝农业大幅发展,边境安定,文化氛围浓厚。但也有人责其过于专政暴虐,不够仁德,但无论史书如何评价,也远远不能向大家尽显这一代女帝的风采。而这史无前例的女帝登基的背后,暗藏着的是纠缠了三代的武李家族之争还有在其身后默默支持着的武氏一族……
武则天画像
《新唐书》有载,武则天家族的武氏,原出自姬姓,而武则天家族一支, 起自汉初, 其谱系大致如下:“汉赵王、梁邹孝侯武臣——德——东武亭侯最——敬襄侯婴——中涓、济阴侯山附——陈留太守、内黄侯都——汝南太守宣——司徒、左长史浮——临漳令静——烈——光禄勋笃——太常、中垒校尉悌——九江太守、临颍侯端——魏侍中、南昌侯周——晋左仆射、薛定侯陔——太山太守、嗣薛侯越——威远将军、嗣薛侯铺——太子洗马嘏——洛州长史、归义侯念——平北将军、五兵尚书、晋阳公洽——祭酒神龟——本州大中正、司徒越王长史、寿阳公克已——北齐镇远。将军、寿阳公居常——后周永昌王咨议参军俭——隋东都丞华——唐工部尚书、应国公士”。但据武则天授意编撰的《大云经·疏》中显示,“《经》言彼国有河,名曰黑河者,但生死名河,烦恼称黑,即显神皇菩萨慈悲,化生于大河中,除烦恼故。又窃维武氏羽姓,在于北方;北方色黑,羽又为水,故曰黑河。又黑水成姓,即表黑衣,与《孔子谶》相符,名黑河也。伏承神皇幼小时,已披缁服,固惟黑衣之义也。”可见,武则天本人是认为武姓出自北方羽姓,而羽氏为胡姓,史传的武氏来源于胡姓便由此而来。致力于研究武则天生平的柳存仁先生在其著作《武则天先世来原之推测》中也辅证了这一点,武则天一族出自晋末入据山西的卢水羯胡,且与北魏末年崛起于山西秀容的尔朱氏也有所关联。不过,后世也有另一种说法,称武氏羽姓的羽不是出自于胡族,而是来自于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羽音”,所以武氏出于胡族之言也并不能完全印证。但从武氏系谱中可看出,武氏家族真正奠基的时间是出于19代武念封归义侯,自他归义后,武氏一族才算是真正彻底地在山西文水安定下来,繁衍后代,建族立业。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原是山西木材富商,但并不甘于只做一名商户,他一心想建功立业想在官场上谋求一席之地。于是,趁着隋末战乱之际,武士彠借机投身军营,成为了一名府兵鹰扬府队正。不过要论其真正踏入仕途的开端,还要算是在他被李渊赏识之后。其实,武士彠早在战乱之前就结识了李渊,不过只是点头之交。后因机缘际会,又恰逢李渊太原起兵,武士彠抓住机会,在李渊麾下担任了大将军府铠曹一职,主要工作是负责一些简单的军队器械掌管和后勤工作。其后,武士彠又十分机敏地给予了李渊最需要的帮助。起兵初期,李渊军费拮据,而武士彠作为当地知名富户,他的经济支援可谓是极大地缓解了李渊的燃眉之急。再者,山西的大家世族在当时的政治场上拥有极大的威望,像武士彠这样本地大家族的支撑,也正是独自举兵起义的李渊所需要的。以至于,在唐朝建立后,武士彠深得唐高祖信任,还得到了恕死的特殊待遇。之后,还被封为应国公,荣膺子孙。
因着早期随高祖起义的情谊,且武士彠本人也十分聪颖稳重,深谙官场之道,进退有度,唐高祖李渊对其极为赏识。武德初年,武士彠的原配因病去世,唐高祖怜惜武士彠,便亲自做了回月老牵红线,将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杨氏下嫁于他。杨氏出自“弘农杨氏”一族,有着“关西孔子”之名的杨震便是其先辈。弘农杨氏在当代可谓是名门贵族,祖上不知曾出过多少位知名政治家和皇后,让杨氏之女与武士彠结亲,一把洗刷了武士彠难以启齿的微薄家世,让他能更充满底气地站在官场上。这场姻缘,不得不说是唐高祖送给武士彠的一把镀金登天梯。
武则天便是武士彠与杨氏之亲女。行二,此上武士彠与杨氏还诞有一女名为武顺,是武则天同父同母的亲姐姐。据两《唐书》的《袁天纲传》记载,武士彠曾请求袁天纲为其家人看相算命,而在袁天纲给还在襁褓之中的武则天相面时,便感叹:“此郎君子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也不知道当时的武士彠听完此话有何感想,毕竟袁天纲是当代知名的相士,几乎算无遗漏。而此前,也没有过哪朝哪代是女人做皇帝的,这个命相判语若是流传出去,势必也会给家族招祸。
不过还没等武士彠彻底想清楚,一晃,武则天便十四岁了,应召,于贞观十一(637年)年入了宫。武则天本就貌美,且从小父母也不待她似寻常女儿家,而是像教育承门接嗣的儿子一般教她习得各种经史子集,六韬三略,以致武则天十分自信明媚,艳丽无双,与寻常嫔妃大不相同。唐太宗李世民并不喜武则天这般张扬的性格,因此,太宗在世期间,武则天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可命运总是那般不可捉摸,因在宫中被帝王冷落,机缘巧合间武则天又结识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治,李治在多次与武则天亲密相处后,了解到了她满肚子的才情伟略,且又见她十分识时务,进退有度,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不似普通妃嫔只知晓琴棋书画,风花雪月。她能和李治一起探讨时政民情,且见解颇深,但又不会逾距,这般具有成熟魅力的武则天便深深地吸引住了年少的李治。太宗逝世后,李治登位,成为了唐高宗。皇位还未坐满一年,随后便将武则天从感业寺召回,封为昭仪。
《武媚娘传奇》剧照
唐高宗此举受到了朝廷众臣反对,众人觉得这是会乱纲常,纷纷劝谏李治。而李治却枉然不听,不仅没有放弃武则天,反而越加喜爱她。之后,在武则天与萧贵妃、王皇后等人的宫闱斗争中,武则天凭着诡变的心计和权谋,一举斗拜王皇后和萧贵妃,借“厌胜之术”(也有史书说是因安定思公主之死)之名,又迎合唐高宗想要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的心理,成功将王皇后和萧贵妃贬为庶人,囚居别院。自此,“废王立武”成功,武则天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册后当日,“群臣及四夷酋长朝后肃义门,内外命妇入谒。”文武百官朝拜皇后之礼自此开始。从这不难看出,武则天的野望和锋芒,她对权利的渴望,早就埋在骨血里了。
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后,她的宗亲武氏一族便也跟着鸡犬升天。先是父亲武士彠追封魏忠孝王,其母杨氏被封荣国夫人,其姐贺兰氏被封韩国夫人。就连她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及其他族兄也都因此屡受封迁,武氏一族倏然间权势显赫,门庭若市。但武则天并不喜其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因在其父逝世之后,两位兄长对武则天及其母杨氏颇有冷待,且这二人对武则天的皇后之位总是心有疑忌,态度十分消极,这就更加让武则天所恼火。再加上武则天为了收揽民心,巩固自己的声望,特地撰写《外戚诫》一书献给高宗, 表示自己要无私于天下, 先拿武氏子弟开刀作为表率。在种种原因之下,武则天的二位兄长纷纷被外派到边远地区,郁郁而终。
而武氏宗亲的其他子弟也好不到哪去。武则天亲姐韩国夫人借武则天之名频繁出入宫中,竟和唐高宗厮混到了一起。更令人瞠目的是,韩国夫人还将自己的亲女魏国夫人也送到了高宗的床榻之上。在韩国夫人死后,唐高宗执意要纳魏国夫人为妃。此举深深犯了武则天的忌讳,此时的武后已逐掌政权,杀伐果断,便设计将魏国夫人毒死,且嫁祸给族兄武惟良和武怀运,顺理成章将二位族兄诛死。此间种种,让武则天对武氏族亲深恶痛绝,以至于武后没有选任何一位武氏子弟来继承自己父亲武士彠的宗嗣和爵位,而是选择了荣国夫人的嫡亲外孙,一位外姓子弟——贺兰敏之,令他改姓武氏,袭爵周国公。但万万没想到,贺兰敏之此人也不是一个良臣君子,可能因其亲姐魏国夫人是被武后所设计毒杀,他一直对武后颇有怨念,乃至计时继承了武后父亲的爵位,却仍未倒戈武后一派。更在之后做出了奸污太子妃、在荣国夫人丧葬期间招妓等恶事。贺兰敏之对武则天的不断挑衅终究让武后不再耐烦,咸亨二年,武则天将其贬至雷州,后被缰绳绞死。
贺兰敏之一死,武士彠的身后事继承便又成了难题。武则天不忍见父亲断绝脉息,便在多重考虑之后,重新召回了原被流放至岭南地区的武氏子弟。经此磨难,武氏子弟多有成长,他们知道武则天掌握着他们全族的生息命脉,这次回京之后,便都乖觉许多,成为了武后手上好用的尖刀。
光宅元年(684年),也是唐高宗逝世的第二年,武则天提拔武承嗣任宰相一职,之后还陆续把武攸宁、武三思等也任命为相,让他们直接参预国家机密。史称“时诸武用事,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武氏一族逐渐成长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外戚势力,这也便是武则天之后称帝的极大助力。高宗逝后,武则天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守在宫闱的皇太后,一旦享受过权力的滋味,便再也没办法放手了。于是,武则天动了自行称帝的想法。但历代历朝都没有女子称帝的前科,更何况她诞下的李弘、李贤、李显、李旦等皇子都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在踏上皇位之前,她不得不用尖刀对准自己的子嗣,用亲人的鲜血铺成一条通天大道。武则天也很清楚,一旦与亲子反目,势单力薄的她是很难实现自己的伟梦的,所以,此刻外戚武氏便是她不能放弃的有力援助。武周革命发起,诸武子弟有了父辈的前车之鉴,纷纷对武则天亦步亦趋,尽忠献诚,为武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武则天称帝之后,便广封武氏族亲为王,使得武氏一族在朝中的权势更为显赫。
其实,被武则天任命为相为将的各个武氏子弟能力也不过平平,但武则天有着浓厚的宗族观念。基于血缘关系形成的宗族成员间的感情往往最原始、也最纯真,因而显得弥足珍贵。武则天在历经两任丈夫去世,和早亲亲人的纷争之后,对这样的感情也是难得的珍惜。这才有了后面武氏一族的重新擢起。
武则天能以女子之身登上帝位,与其本身的才能必不可分。但这也少不了武氏一族在其身后的辅助支撑。从武氏家族的盛衰荣辱间,我们也不难看出武则天本人对武氏一族深厚的影响。可以说,武则天与武氏家族相辅相成,荣辱与共。孕育出了这样一位女帝的家族,也是十分令人敬佩和景仰的,而女帝与武氏一族之间的关系起伏,也恰恰彰显出了古代家族与个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家族的力量,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武则天的家世与生年新探》韩昇;
[2]《武则天与她的武氏宗亲》张洁;
[3]《资治通鉴》卷203;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