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311
1
林则徐
...
名字 : 林则徐
出生日期 : 1785年8月30日
出生地 : 福建侯官县
民族 : 汉族
别名 : 林元抚、林文忠
代表作品 : 《林文忠公政书》《四洲志》
人物故事

近代中国的大变局中,林则徐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观其一生,林则徐之所以能在近世大变局中发挥挽狂澜于即倒的作用,与林家的家风熏陶有莫大关联。

图:林则徐

 

言传身教,志杰清高

勤奋、淡泊、仁爱、是林则徐家风的底色。

林家历代固守儒业,淡泊名利,不慕荣华。林则徐祖父是个廪生,以教书为生,长期漂泊在外,由于家中人丁众多,赡养为艰,家境日渐拮据。至父亲林宾日,已经“家无一亩之地,半亩之田”。尽管如此,林宾日依旧日夜苦读,希望通过科举振兴家道。然而林宾日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29岁考中秀才,但终因眼疾而无缘举人,遂放弃举业,从此以教书育人为业,将读书的愿望寄托到后代身上。在为人处世上,林宾如亦有着自己的原则,在当时,考中秀才须有廪生保送,一位“身家不清”的人给林宾如送上厚重礼物,望其出具保送,而林宾日洁身自好,回绝了对方。虽家境清贫,林宾如始终待人诚恳,葆有一颗仁爱之心。一次在讲学途中,正遇建溪水患,林宾如眼见许多浮尸飘于溪中,于心不忍,于是典当了自己的衣物,为罹难之人埋葬。林则徐为官后,父亲仍旧粗茶淡饭,勤俭度日,并以“粗茶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的联句传承家风。林宾如的勤奋、淡泊、仁爱为人处世风格,为林家家风奠定了良好根基。

林则徐一生最重要的老师,实际上也就是他的父亲,20岁中举以前,林则徐都是在父亲的悉心教导教导下成长,父亲的言传身教,奠定了其人生观、价值观及待人处事、为学为政的基础。4岁时,林宾日便口授四书五经,在私塾上课时,人们常常见到林则徐坐于父亲膝上,听父亲讲经授业,耳濡目染之下,促成了林则徐最初对世界的认知。7岁时,就教他作文。13岁时,林宾如节衣缩食,将林则徐送往鳌峰书院学习。7年时间里,林则徐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眼界大为开阔。他通习经史,研读儒家经典,广涉历代文集、佛经、笔记、医书等,坚实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游走自如,为其关注并研究西方文化奠定了基础。

林则徐越华书院联

 

林家家风的形成亦有林则徐的母亲陈帙的影子。陈氏也是出身于书香之家,初嫁林家时,林家“家无立锥”,还欠有外债。但陈氏并无半分怨言,以女工补贴家用,勤俭持家,相夫教子。母亲自小便教育林则徐要树立远大的抱负,勿“以琐琐为孝”,“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林则徐也谨遵教诲,即使在人生最低谷时,仍疾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国尽忠效力。为官后,林则徐家境有所改善,但母亲仍“于女工之事,未尝一日辍也”,始终保持清俭的习惯。可见,陈氏也有不同寻常的见识和守贫励志的毅力。

林家的交友之道同样影响着林则徐。父亲林宾日好结交志行高洁之士,他的好友林雨化为人耿直,不畏权贵,林宾日常常在林则徐面前赞赏其为人,分享其轶事,对此林则徐深表钦佩。后来,林雨化因揭发福建贪吏钱士椿的罪行而遭遣,林宾日不但没有惧其祸及自身,反倒携年仅10岁的林则徐一同送别。这些细节,塑造了林则徐刚直的风骨。

 

苟利国家,岂避祸福

林则徐一生为官四十载,曾五任总督,两任钦差大臣。作为朝廷重臣,即使在公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他也不忘教导子女读书明理、清廉勤勉、忠诚爱国。

林则徐最为关心的是子女的学业。对于子女读书的敦促,他更多的是以身示范。林则徐“在官时无日不读书”,禁烟途中,林则徐携四千六百余斤行李,其中绝数是书籍,即使被流放新疆,仍载了二十多箱书前往。子女们深受父亲鼓舞,热爱诗作,也常常将自己的诗文和书法寄给父亲点评,而林则徐无论公务多么繁忙,都会抽空给予指导。在写给子女的家书中,林则徐会花较大篇幅讲述自己的官场政事和日常与人打交道的琐事。按照常理,政务上的事情似乎不必与家人细说,但仔细体会便可领悟林则徐的良苦用心——他在效法父亲“身体力行”的身教,用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思想,影响下一代。

良好家风的传承,既得益于先贤的口传心授,更得益于他们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林则徐为官时的清廉之风,一直源源不断地传递至他的子女心间。1839年,林则徐受封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当时的他已是举国之希望,备受世人敬仰。但他并未因此而忘记自己身为大臣和父亲的责任。由于担心子女误入歧途,他写下语重心长的家书,嘱托家妻“夫人务必嘱咐二儿需千万谨慎,切勿仰仗乃父势力与官府妄相往来,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教育孩子不能以父亲的官职而胡乱作为,官职越高,反而越需谨慎。林则徐晚年立分家契约文书《析产阉书》时,家中没有现钱可分,仅有田产可均分三份,这些田产皆是妻子郑氏以前回乡时添置的,每个儿子得到的田产仅值1万两。身为曾官至一品的国家重臣,为政30余年,而每个儿子分得的家产不足他一年的养廉银。林则徐一脉相承的清廉之风可谓有目共睹。由于家产甚少,林则徐在篇末还特别叮嘱孩子们“惟念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奢用度,并须知此等薄业购置甚难。”要求孩子们深切体会钱财来之不易,做到勤勉节俭,勿因一时贪欲而迷失心智。

图: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之爱国,真诚而执着。虎门销烟后,英军入侵,林则徐遭到投降派诬陷,由功臣变为罪臣,于1842年被革职发配新疆。与妻儿临别前,他写下七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出自于此。与他而言,名利、过往不过是过眼云烟,国家兴亡才是他真正担忧之事。这份豁然大度的胸襟和豪迈气概,彰显了林则徐淡泊的家风与忠诚的爱国情怀,也是他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

 

德厚流光,垂范后世

时光流转,林则徐清风和韵的家风历经岁月洗礼愈发熠熠生辉,林家子孙牢记祖训,团结和睦,勤奋向上,诗书传家,人才辈出。

林则徐之子林聪彝,在林则徐被贬时受到了牵连,随父亲去往新疆。在那里,人们正遭受着疾苦,这令林聪彝看到了不一样的人间。重新被提拔以后,林聪彝选择“为生民立命”,兴修水利,构建海塘,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民父母官;林拱枢,林则徐少子,完美继承了父亲赏罚分明的个性,清明廉洁,是非分明;林轼垣,林则徐曾孙,曾任北洋政府驻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地大使。抗战时期,身为南京汪伪政权“外交部长”的梁鸿志欲将林轼垣纳入麾下,以高官厚禄作为接纳条件,但林轼垣不为所动,义正言辞拒绝道:“林文忠公(林则徐谥号)的子孙不当汉奸。”;林墨卿,后更名凌青,林则徐五世孙。林墨卿是中美关系解冻的“乒乓外交”中的重要人物。美国代表团抵达北京之前,林墨卿提前到北京机场检查,看到机场悬挂着一条醒目的标语“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顿时觉得与当天的外交气氛极为不搭,于是果断下达命令:“取下!出了问题由我负责。”这样的魄力在极“左”思潮极为昌盛的当时,是十分罕见的。这也正是林则徐“岂避祸福”家训的生动体现。

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爱国之士,历朝历代的记载之中,总能找到能够被称之为“时代的脊梁”的人,而林则徐就是其中一位。时至今日,林则徐的精神财富依然滋养着林家的子孙后代。目前,林则徐后裔已繁衍至第九代,家族子嗣共计两千余人,多从事科学研究,为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祖国繁荣富强做出了贡献。而今,每逢清明节或林则徐诞辰之际,后裔子孙都从国内外赶往福州,缅怀林公风范,传承先祖家风。

 

参考文献:

[1]郑学富.林则徐的官德家风[J].群众,2019(20):65-66.

[2]蒋小薇.竹叶有松相映带 梅花得雪更清香——林则徐清风和韵传家风[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2):34-35.

[3]许维勤.林则徐的家风家教[J].公民与法(综合版),2018(04):58-59.

[4]牧童.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透过《林氏谱牒》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家风传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7):33-36+1-4+37-44.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
1
311
0
写留言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