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921
1
向岩
...
名字 : 向岩
出生日期 : 1872年1月15日
出生地 : 湖北省汉川县
民族 : 汉族
别名 : 暂无
代表作品 : 《新中华民国》
人物故事

1872年

1月15日(清同治十年辛未腊月初六)生于湖北省汉川县田二河镇垸子台村。

1877-1881年

5岁丧母,由祖母鞠养长大,在父亲身边启蒙识字读书。父亲向纯金是私塾教师。

10岁到回龙湾私塾就读。

1891年

20岁受聘任私塾教师。从此在本县邹家堰、夏家塌、张池口教书,直到34岁。

△其长子向浒晚年在一篇题为《我第一次认识了阶级斗争》文中讲述他半岁时坐在地上被县衙役用水淋的故事,表现了向岩疾恶如仇、敢为人先的斗争精神:1898年,我村一贫农费尽很大气力才娶妻成家,邻村财主见此女有几分姿色便霸为己有。当时全村只有两个读书人,这个贫农欲请求本村东头小地主的秀才儿子写张状纸却遭拒绝。父亲得知后不仅主动为他写好状纸,还帮他递进县衙门,但没钱孝敬县太爷。财主闻讯连夜用钱买通官府,第二天一群衙役涌进村子抓捕父亲和那个贫农。父亲事先逃脱,这帮衙役见半岁的我赤条条坐在地上,就用冷水淋我出气取乐,因为我未哭,搞得他们很没趣,结果害得我大病一场。而那个贫农下落不明,不知死活,新娘子也上吊自尽,家破人亡,喜事反成丧事。父亲由此萌生外出学本事的念头,而半岁的我第一次“认识”了阶级和阶级斗争。

向岩在教书期间,关心国事。1894年中日战争失败;1898年“戊戍变法”流产;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向岩与全国革命志士一样,认识到要拯救中国,必须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推翻帝制。

1905年

10月,向岩投笔从戎,赴日本学习军事,其父深明大义,将田产变价,告贷于亲友,竭力支持向岩出国留学。20日从上海乘轮渡海,29日抵达日本东京,受到同乡留日学生匡厚生、李实生、陈荷香等迎接。1110日进入东京东斌学校兵科学习,因所带用费仅剩20余串,不够人学费用,由匡厚生代借50串,交付3个月学杂费。(【按】东斌学校是由孙中山和日本革命家头山满、宫畸寅藏等,针对清廷不准自费留学生入军事学校而设立的。此校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人才,如熊克武、焦达峰、陈铭枢、夏之时等。辛亥革命中,东斌学生殉难最多。)

△向岩致钦臣兄书:“今幸有东斌学校(系陆军科)开校,弟即入此肄业。以海枯石烂,万劫不変之坚心,学铁马金戈,陷身不顾之学术,他日得志,定将为我国干一二件有光史册,有益社会之事也。”

1906年

3月,向岩与东斌学校同学数人、振武学校学生2人,合译《兵事法令大全》共20册,后印1200套,在国内发行,以促进中国各省营制、军规的建立和健全。

5月,向岩致父书:“5月初,日皇例祭战亡军士,其祭所即在彼国之靖国神社,神社内藏甲午之役所夺于中国之物最多……使人爱国之心油然而生,复仇之念勃然而起也。”

△向岩致父母书:“接表弟罗子衡书,乃欲考究纺织机器之事,其志深可嘉尚,其识诚为远大……棉花我国之土产,而纱与布仰给于人,则以我国纺织制造之机器不多。外人因购花而去,制成纱与布,复售于我,获利数十倍,此大漏卮之一也。今子衡弟能见及于此,男不得不为之赞美。”

6月,按规定,东斌学校普通科毕业后不能转入士官联队学习。为了中国自费留学生在军事上的深造,向岩与部分同学多次恳请校长寺尾亨,在本校自办联队士官课程,陆军省允准寺尾亨之请。但欲组织联队,备办器械,人愈多则愈易举。为此,向岩与匡厚生等商写启事,印刷4000张,散发至留学生界和中国内地15省,于是来校报名者络绎不绝。为我国培养高等军事人材,振兴祖国,起了推动作用。向岩亦受到校方器重,此时,向岩已由余剑斋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并担任东斌学校兵学同志会会长。

11月,同乡李寿萱回国,作《归国留别》诗,流露苦闷消沉心情。向岩和诗一首,雄放激昂,自誓为国捐躯,以“炼石补天”互勉,诗云:“男儿生已卅余年,未复国仇心欲然(原注:《孟子》若火之始然),雌月无光强可挽(原注:《左传》吕铸梦射月),雄峰之顶藤能缘。拚将马革吾尸裹,笑和虫吟君耳传,请急还山炼自石,待同磨斧补苍天。”

△向岩写信回家,嘱小女远生不可裹足,已裏足的两个女儿要放足。另通报湖南湘潭、醴陵、浏阳武装起义情况,说明是革命党起事,嘱家中“切勿无端惊恐。”

12月30日,向岩写家信通报全国水灾情況,全国有江西、湖北等7省受灾,饥民共二千余万,灾区出现“十八、九,二十岁成人之女以八斗麦易之”的惨事。在日本报纸上记载一件更惨的事:丈夫卖了儿女,妻说夫狠心,“其夫怒,以足踢其妻于河,而己亦随投于河者”这等惨事,“盖饥寒迫之而不得已尔也。”

1907年

1月15日,向岩在东斌学校兵学预科毕业,转入兵学本科学。

2月15日,向岩因欠校方学膳费200元而被停学。后由匡厚生及其他同学代为借款,得以交清学膳费。

6月5日,向岩写的家书中有五言古诗一首,是勉励儿子包清(即:向浒)的。诗中有“焉得庭阶兰,出为天庙器。叫回四万万,雄狮起勿睡。白种不敢骄,红髯侧献媚,谁是身率者,吾能毋惴惴”等句。

12月,向岩送友人冯镇东、陈克钦去南洋爪哇,有诗句云:“社学发奇响(原注:近世有社会学者,主均贫富,共产业,冯君喜谈之),国事担铁肩,今朝飞轮去,万里天南天。因系同乡,特嘱家人,冯君陈君往南洋之事,皆不欲其家人遂知之,望家中秘而弗传,勿使其父母妻子闻之而愈切眷恋也。

1908年

1月,东斌学校兵学本科第二期试验揭晓,向岩成绩特优,校方发给特别证书和书物。

△向岩接家书得知农所三月五、六两日,“汉水陡涨,潮头高一丈六尺,两岸居民溺水毙者数千,破船千余支。

5月7日,竭力支持向岩出国留学的父亲向纯金老先生逝世,向岩悲痛不已自责曰:吾不孝不义,无端凭半点热潮,竞自忘家力之困乏,亲之老而子之幼,携一囊一履一剑一书,披发东游三载于兹,苟非父亲大人竭力经划于内,几何不葬穷骨于荒岛哉!

8月中句,向岩回国抵家。

1909-1910年

向岩在湖北新军中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事泄,去四川,在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担任兵学教官,并任四川督练公所编辑、制度等科一等科员,利用职务之便,与当时在四川的汉川人梁耀汉(化名梁栋),在四川新军中宣传革命,运动新军官兵,准备举义。

1911年

四川省原清政府咨议局局长蒲殿俊、原新军统领朱庆澜响应武昌首义,在致湖北军政府电文中说:“四川新军早为梁(标)、向(岩)运动成熟。”起义后,向岩任川南宣抚使,蜀军第一纵队队长。

11月,向岩以中华民国军政府司令部西部长名义发布《谕巴蜀檄》,安抚川南地区官吏和人民。《檄文》首述清政府劣政,次叙起义情形,最后谓:“本部长客于西土,亦纠合精英,冶铸国魂,满族及汉军安心归化者,军政府一视同仁。”此檄文对川南清官吏起分化作用,促使人民倾向民军,促进四川军政府对全川的统一。

△驻四川合江之清军抗拒不降,向岩率蜀军第一纵队与南路司令王培菁部会同攻克之。

△川东起义军占领重庆,建立“蜀军政府”。向岩兼任北路支队长。

△成都官绅策动四川省独立,组成“大汉四川军政府。”向岩由第一支纵队长改任南路支队长。

1912年

2月,向岩离蜀返鄂,任鄂军第八师参谋长。

△向岩致电中央稽勋局湖北调查会,为刘静庵、梁耀汉等烈士请恤。并发起公祭阳夏战斗中辆牲的革命烈士。

10月10日,辛亥革命周年,各省代表聚集武昌,在烈士祠追悼首义烈士。向岩撰写祭文云:“吾为诸烈士悲,又为诸烈士幸;吾为生者幸,又不禁为生者悲……揽权窃位者流,又复淫刑以逞,不恤舆论。恐吾幸存之身,不被戮于党祸,即见枉于非法……”革命成果转入军阀之手,向岩万分愤慨。

△向岩发表《自请为公仆之通告书》,自荐担任民国大总统。

云“中华民国者,犹胎产初堕地呱呱而泣之小儿也。袁氏黎氏非其生母,故不甚爱惜之。夫既不甚爱惜矣,又安望其乳养之,长成之。且袁氏黎氏亦非真能乳养人,长成人,堪为众人父母之人也”。向岩自荐大总统曰:“若以岩为大总统,亦期之以十年,民国可必富,民国可必强,民国之风俗可必其淳美。”为表白自己的心迹,又说:岩之发为此言,非欣慕大总统之威荣,不过欲聊假斯位以行其素志耳。民国苟已治,岩视弃大总统犹弃敝屣也,非敢夸也,自信力然也。”并发誓:“岩果身为大总统十年,而不克实践其言,岩之肉甘缕切为全国人食也。”时袁世凯为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向岩敢以笔伐。

1913年

3月,袁世凯暗杀革命党人宋教仁,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兴师讨袁。向岩在南京任讨袁军江南陆军第一师参谋长,大败袁军于雨花台,袁氏骁将雷震春凫水而逃。

6月,由南京印刷局出版向岩著作《新中华民国》。

9月,二次革命失败,向岩被袁世凯通缉、借夫人蒋佛元亡命日本,并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

1914年

回国后,在襄河流域组织农民,继续反袁,受到袁世凯进一步的迫害。向岩在《丙辰除夕述怀百韵》诗中记载袁世凯1914(甲寅)年对他的追杀:甲寅八月初,亭午日移晷,贼谋密擒予,罦罿正离雉,居然脱漏飞,衔予天凰嘴。1918年在《哭(胤)母文》文中通过母子对话,再次回忆袁世凯对他的迫害:犹忆甲寅八月,男患创初起,脱险出走之前一日,阿母杖竹伛行而问男曰:儿患处愈乎?贼袁氏不踪迹儿乎?男谨答曰:母,儿愈矣,贼袁氏谅不释然于儿矣。

1916年

袁世凯帝制自为,与日本签订卖国条约《二十一条》,向岩立即建议成立中、朝、琉、台反侵略大同盟,同时以“大中华神武军总指挥”名义,发表讨袁檄文:“檄告全国父老、昆弟、诸姑姐妺及我海陆军人:呜呼!惟天降袁贼,祸我邦家,复昕夕沉迷于帝制,用颠覆我艰难缔造之共和,不惜国亡种灭,以求遂其私欲。稽古今中外奸宄篡逆,未有若袁之甚;又征我汉满蒙回藏人,其数逾五百兆,岂其使一夫肆虐于上,而卒莫敢谁何,不亦大为祖宗羞,水为万国所腾讪乎?今者西南诸省先张义旗,本总指挥亦以我有众,恭行天罚,我众士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一十四年大中华神武军总指挥。”

6月,袁世凯死,黎元洪任大总统,向岩上书黎元洪,请其速定国家大计,书中对于内政、外交、军事、经济、交通、教育诸方面言之甚详,黎氏府懦无能,未予采纳。

1917年

秋,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孙中山在广州组建护法政府。此时,向岩任云南靖国军第八军参谋长兼第二混成旅旅长,率师参加“护法战争”,与叶荃军长同心合力,转战川、鄂、湘、豫、陕、甘等省,身经50余战,裏创苦斗,善于智取,以寡胜众,迭奏奇功。口子头役,右腿负伤不下火线,仗剑麾师,所向披靡,战宝鸡、击马营、攻大散关、破红花堡、克草凉驿、夺白石铺长驱500里,于山河秀美的凤县生擒、后又义释北洋政府陕南镇守使管金聚,尤为世所称道。

后在军中病倒,回昆明就医。

1919年

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向岩登记转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

6月,离开滇军回武汉,奉孙中山专电赴,参加筹划北伐军事。

△孙中山在桂林讲军人精神教育,向岩上书孙中山,请“委以‘大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旗下狙击队统率者’十九字名义,谨率虎贲貔貅之士,荡扫妖氛,长驱河洛,直捣幽燕,一吐胸中数十年未吐之奇气、以安我数百兆惨恒无告之同胞。”

△向岩奉孙中山命,组编部队,扩大兵力,活动于沪闽豫等地。

1922年

向岩在广东詔关任孙中山大本营将校团副团长。后改任北伐军第五路司令。

1923年

1月,向岩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指挥部参谋长,随军长许崇智讨伐盘踞在闽边、东江之陈炯明叛军。

3月,向岩随许崇智率军返粵。上书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后政权落入官僚军阀之手,深表惋惜。特别揭露了黎元洪庸懦无能,迎合军阀,长乱毁法,误国祸民的行为,当时就有这种远见卓识,实为可贵。

△向岩长子向浒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1924年

△向岩奉孙中山密令,赴陕西榆林指挥革命军事行动,图谋威震北京军阀政府,以为民军声援。乃先会晤陕北镇守使井岳秀及靖国军第三路司令杨虎城,当时杨虎城患病,在榆林疗养,其所属部队远驻定边、靖边、横山、延安、延川等地。杨请托向岩代为指挥,移师至张家口,逼近北京。后冯玉祥、胡景翼、孙岳联合倒戈,在北京发动政变,推翻了军阀曹锟、吴佩孚政府。但北京政府继由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北伐仍需进行。

是年春,向岩长子向浒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

△向岩任国民军第三军左翼督战官。黑石关之役打得直系军阀刘镇华部的憨玉昆师长狼狈逃窜自杀身亡。且在追击中,搜得吴佩孚所制豫鄂皖(一说湘鄂赣)三省十万分之一军用地图,向岩立即派人将图送往广州,影印万份,配发给北伐军使用。

△向岩送长子向浒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8月,向浒在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

△直、奉军阀联合进攻国民军。向岩改任国民军第三军游击司令。

1926年

1月,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岳维峻(兼河南督办)与所属第十师师长李云龙讨论“伐鲁军事”。向岩力言:“伐鲁不如攻鄂。以难易较,鲁难于鄂;以轻重衡,鄂重于鲁。”岳、李不从,向岩去沪。不久,岳、李攻鲁失敗。岳复与吴(佩孚)战,急电召向岩,因交通阻绝迂回前行,未至而岳被吴军击溃。向岩遂赴粤。

6月,向岩奉令返鄂,组织“国民革命军北伐别动队”,扰敌后路,使敌军上下隔绝,促进北伐军胜利会师。

8月,向岩有感于国共两党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撰写《衣食住》一文,称马克思为阿弥陀佛。又撰《大同之新义》一书,说“马克思、恩格斯是知者,列宁、斯大林是行者,以马列之知行,熔铸无古无今、宜中宜外之新黄金世界。”

11月,向岩长子向浒随北伐军从广东打到武汉,在中央军校武汉分校任排长。

1927年

3月,向浒任中共中央秘密军事教导大队第二中队队长,8月,参加南昌起义,11月,受中共中央派遣,与刘伯承、吴玉章等40余人,赴苏联学习军事。

4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変。向岩宣布与蒋介石及其控制的国民党脱离一切组织关系。

△程养吾先生(汉川县城人)的一子一女,在武昌张贴“拥护共产党”标语被捕,经向岩营救,免遭杀害。

1928年

3月,向岩应鄂省财政厅长张难先之请,出任荆宜施鹤催收专员兼宜昌征收局长。此时,因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共产党人遭到迫害,向岩利用工作之便,竭力为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提供隐蔽场所,如王作正、许子西、覃理东、刘立之、匡友之、胡屏垣、王作大、童世秀等,都在向岩住处隐蔽数月之久。

1930年

△向岩任“清理汉治萍债捐处”董事。对汉治萍公司应例向湖北省缴纳之捐税积欠,进行清理。

△向岩帮助共产党人杨质钦在汉口日本租界购买枪支,藏在木船夹缝内运至汉川韩家集和虾子沟等地,一直坚持到1932年。

△向岩忧国忧民,写《斯民》诗一首。诗曰“三步一起佇,五步一却顾;问余何独然?为念斯民故。复露无广厦,荫暍无樾树,拯溺无慈筏,救寒无厚布,疗病乏医药,疗饥乏橡芋,以兹心不宁,痴立孤若鹜……耳边断哀鸣,吾罪庶乎恕。”等句,情辞恳切。感人至深。

1931年

向岩著《忧危论》凡二十一篇,痛斥“九·一八”事变时的蒋介石,讥讽其不抵抗政策为“如龟如鳖”。在发表对日见解时,主张积极抗日,坚决反对所谓缓冲、协调、共荣圈等论调,他说:“抗之云者,小国对于大邦,遇其暴力之来,抖擞挣扎之辞也。我巍巍华夏,际彼蕞尔小邑,僭窃入寇之秋,直斥逐之已耳,诛讨之已耳,抗云乎哉!……对国人也威以猛,其对外人也宽而柔,其对内战也如彼其勇,其对外战也若此其怯。待国人之威猛刚于铁,待外人之宽柔软如棉。勇于内战,如熊如罴,怯于外战,如龟如鳖。”

1933年

11月,李济深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向岩应邀由鄂赴闽,拟襄助李济深抗日反蒋。途中闻福建政府失败,遂隐蔽在浙江普陀山,普陀寺方丈为向岩取法名“音深”。此间,向岩著《普陀游记》刊行于世。

1934年

向岩任天汉疏浚马港河工程委员会委员长。因辛未年(1931年)大水,马港河淤塞,连年发生水灾,人民生活困苦,无力负担疏河费用。向岩出面担保借得农民银行银币3000元,工程得以开工,而借款无法归还,至解放前夕,借款本利已近万元。幸新中国成立,此项债务才被免还。

1935年

7月,汉江上游水涨堤溃,汉川大水成灾,沟渠淤塞,向岩与田二河士绅商民组织民众疏浚沟渠,恢复生产。

1936年

向岩任襄河上游修筑遥堤视察专员,为工程奔走筹划,不遗余力。

1937年

4月,向岩亲送次子向仲豹赴延安参加革命。住西安同乡匡厚生家,寻找去延安的关系。“七七”事变后,只身亲往延安,会见董必武、林彪等中共领导人,经研究批准向仲豹来延安学习。8月中旬,向仲豹进入抗日军政大学。

1938年

武汉沦陷,向岩率家人进四川成都双流祭扫完向氏先祖后,返回鄂西。

1939年

10月,汉川县长龚薰南辞职,向岩为拯救国家于危难,躬行中共团结抗日主张,毅然自请担纲汉川县县长。到汉川南河渡(当时县政府设在南河渡)上任时,受到热烈欢迎。向岩在会上表示决心与共产党合作,团结各派力量,抗击日寇。组建县政府时,委任共产党员童世光(中共天汉特委委员)为第一科科长,主管武装保甲。

11月,日军进攻南河渡,向岩力排“逃往沔阳,投靠王劲哉一二八师”的错误主张,坚决率领县政府军政人员转移到自己的家乡——田二河镇。同时,组建抗日武装汉川县国民自卫兵团,向岩兼任团长,共产党员吴师筑、谢威任副团长。向岩说:“如能在汉川办成一个国共合作的典范,死亦瞑目。”

1940年

1月,向岩在汉川县政府召开绅士、保长会议,宣布“坚持团结抗战,实行民主政治,是本届县政府的施政纲领”,“抗日、困结、进步为正确之政治方向”。会议决定:调整乡保机构,肃清土匪,增设粮柜,整编自卫队,严禁贪污和抽丁。会后,及时向各区、联保派出干部,实行民主选举,恢复区、乡政权,很快打开了局面、使汉川成为鄂豫边区抗战斗争的战略支撑点、战斗桥头堡、给养的生命线。

3月,美国著名女作家、记者史沫特菜在豫鄂边区听说汉川有一位70高龄的老县长向岩,坚持同共产党合作抗日,慕名前往田二河镇战地采访,史沫特莱高兴地举起相机,精心为老人拍摄一幅手捧诗卷读书照。她在其代表作《中国的战歌》(1943年在纽约出版)中写道:三月中旬,我在敌后作了最后的一次旅行,穿过湖泊,在倾盆大雨中去访问年高德劭的老县长向岩。这位老人已经建立了一支非常坚强的地方武装,尽力用他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我在田二河见到他,这是座荒涼凄惨的集镇,反复多次被日寇扫荡过。老县长和他的县政府过着戎马倥偬劳苦勤奋的生活,国民党县政府的车轮还在运转,与他坚持守土抗战和誓死殉职报国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给我看了一个名叫丸山的日本军人写来的一封乖巧的劝降信,赞扬老人经世卓识,学贯古今,皇军佩服得五体投地,有请大驾出山,“走马上任”屈长汉川傀儡政府。……老县长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用一首古体诗,给予轻蔑傲然的回绝。复函中写道“予万不得已时,杀身成仁,义如泰山之重,非可苟安己也。”风骨凛然,日寇虽暴,奈何以死惧之?

中共豫鄂边区党委统战部长陶铸亲临向岩家看望老人并赞扬说:“您是革命的老前辈,您作汉川的县长,是汉川的光荣!”并送金3000元,为老人盖了一栋住房作为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纪念。

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以“年老昏庸,勾结共匪”的罪名,罢免向岩汉川县县长职务,派王连山接任县长。全县4万多民众在田二河集会,高呼“拥向反王”口号,王钻承慑于群众运动的强大威力,不敢到职。向岩在会上慷慨陈辞:“抚今昔兮蹉跎,瞻国事而长吁!……今后惟有追随吾挺公(叶挺)、念公(李先念)及吾诸大豪杰、大名士之后,为吾中华民国最后写一页有声有色有趣有味之光荣史也。”

后国民党一二八师驻军田二河,欲控制县政府,向岩辞去县长职务。7月,汉川县临时参议会在韩家集召开,选举向岩为议长。在参议会上,选举产生了汉川县抗日民主政权——汉川县行政委员会。

1943年

向岩任豫鄂边区行政公署委员。因距边区政府甚远,不履职责而坐享俸禄,尸位素餐,乃致信郑位三、陈少敏诸公,请辞边区行政公署委员一职也!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随后,蒋介石集团调集20多个师和9个游击纵队,进击豫鄂边区,夺取中原。国民党汉川党、政、军、警联合稽察处以治安为名,疯狂捕杀革命同志。国民党汉川县长杨干,亲自率队到田二河,“围剿”刁汊湖区,彻査向岩在抗战时期将300多条枪送给新四军的事,并扬言要追捕向岩参加“共党”的儿子,矛头直指其身边与新四军关系亲密的三子向刚。新四军首长极为关切向刚安全,送他进共产党办的荆州干部学校参加革命。向岩为免遭杨干的迫害,不得已到武汉面见国民党省政府主席万耀煌,后经国民党省政府解释,杨干才罢休。

新四军第五师突围时,向岩全家冒着极大风险掩护有特殊困难不能随军突围的新四军干部和家属脱险。

1949年

5月,汉川全境解放,汉川县人民政府成立。

12月,汉川县人民政府聘请向岩为汉川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

8月下旬,大雨成灾,刁汊湖区民垸发生险情,77岁高龄的向岩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知本亲临险区指挥抢救。

1950年

向岩全家迁居武汉。

1月25日,向岩的战友、曾逼蒋介石抗日的杨虎城将军,于19499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之中美合作所,其灵柩运往西安,途经武汉,中南军政委员会举行公祭。向岩作挽杨虎城将军联曰:

临潼首义,巴郡成仁,华夏同哀,芬苾千秋矣;

追思往事,慷慨磊落赴庐山,早与椒山遥相辉映。

夫竟活埋,妇同饿死,儿则腰斩,草菅众命焉;

发掘阴谋,罪恶贯盈纵贼羽,实彼贼魁自速灭亡。

5月20日,向岩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行政11级)。

7月17日,向岩为汉川县茨湾等地堵口复堤工程贷粮问题,前往省人民政府会见李先念主席,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会见时,李先念说:“你老精神矍铄,还可活二十年。”再次鼓励向岩争做新中国的“百岁老人”。向岩给李主席信中说:“岩已年八十,若再活二十年则百岁矣,……倘当耄耋之年,几根铁骨尚在,一盏无油灯未灭,则或犹有从吾诸大豪杰、诸大圣贤之后,亲执夫鞭弭,与世界侵略者相颉颃,致美乎冠服,共我黄帝子孙乐太平不亦休哉!”

1954年

7月,向岩在郧县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

2月3日,向岩以无党派民主人士身份当选为湖北省政协委员,出席政协湖北省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

1956年

著名辛亥革命史学家贺觉非两次到武昌宜孝巷寓所访问向岩,见室中供奉佛像,8只书柜藏满儒、释、道各家书籍,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则置于书桌近处。贺觉非是这样评价他的:“可见其原以佛治心,以法治事,而后归于马列主义。就其一生言行看来,真如金刚化身,反清、反袁、护法、北伐,以及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抨击蒋介石政权等,非有卓识大勇,安能如此。”

1958年

向岩在郧县第三届人民代表会上,当选为湖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

1月24日,即农历戊戌年腊月十六日,向岩逝于武昌宣孝巷寓所,终年88岁。归葬于原籍汉川市田二河镇垸子台村。张难先由北京寄来的亲笔挽联曰:

搀手才三月,别去九泉矣;

吾侪剩几人,又弱一个焉。

此联挂在向岩遗像两侧7年之久,直至“文化革命”才被毁失。

 

资料来源:

①向岩本人填写的《干部履历表》(1954111日)。

②向岩《东瀛家书》手稿。

③贺觉非著《辛亥革命湖北人物传资料选编》《辛交革命首义史》。

④《巴县志》。

⑤汉川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汉川文史资料》第一辑。

⑥《汉川县革命斗争大事记》(汉川党史办公室编,油印稿)。

⑦《湖北历史人物辞典》。

⑧《史沫特菜文集》中文版第一集。

⑨向岩亲属的回忆录和访谈记录。

⑩《中共党史大事年表X(人民出版社197110月版)。

⑪周谷城著《中国通史》。

⑫米暂沉著《杨虎城传》。

 

文章作者:张弦、向虎雏

文章来源:《向岩纪念集》


1
1
921
0
写留言
0/500